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邑官員想要獲得勝利取得更多的利益,就要依靠這些能夠駕車作戰的新軍事貴族;新軍事貴族想要擁有戰車和但付得起戰車的損耗,又必須要依靠城邑中的各個官員,這是一種製約。
第一輛戰車很不完美,有很多缺陷,駕車的族人技術也不能完全操控,一旦衝擊起來既不能轉向,又不能停止,還需要不斷的改進,等到技術成熟後可以將馬匹提升為四匹,這樣衝擊力會更強一些。
馬的挽具和牛不同。牛是靠脖子用力,馬上靠胸脯用力,明白這個差別,利用部族的皮子和各種木料,做出了可以湊合用的挽具,讓煉銅的人做出了馬嚼頭和馬銜。
一輛戰車除了車上的三個人,後麵還需要跟著二十名左右的步兵,這二十名步兵也都是新軍,他們需要學會跟在戰車後麵衝擊缺口,擴大缺口的範圍。
普通的弓手和掩護軍陣維持陣型的軍隊都不是脫產職業兵,隻是從城邑中征的普通戰兵和輔兵,他們會消耗對方的銳氣,為戰車衝擊創造機會,他們並不需要跟隨戰車衝鋒。
四個五人隊加三個戰車作為一個作戰單位,名為一乘。
今後在平原的戰鬥就需要以戰車為進攻的核心,戰法太多族人掌握不來,陳健也不是那種能夠完美抓住戰機的才,這種一招鮮的辦法可能要用很久。
除去那五十個專門為明年訓練的劍盾兵,還有一百一十個脫產新軍,陳健暫時隻準備組織三乘的作戰單位,也就是七十個人。
這七十個人將要分批利用這輛戰車進行訓練,戰車的生產度很慢,但訓練不能停,在一乘利用戰車訓練的時候,剩下兩乘的士兵訓練五人配合殺敵和組隊衝擊。
剩下的四十個人則是作為專門的弓手培養,一名合格的弓手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訓練出來。
不是能夠拉弓射箭就是合格的弓手,弓手需要掌握拋射的技巧,測算距離後按照平時的訓練選擇合適的仰角,能夠確保拋射命中百步之外的軍陣,這一點整個城邑就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
弓手的作戰也是圍繞著戰車的,他們負責為戰車衝擊前進行壓製。
如果戰車不能打開局麵,他們要跟在步兵的後麵,在距離敵陣三十步左右的地方用重箭直射,依靠重箭來鬆散對方的陣型,為步兵衝擊做好準備。
這四十名專職的弓手和五十名劍盾兵都需要專門訓練騎馬,他們不作為騎兵,而是作為快機動的騎馬步兵。
如果正麵實在僵持,他們可以利用馬匹的機動性迅來到敵方軍陣的側麵,就算陶火藥炸彈沒有製作成功,也可以利用劍盾兵的衝擊力和弓手配合,打崩對麵的側翼或是直接衝擊對方的統帥。
整個一百六十人的新軍訓練的全部內容都是進攻,進攻是最需要技巧的,前幾次的戰鬥進攻打得都不好。
征召的士兵通過秋冬農閑時的訓練,在這個時代可以保證防禦,陳健所欠缺的就是進攻的手段。
前世裏列國紛爭的時候,動輒以戰車的數量來形容國力的強大,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法不絕於耳。
類比一下就能看出夏城的實力,傾全城之力,也不過是個三乘之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