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代號(1 / 3)

我聽了小夏的推論後誇讚道:“夏科長,真是高見啊!”

小夏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毫不客氣的說道:“高見談不上,灼見倒是有一點。我上次聽聊爺說拔舌秋千案時,發現案子中有兩個人死者很可疑:一個是江南巨盜“爬牆李”,一個是京津神偷“孫佛爺”。在“拔舌秋千”案中其他的受害者都是和翊坤宮有關係的人。死者要麼是宮裏的太監宮女,要麼就是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隻有他們二人除外。這兩個江洋大盜肯定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在翊坤宮裏……”

上官小腰打斷小夏的話,不以為然的說道:“切,這有什麼好奇怪的,他們倆無非是去偷東西。這也算是灼見,我看是拙見還差不多。”

因為我的關係,上官小腰恨屋及烏,一直也沒給過小夏好臉子。

小夏倒也不以為意,她嗬嗬一笑後說道:“上官警官,那麼我想請教你一下,他們二人是來偷什麼東西?”

上官小腰撇嘴說道:“那誰知道,兩個賊去翊坤宮裏除了偷東西還能幹什麼?總不會是去找黎妃蕩秋千吧。”

我怕她倆吵起來就趕緊說道:“二位先別爭了。聽我先給你們說說這兩人的事跡再討論也不遲。“爬牆李”本名李阿四,杭州人,因為有一手蠍子倒爬牆的絕技,所以道上的人給他送了這麼一個綽號。“孫佛爺”原名孫立冬,過去老北京的小偷都自稱為“佛爺”,孫立冬便以此為號。這二人都是當年榮行裏出類拔萃的業務能手,而且很有職業操守。”

上官小腰聽後衝我冷笑道:“小偷算什麼光榮行業,兩個賊坯子也配談職業道德!這些人都是我們的專政對象,獸醫,請注意你的身份立場。”

上官小腰就差給我扣頂“通匪”的大帽子了。我苦笑了一下後給她解釋道:“上官警官,過去江湖上對各行各業都有特定的稱謂。“榮行”就是指小偷這個行業。俗話說,盜亦有道。“爬牆李”和“孫佛爺”這二人隻受雇於人,從來沒有為自己偷過任何東西。你大概也了解燕子門的規矩,他們也一向是替人拿錢辦事,自己分毫不動。這些人雖然出身於榮行但把自己的信譽看的比命還重要,寧死都不會破例。”

邊宕在一旁也說道:“芳芳,我曾調查過這二人,他們的情況和小侃說的差不多。當年他倆在江湖上名聲顯赫,雇傭他們偷東西的人都得排隊。他倆的身價非常高,找“爬牆李”偷一次東西,至少要一千現大洋,而雇“孫佛爺”偷一次東西,不論是什麼買賣一律是五根金條。他們去翊坤宮裏肯定是為了偷東西,這一點毫無疑問。問題是誰雇傭他們去偷東西?偷的又是什麼東西?這才是關鍵。這次拔舌秋千案的死者是燕子門的人,其它的案子的是非曲直我說不好,但此案一定和當年“爬牆李”與“孫佛爺”的案子有關。”

小夏接過話頭說道:“老便同誌說的沒錯。我推測這三個人要偷的東西就是拔舌秋千案發生的根源,而這個東西極有可能就是“倒字藏真匾”裏失竊的物品。凶手殺死無辜的人來混淆視聽,造成恐慌,不過是為了自己方便行事罷了。凶手要麼就是不知道“倒字藏真匾”裏的秘密,要麼就是知道了裏麵的秘密但是卻打不開,因此才一直守在翊坤宮裏。除了凶手之外,應該還有其他的人知道這個秘密,這些人雇傭了“爬牆李”、“孫佛爺”和燕子門的人來偷盜“倒字藏真匾”裏的東西。最終,凶手從燕子門的人手中得到了這一秘密後就銷聲匿跡隱藏起來。所以,我們去翊坤宮裏抓人才會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