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期體育舞蹈培訓班(2 / 2)

在第一期體育舞蹈培訓班上,學習的資料僅是一本中國體育舞蹈比賽規則的冊子。裏麵詳細講述了包括基本技術、舞蹈的編排、比賽的效果、選手的發揮等在內的六大類評分標準。

在20世紀90年代前,書籍和影像資料是很寶貴的,大多數人學習體育舞蹈隻能通過口傳心授、言傳身教。若有人收獲一本書籍或者一份影像資料,會高興上好幾天。直至1992年,通過台灣IDTA國際考官王子文先生將有關體育舞蹈中文版的著作帶進來後,書籍和影像資料才源源不斷地進入國內。

所以,在當時的小冊子裏有關於比賽規則的研究並不透徹,不像現在是一本書。而且,自中國加入到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原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之後,就以WDSF的評分法來進行評判。

2000年,對於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是一個較大的分水嶺,從那時起,它就分屬於國家體育總局社會指導中心管理。在這過程中,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逐漸形成體育舞蹈教師、裁判、競賽等一係列規範係統的管理辦法,更進一步地促進了競賽的發展。如未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賽事名稱上不能使用“中國、中華、國際”這種頭銜,否則屬於違法。

根據競賽規則條規設置的賽程都比較順利,剛開始辦賽時項目組別少,參賽人數也不多。直至2000年以後,組別增多到20幾個,現在最多的時候可達70幾個。

2002年,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創立“五長一人”的競賽團隊,“五長”分別指競賽長、計分長、檢錄長、禮賓長、裁判長,“一人”即主持人。競賽長職責是熟悉大賽的整個競賽工作安排過程,掌握整個比賽的時段、操作以及燈光、音響、場地等設備。自創立之時起,原屬於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的張建新就一直擔任競賽長工作。計分長也一直由原先是上海標準舞選手的姚立能擔任,所使用的計分係統軟件就是他自己所研發的。對禮賓長的要求則不僅要資深、懂舞,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協調各方關係。在2006年之前,我兼任裁判和禮賓長,之後,專職於禮賓長工作。檢錄長原先一直由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元老級人物蔡禾老師擔任,5年前由莫德誼接手。裁判長則是輪換製的,現有5名裁判長,分別是馬駿、沈毅、張曉東、李建安、衛小英。而主持人也是輪換,包括徐李芳、任榮生、張曉東、張曦等4人。擁有這些核心人員組成的團隊,分兵把守、各負其責,整個賽事會進行得順利而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