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晚餐一定要偏素食,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盡量減少過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的攝入。而且,晚餐偏素可以防結石。晚餐時若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會使尿中鈣量增加,一方麵降低了體內的鈣貯存,誘發兒童佝僂病、青少年近視和中老年骨質疏鬆症,另一方麵尿中鈣濃度高,罹患尿路結石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晚餐吃素還可以防癌。如果晚餐時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於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吲哚、硫化氫等毒質,刺激腸壁誘發癌症。
一些晚間失眠的人,也適宜吃素。因為素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在人體內生成更多的血清素,發揮鎮靜安神作用,對治療失眠尤為有益。
晚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為了犒勞忙碌一天的身體,許多家庭的晚餐都會做得比較豐盛,不僅味道鮮美,連顏色看了都會讓人胃口大開。有的人認為一日三餐隻要吃得好、營養均衡,便可保證身體健康,因此一些人認為早、中餐簡單,以豐盛的晚餐予以補充,這也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樣的晚餐會使人吃得過多。最關鍵的問題就出在這裏,晚餐吃得過多、過好或過晚,這些食物不僅會使人發胖,而且健康也會亮出紅燈,造成不少健康問題。
與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人體中,一個健康的胃大約隻有拳頭大小,當我們不顧忌胃的承受能力而吃下太多的食物,就會把胃拉扯得過大,因此讓消化過程受到很大的阻礙。就像爐子加了太多煤炭,沒有留些空氣助燃,反而會阻礙燃燒。更重要的是,食物中過量的熱量會製造多餘的脂肪,這會讓我們的心髒和關節都承受過多的負擔。
此外,晚間無其他活動,如果進食時間較晚,進食後又很快就上床睡覺,被食物充盈的胃腸會壓迫肝、胰、膽等消化器官,極易發生胰腺炎、膽囊炎,有的人甚至在睡夢中突然發生休克與猝死。
因此,“早飯吃好,中飯吃飽,晚飯吃少”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首先,晚餐少吃睡得香。晚餐千萬不能吃飽,更不能過多。晚餐過飽易作惡夢。飽脹的胃可使胃、肝、膽、胰緊張活動,使相應的大腦細胞處於興奮狀態,而且可擴散至大腦皮質的其他部分,於是惡夢不斷,睡眠質量下降。有專家建議,長期失眠、多夢的患者,不妨在晚餐上找找原因,少而精的晚餐或許可以解除失眠、多夢的痛苦。
其次,晚餐吃得少有利於減肥。試驗表明,每天早上一次攝入2000卡熱量的食物,對體重影響不大,而晚上攝入同樣的食物,體重就會明顯增加。原因是夜晚人體迷走神經興奮性高於白天,迷走神經興奮可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從而使人發胖。
晚餐少吃還可減少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道理很簡單,入睡後血流減慢,大量血脂容易沉積在血管壁,致使動脈硬化;又會刺激肝髒生成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而這兩種脂蛋白可促使膽固醇堆積於動脈壁。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此外,晚餐少吃還有助於防癌、防瘤、防夜間猝死等。
凡此種種足以說明,什麼時候吃、應吃多少比吃什麼更為重要。民間稱“晚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晚餐具體吃多少要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個人的需要而定,以自我感覺不餓為度。最佳狀態是自己覺得肚子隻滿了一半,這就是養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