第五十五章(2 / 2)

“也不全如此,但大部分已是如此了,其經文繁瑣,卻無多少實質的東西,劉歆所說:‘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我已在今日所著之今文經學之中找不到新東西,而景帝大會白虎觀,正是總結今文經學的大好機會,但今文經學的博士和儒生竟沒有人能把這個任務承擔起來,這難道說不是一種悲哀嗎?難道不可以說明什麼嗎?”林渺反問道。

廳中眾人頓時啞口無言。

“好,好……”鄧禹首先拍掌讚道。

白玉蘭和小晴也鼓掌附和,廳中另有幾位崇尚古文學的大儒也頷首稱好。

“聽林公子一席話,實在是暢快之極,若有機會,還請林公子和鄧公子前往老朽府上一坐!”一名與董儀並坐的老者捋須歡笑道。

“鄭老莊主客氣了,鄧禹若有時間定當拜訪!”鄧禹客氣地拱手道。

林渺亦連忙稱謝,他其實對廳中之人都不甚熟悉,隻好唯唯諾諾地應稱。

白玉蘭見他那樣子,差點笑出聲來,忙介紹道:“這位是聞名南陽的大儒鄭芝先生,乃前朝大學士。”

“噢,久仰久仰。”林渺恍然。

“不知林公子師法何家呢?”鄭芝客氣地問道。

“晚輩自幼隨父讀過幾本聖賢書,應算是家傳之學。”林渺客氣地道。

“不知令尊大人是……”鄭芝又問道。

“家父乃市井小民,說出來先生也不會知道。”林渺坦然自若地笑答道。

“那林公子可聽說過‘林策’其名?”鄭芝突然問道。

林渺一震,有些訝然,回答道:“正是家祖父,難道與先生曾相識?”

鄭芝笑了笑道:“難怪林公子有如此才情。不錯,老夫確實曾與令祖父有過兩麵之緣,最後一次相見是令祖父去參加白虎觀大會之前,我曾向他求教。後來令祖父去參加白虎觀大會後,便再無緣得知其下落,卻沒想到今日遇上故人之孫!”

“哦,原來令祖父當年也曾參加過白虎觀大會。”董儀和在座的諸人皆大訝,包括白玉蘭,但惟有林渺苦笑,他可不知道這些,他生下來才五歲,爺爺便去世了,父親也自那時開始消沉,仕途不得誌,家業被敗,他也便開始了痛苦的童年。對於祖父的往事,他隻是偶爾從父親口中聽說一些而已。

白玉蘭得知林渺的祖父曾參加白虎觀大會,自不再懷疑林渺的才學,卻不明白為何林渺會出身市井,按理應該是書香門第才對。對於這一點,不僅是白玉蘭,便是鄧禹也感訝然,知道原因的隻有林渺自己,因為他對家庭的沒落感受最為深刻也最為直接,但他卻不會將之告訴這裏的任何人。

鄧禹僅知林渺生在天和街,其父為一窮儒,倒沒有料到其祖父也曾是顯赫一時的大儒。要知道,當年能夠參加白虎觀議事之人都是德高望重、才氣聲名遮蓋一方之儒士,因此林渺雖家境沒落,但其文化底蘊仍然存在。

[注:漢景帝時大會白虎觀,在近兩百年後,由古文學者班固整理,寫出了白虎通,把今文經學係統地作了總結。而此時已是在東漢章帝之時,章帝於建初四年,“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深同異,連日乃罷,肅宗(章帝)親臨稱製,如石渠故事”,白虎觀議奏的規模和經曆的時間,都要超過石渠閣議奏,但這卻是第二次白虎觀大會。

林渺再與眾儒談了一會兒,卻已不耐這種氣氛,借故拉著鄧禹便走,留下白玉蘭陪眾儒。雖然林渺家學淵源極深,但畢竟生在市井,哪習慣這種咬文嚼字的腔調?

鄧禹也巴不得借故脫身,不顧廳中諸人的挽留,徑直而去。這些人自不能怪鄧禹,因為人家好友相聚,自然希望有一片自由的天地,要怪也隻能怪林渺不給麵子。所幸,白玉蘭也學識過人,不時提些問題,而有如此美人相伴,倒使得廳中的氛圍仍很活躍。

“鄧兄今日來此應不止於談經論文吧?劉兄現在怎麼樣了?”林渺拉著鄧禹步入花園,淡然問道。

“自然不是,大哥他現在很好,正在宛城。我今次前來湖陽世家是想訂製十艘戰船,以備我軍南下之用。”鄧禹並不隱瞞,悠然道。

“那可真是太好了,不知道劉大哥何日南下?他幫我殺了孔森那狗官,等於是幫我報了大仇,如果有機會,真想再回宛城看看。”林渺興奮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