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宜廣博豐富,不能偏食、挑食,應葷素結合,粗細搭配,惟有如此,才能維持體內營養平衡,得以延年益壽。中國營養學會製定的膳食指南中提出了八項原則,其中“食物要多樣”被列為首位。由此可見,廣泛攝取多種多樣的食品,才是科學的養生之道。
細嚼慢咽:最重要是消化
當今時代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在各個方麵不得不講求速度,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也不例外,狼吞虎咽、快速進食,成為很多人的進食方式。但是也許這些人並不知道,吃飯的速度也是影響自身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狼吞虎咽不僅加重了胃的負擔,容易引發胃炎和胃潰瘍;而且,由於食物咀嚼不細,必然導致食物消化吸收不全,從而造成各種營養素的損失。
吃飯過快的人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身體超重。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從開始吃飯到飽了的信號傳給大腦,大約需要20分鍾,如果僅用5到6分鍾就吃完一餐,那麼大腦根本就沒有機會告訴你的身體:它已經飽了,結果導致吃得過多。身體裏儲存了過多的食物和熱量,最終造成肥胖,而肥胖是各種疾病的誘因。
有專家指出,吃飯的時候應該細嚼慢咽,使大腦有足夠的時間意識到你正在吃飯,從而自動調節好身體各個器官的狀態。
在美國、日本、土耳其等等一些發達國家,人們普遍認識到“慢餐”的好處,不少專家還為此發布宣言,積極推行“慢餐”進食。健康與營養學專家也一致努力倡導新的飲食觀念:“想長壽嗎?慢點兒吃。”
這些專家甚至列舉“快餐綜合征”的種種表現,從而激發人們擯棄口味千篇一律的快餐,回歸豐富的傳統美食習慣和美食文化,並啟發人們懂得“吃得越慢,活得越久”的道理。“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良好的慢食習慣可以達到減肥、美容、防癌、健腦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細嚼慢咽可以提高大腦的思維能力,同時,幹嚼有健腦功能,可增加腦細胞的信息傳遞,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起到防止大腦老化和預防老年癡呆症的作用。
足夠的唾液能很好地與食物混合在一起,可以幫助腸胃消化營養。科學家指出,口腔唾液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唾液中含有一些酶、維生素、激素、無機鹽和蛋白質,這些成分尤其是酶具有抗癌作用。有醫學專家通過實驗表明,如果每口飯能嚼12次,就能基本上消除食物中所存在的致癌物質。
其實,咀嚼的速度要根據食物的種類而定。吃香蕉總比蘋果快,吃肉比吃蔬菜慢,在一般情況下,隻有一個原則:一口食物要保證咀嚼12次以上,一定要把食物嚼爛再咽下去。細嚼慢咽好處很多,養成這種飲食習慣的人食量盡管不大,但比那些狼吞虎咽的人更能充分地吸收養分和能量。
餐後禁忌:保證營養全麵吸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也隨之增強了。例如不少人每頓飯後要吃上一個水果,而且經常翻新水果的花樣,每天都吃出了新感覺。但是,一段日子之後,總感到胃部不適,有腹脹的感覺,隨之也出現一些便秘的症狀。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問題就在於人們忽略了進餐後的禁忌:
1.餐後忌立刻吃水果
消化科醫生提醒人們:無論是在餐廳、飯店,還是在家裏就餐,餐後立刻吃水果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餐後馬上吃水果會影響消化功能,引起腹脹、腹瀉、胃酸過多,以致出現便秘等症狀。
專家指出,“飯後一隻果”的金科玉律是不科學的。由於食物進入人的胃以後,必須經過1~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排出。如果在飯後立即吃進水果,就會被先期到達的食物阻滯在胃內,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內消化,長期可導致消化功能紊亂。所以,人們最好在飯後1~2小時再吃水果。
2.餐後忌飲茶
中國人餐後、迎客都沏一杯熱茶,一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二是為了消化食物。醫生提醒人們,餐後立即飲茶其實是一種錯誤的習慣。
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這種物質進入胃腸後,會使食物中的鐵、鋅、蛋白質等變為難以溶解的物質,不利於吸收,立即飲茶反而增加了胃的負擔。因此,在進餐後1小時內最好不要飲茶,應待飯後1小時後胃內食物消化得差不多時再飲用茶水,這樣對消化功能和物質凝固才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3.餐後忌冷飲
腸胃對冷熱變化十分敏感,飯後立即吃冷飲會引起胃腸痙攣,導致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
4.餐後忌鬆褲帶
餐後鬆褲帶可使腹腔內壓下降,增加消化器官的活動與韌帶的負荷量,從而容易發生腸扭轉,使人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等症狀。久而久之,還會引起腸梗阻和胃下垂等消化係統疾病。
5.餐後忌吸煙
據有關專家考證,飯後吸一支香煙,中毒量大於平時吸十支煙的總和。因為飯後人體各器官均處於吸收營養物質的亢奮狀態,血流循環加快,吸收煙霧的能力也進入“最佳狀態”,這時如果吸煙,人體會吸收香煙中大量的有害成分而損害肝、腦及心髒血管。
6.餐後忌馬上工作
餐後馬上伏案工作會迫使血液去滿足其他器官的需要,造成消化器官的供血量不足、消化液分泌減少,不利於充分吸收營養。同時,還會引起慢性胃腸炎等疾病。
7.餐後忌急於開車
事實證明,司機餐後立即開車容易發生車禍。這是因為人在進餐後胃腸對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大腦器官暫時性缺血,從而導致操作失誤。
8.餐後忌立即洗澡
由於飯後立即洗澡會使人體四肢、體表的血流量增加,造成胃腸道的血流量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同時,由於胃部重量的增加,還會使腰圍增大,小腹日漸突出。
9.餐後忌立刻睡覺
俗話說:“飯後躺上床,不長半斤長四兩。”餐後立即睡覺,是造成發胖的最直接原因。醫學專家告誡人們,至少要進餐20分鍾後再上床睡覺,哪怕是午睡時間也應如此。另外,餐後睡覺會使人體進入抑製狀態,從而使剛吃進的飯菜滯留在腸胃中,不能很好地消化,久而久之就會誘發胃病。但是短時間的小憩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這是有益於健康的。
10.餐後忌立刻運動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種說法也是不科學的。人的胃在餐後是處於充盈狀態的,即使是非常輕微的運動也會使胃受到震動,從而增加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功能。特別是老年人,由於心髒功能減退、血管硬化及血壓反射調節功能障礙,餐後多出現血壓下降等現象。
對此,醫生建議,餐後休息30分鍾,待胃內的食物適當消化後,再活動較為適宜。但這時也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否則都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最好是慢步行走或輕量運動,這樣才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11.餐後忌多吃零食
有些家庭餐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各種各樣的電視節目。這時候,零食是必不可缺的。選擇上應以開胃、降火為原則,不宜多吃,否則會給腸胃增添負擔。
花生、瓜子、開心果、榛子、核桃等堅果,雖然經加工製作後味道很香,而且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等,但堅果含油脂較多,不易消化,白天可以多吃點,晚上最好少吃。
另外,一些穀類膨化食品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最好別吃,否則會讓體內攝入過多能量。還有果脯、蜜餞等,這些食物中大多添加了白砂糖,含有較高的熱量,若攝入過多容易導致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