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與女沐兮鹹池,晞女發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陳歸女與宗族中人見過之後,在經過父親的允許下,帶著珊瑚上集市去了。珊瑚壞笑道:“小姐,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那你說說我在想什麼,說不準可要受懲罰的喲”
“小姐定是在想昨天酒肆那個公子,人家長得可俊了,又讀了些詩書,和小姐倒也般配哦。”
陳歸女被珊瑚看穿了心思,又羞又樂,嘴上卻說:“你這臭丫頭,你打趣我是吧,看我不打死了。”說著便在珊瑚腰上輕輕掐了一下。
“我的小姐,這事可想想就算了,看那公子的衣著,大概隻是鄉下普通人家,老爺那裏肯定沒戲的。”
“就你話多,那人若要是富貴公子,本小姐還看不上呢”
“啊,你完蛋了,這下可咋整,小姐馬上就要進宮了,老爺要是知道了非氣死不可。”
“你敢在我爹麵前說一個字,看我不收拾你。”
“哎,奴婢哪敢惹你大小姐啊”
兩人你一嘴我一嘴,不知不覺到了昨日那間酒肆,兩人進去找了個安靜的位置坐下。珊瑚取笑道:“見不到人心裏是不是空落落的?”陳歸女不理。過了些許時候,珊瑚有些不耐煩了,在那埋怨,陳歸女本也心情冷卻,此時,那少年卻走了進來,珊瑚倏地跑過去一把抓住那少年,把那少年著實嚇了一把。陳歸女來不及製止,說道:“珊瑚休要無禮。”那少年昨日雖有些醉意,卻還記得發生的事,因為昨日輕薄言語心中頗有些歉意。
少年:“小姐,昨日是小生的不是,還請見諒”
珊瑚在一旁說道:“你這小子好生無禮,眾目睽睽之下調戲我家小姐,你一句抱歉就想了事?”
少年:“姐姐罵的是,昨日言語雖有冒犯,卻是在下由衷之言。”
陳歸女並未說話,心中隻是頗為歡喜。
珊瑚氣道:“誰是你姐姐,不是看在我小姐的麵上,看我不收拾你。”
陳歸女:“珊瑚無禮,公子不要放在心上。”
陳歸女和那少年在二樓找了個僻靜的位置坐下。
陳歸女:“還不知公子怎麼稱呼?”
少年:“我叫陶淵明,陶朱公的陶,深淵的淵,明月的明,小字元亮,不知小姐芳名?”
陳歸女:“我叫陳歸女,歸來的歸,小字蕙蘭。陶公子是尋陽本地人嗎?”
陶淵明:“我家在柴桑,距此不算遠,小姐是回家省親?”
陳歸女:“嗯,父親在平昌任職,我也就住在平昌。”
陳歸女沒有提及進宮之事,陶淵明其實也有不想提起的家事。陶淵明的曾祖陶侃在永嘉之亂前後任荊州刺史,晉室南渡後不久便接連發生了王敦、蘇峻之亂,陶侃平亂有功,官封侍中、太尉,賜爵長沙郡公,死後被追贈為大司馬。陶侃一世英雄,卻生了幾個不成器的兒子,陶侃生前幾個兒子便明爭暗鬥,陶侃病重,幾個兒子更是起了衝突,各自收攏死士,大打出手,三子陶夏更是軟禁了陶侃,將其活活餓死。陶夏在陶侃諸子中實力最大,為人也最為狠毒,此次奪權之變,陶淵明祖父也被殺害,其父當時年幼,幸免於難。後來朝廷介入,搜捕並斬首了陶夏等人,其他涉事人等也大多被貶。經此大變,陶家衰落,後來陶淵明父親流落至尋陽柴桑,娶妻生子。陶淵明雖不曾親眼目睹這段家族往事,卻也聽父親多多少少說過。
“陶公子昨日在此獨飲,是有什麼煩心事嗎?”
“倒也沒什麼,我確實對酒沒有抵抗力,恰好昨日多喝了點。”
“陶公子不像是嗜酒之人,聽你所吟的‘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一生複能幾?倏如流電驚。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心中似有屈子之意。”
陶淵明見陳歸女一字不差地念完自己昨日所吟之詩,心中也很欣喜,又見其提到屈原,已然有高山流水之意,不知不覺間兩人又近乎了些。
“不瞞陳姑娘,陶某雖是一介草民,本不該謀肉食者所謀,隻是世道如此,心中鬱悶,不吐不快。”
“男兒誌在天下,也是人之常理,我父親身在官場,官場是非我也明白些,至於這世道,或許曆來便是如此吧。”
“或許是如此,前有屈原,後又賈生。”
“今有陶淵明”
兩人不禁笑了起來。
聊了許久,彼此之間也以字相稱。
此時珊瑚跑上樓來,咕嚕道:“氣死了,氣死了。”
陳歸女:“誰又惹你了?”
珊瑚:“你倆在這談笑風生,我就去街上逛了逛,誰知遇到兩個渾小子,蠻不講理。”
陳歸女:“多半也是你纏著人家吵架,看你也沒少塊皮少塊肉。”
珊瑚:“嘿,陶公子你說說,這是什麼主子,人家被欺負了,不安慰就罷了,還說風涼話。”
陶淵明:“珊瑚姐姐莫生氣,我看定是那倆小子的不對,像姐姐這般知書達理、溫文爾雅,一般男子見了都會忘乎所以,何況是兩個渾小子。”
珊瑚:“好啊,你也拐著彎取笑我,沒想到啊,才這麼一會功夫,你們都會合起夥來取笑我了,以後那還得了。”
陳歸女聽見珊瑚說到“以後”,心中暗自歡喜,卻又忽覺憂愁。
見天時不早,陳、陶二人雖都有不舍之情,卻不得不道別。
“元亮,聽說明日溪穀有賞桃之會,我和珊瑚想去看看,你去嗎?”
“好,那明天溪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