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飲食與健康的關係(3 / 3)

許多癌症的發生與環境因素關係密切,而飲食是人們與外環境接觸最密切的方麵,因此食物和癌症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大量的實驗調查和動物試驗表明,許多消化道癌症的發生與飲食有密切的關係,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是人類致癌的最直接因素。如:

食管癌與長期患缺鐵性貧血有關;

甲狀腺癌症與食物中缺碘有關;

上消化道癌及胰腺癌與黃素核缺乏有關;

胃癌、食道癌和宮頸癌與維生素A缺乏有關;

食管癌和胃癌與維生素C缺乏有關;

肝癌與維生素B6缺乏有關。

飲酒過度不僅容易導致肝硬化,也能引起肝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等等;如果酗酒又加上吸煙,還能增加口腔癌、喉癌、食道癌及肺癌的發病率。

所以,如能合理調整膳食結構,平衡營養,對防癌抗癌將有積極的意義。

由以上可見,不正確不科學的飲食極大地威脅著我們的健康。因此,合理科學的飲食習慣是維護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人的生活條件又各不相同,飲食習慣也各有差別。如因貧富而饑飽不一,因性情而偏嗜不同,因而逐漸形成相應的體質差異。

饑飽不一,是指攝入飲食的量有多有少。家庭富裕的,飯足菜豐,可以盡情地食用;不富裕的家庭,則僅僅勉強維持溫飽;貧寒的家庭,僅僅食用一些粗糧、雜糧,甚至常常沒有飯可吃。一般說來,飲食充足而且好的人,他的營養良好從而體形豐腴,體質較好;而飲食不足的人,營養較差,大多數體形瘦小,體質偏弱。但是飽食無度,吃的都是所謂好東西的人,身體多數肥胖,體質也不一定很好,而且容易患上一些“富貴病”;窮人雖然吃的都是粗茶淡飯,但是粗糧卻含有很多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再加上必須為生活勞動,所以他們的體質往往還比較好。故《讀醫隨筆》說:“富貴之人,安居厚奉。髒腑經絡莫不痰涎膠固,氣機凝滯不能流通,故邪氣據之而不得去者,非正氣之不足,乃正氣之不運也。……貧賤之人,黎藿不充,敗絮不暖,四時力作,汗液常泄,榮虛衛散,經脈枯槁……故其邪氣之不去者,非正氣之不運,實正氣之不足也。”而《醫宗必讀》則又說:“富貴者膏粱自奉,貧賤者黎藿苟充……膏粱自奉者髒腑恒嬌,黎藿苟充者髒腑恒固。”這就是說,飲食量的多少,應根據身體的需要而攝取,適度而止。

飲食偏嗜,是指攝入飲食的品種不全,或者喜吃的就多吃,不喜吃的就少吃或不吃。無論富貴之家還是貧賤之人,都可能偏食。因為人的五髒六腑,各有所好;髒腑之氣血陰陽,需五味陰陽和合而生。若飲食長期有所偏,則可造成髒腑氣血陰陽的偏盛偏衰,而形成有偏傾趨向的體質,進一步可導致髒腑機能失調。《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這是指五味偏嗜而言。在日常飲用的食物中,有人偏愛甜的,有人偏愛辛辣的,有人偏愛鹹味重的。但是這樣偏食,都容易造成身體的一定缺失,形成一些疾病。《素問·奇病論》說:“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就像貪戀醇酒佳釀的人,麵色雖然紅潤,但是濕熱在中,會造成對肝脾的傷害。

由上可見,飲食與人的健康有很大關係。無節製的飲食,容易患上一些疾病;而飲食合理的人,所需的營養一般都能得到滿足,從而保證身體健康。

因此注意飲食衛生,從小處來說是人們個體生命質量的有力保證,從大處來說是人民大眾的身體健康和防病治病的大事,對搞好社會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