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東遊華山(2 / 2)

陶淵明道:“多謝王大人勉勵。”

桓玄一旁道:“王大人,我對王景略公欽佩至極,隻是有一事不明,希望王大人指點迷津。”

王休看了看桓玄,笑道:“這位馬公子有什麼問題不妨直說。”

桓玄道:“我在晉國的時候,常聽人說起一個故事,說當年晉國的桓大司馬第一次北伐時,打到了這關中,駐軍灞上,當時還是布衣的景略公曾去拜訪桓大司馬,桓大司馬也誠心誠意邀請景略公南下,不知道景略公卻為何拒絕,王大人既是景略公之子,想必知道這其中原由。”

王休道:“馬公子小小年紀,竟然也知道這事。這事嘛,我不曾親見,因為那時我還小。先父後來也提過,桓溫確實曾邀請他南下,但你們也知道,先父是北方人,恐怕不習慣南方的生活,況且那時候桓溫西滅成漢,在朝內又逼廢殷浩,功成名就,先父即使去了,也未必有什麼成就。”

桓玄道:“怎麼可能呢,我可聽說桓大司馬愛才如渴,景略公乃是大才大賢,成就未必不如在秦國。”

王休道:“或許吧,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桓溫那可是一等一的人物,威權自操,賞罰自斷,功高震主,先父未必與他合得來。”

桓玄不依不饒,繼續說道:“難道當今秦王不是這樣的人?”

王休被將了一軍,對這小子更是刮目相看。道:“天王自是真命天子,桓溫雖是晉國大司馬,但畢竟是臣子,二人又如何能比較呢?”

陶淵明道:“要我說,大概是機緣吧,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我們又如何得知他人的真正心思呢!”

翟薩彥也知道桓玄不服氣,道:“桓大司馬自是晉國的英雄,王丞相也是秦國的功臣,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如今他們都已入土為安,就讓他們好好休息吧。”

禿發烏孤道:“是啊,翟姑娘說得對,我雖是鮮卑人,但我也很敬佩桓溫和王丞相,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又有實現理想的才華的意誌,真的很了不起。”

翟薩彥翻了個白眼,對禿發烏孤道:“說得好像你聽懂了似的。”

禿發烏孤道:“我當然聽懂了,你不知道,我近來很努力的在讀書,當然了,我不像陶公子那般有學問,但我真的在努力。”

陶淵明笑道:“烏孤兄,我們都知道,你是文武全才。”

王休也道:“是啊,你們各有所長,今日遇到你們,真的是緣分,對了,你們是否願意與我一道回長安?”

桓玄道:“當然,隻是我們打算先上華山遊覽一番。”

王休道:“不打緊,你們去玩,我在路口的酒肆等你們,明早咱們一道回城。”

桓玄一行人便上山玩了幾個時辰,那時已是傍晚,眾人都有些累了,便不願下山,在山上的獵戶那裏借了宿。

月亮掛在高高的雲間,五個人坐在懸崖邊,談天說地。桓玄道:“見此奇觀,你們難道不想吟詩一首?”

翟薩彥笑道:“我們之中,元亮最有才華,自然是他來。”

陶淵明沉思片刻,吟道: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歎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桓玄道:“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好詩,大丈夫立於世間,就要做皎皎雲間月。”

翟薩彥道:“詩是好詩,就是多了幾分傷感。”

陶淵明道:“豪情也好,傷感也好,我隻是非常珍惜現在擁有的,能和你們相識相交,我真的很高興,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時光能存在多久,一想到秦國和晉國之間劍拔弩張,便覺得和平是多麼的珍貴,又想到山下的王猛丞相,又覺得生命的是多麼的可貴。”

桓玄道:“和平與戰爭都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和平更久一些。”

翟薩彥道:“我們隻要珍惜當下就好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唄,你們看,月光灑在這山穀,多麼美啊。”

禿發烏孤道:“美,跟你一樣美。”

此時一陣呼嚕響起,原來大該已進入了夢鄉。

月明風高,山穀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