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家庭保健小常識2
21.刷牙與口腔衛生
我們天天刷牙,不外有兩個目的:一是洗刷牙齒;二是按摩牙齒,以使牙齒保持健康。如果刷方法不對,就會削弱刷牙的目的,甚至還帶來一些弊端。
怎樣正確地刷牙呢?
第一步先將牙刷貼靠牙齦端平放(也就是牙刷毛與牙的長軸平行),並且要緊壓在你要刷的牙齒及牙齦上。第二步再把牙刷扭轉過來,使牙刷毛與牙的長軸成45°角,使一部分的牙刷毛壓在牙齦及牙齒麵上。第三步將一部分牙刷毛撳在牙齦和牙齒上進行前後平行顫動,這種來回的動作,可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按摩牙齦的目的,但在顫動時必須注意不可做上下方向來回顫動。第四步當你按摩牙齒之後,接著就把牙刷毛順著牙齒縫的方向,向上(指下頜)或向下(指上頜)刷洗,即所謂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而且要使牙刷毛能伸入牙齒與牙齒的縫隙中,以達到刷淨的目的。
刷上下前麵牙齒的舌麵(也就是裏麵)的動作必須使牙刷柄與牙齒的長軸成直角,先使牙刷毛的第三、四組伸入前麵的牙之間,再順著牙齒的切端的方向洗刷。
牙齒的咬合麵(也就是咀嚼食物的一麵)的刷洗,是將牙刷毛端放在咬合麵上,使牙刷柄與咬合麵平行,保持這樣的平行姿勢,然後前後方向刷洗。我們應該在早晨和晚上睡前用這種方法把全口牙齒分區依次地進行按摩和洗刷。
最近日本科學家提出每日3餐後在3分鍾內刷牙效果好,並且不用固體牙膏而用液體牙膏為最好。口腔衛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保護牙齒促進健康,教育孩子刷牙,是家長的職責,千萬不要因為“麻煩”而忽視了孩子的口腔健康;培養孩子2周歲後自己刷牙的習慣。
22.春季應重視防治白喉
白喉是多發生在冬、春季節的一種兒童傳染病。傳染源是患者及帶菌者。1—5歲兒童發病率最高,但也可見於成人。這種病人的咽喉部長有一層灰白假膜,所以叫做白喉。
白喉由於發病的部位不同,分成咽白喉、鼻白喉、喉白喉和其他白喉等。但以咽白喉最多見,潛伏期1—7天,傳染期通常在2周以內,很少超過4周,少數帶菌者可排菌5個月以上。白喉病人的主要症狀是:發燒(體溫升到38、39度),惡心,不思飲食,頭痛,嗓子紅腫,聲音粗糙、嘶啞,幹咳,並很快在扁桃腺體上出現白斑,逐漸增大成白膜。兩三天後出現中毒現象,如麵色蒼白、無神、手足冰涼等。值得注意的是少數輕型病人初期易被作為呼吸道疾病而被忽視或誤診。重型、極重型者可有血壓下降,並發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神經麻痹或中毒性腎病等,如救治不當,往往因為心髒受累而死亡。
23.脖子疼痛種種
許多人每天都會感到脖子疼,這種疼痛還會影響到雙臂。頭每動一下都會感到刺痛和眩暈。100多萬德國人患有這種病,醫生的診斷是:脊柱頸部綜合症或頸椎綜合症。目前這種病的治療大多無特效。慕尼黑理療醫生彼得·舍普斯和他的同事們仔細分析病因並按照確診的病因給予對症治療。
第一種類型——負擔過重
在接受檢查的患者中,將近一半屬於“超負荷綜合症”。患者頸部感到不輕不重的擴散性疼痛。原因在於脊柱姿勢錯誤,在靜止地保持這種姿態時餘痛會加劇。治療方法是積極鍛煉肩胛和脊柱,抻拉萎縮的韌帶和肌肉以及糾正錯誤的姿勢。
第二種類型——關節受刺激
在脊柱頸部綜合症患者中,1/5被確診為“刺激綜合症”。即使很輕的負擔和活動,患者也會感到長時間劇痛。這是由於椎弓關節和關節囊受到刺激。治療方法是做冷敷和醫療體操、糾正姿勢和避免長時間壓迫關節。
第三種類型——椎體問題
17%的患者屬於“頸部機能障礙”。病人頭頸部有遊串性疼痛。病因在於個別椎體活動過少或過多。療法是疏通小脊椎關節中的阻塞部分,如按摩等。
第四種類型——肌肉負荷過重 病人有鑽心或發脹般的疼痛感。原因在於肌肉受傷或局部肌束負擔過重。這時要采取按摩、抻拉、熱泥漿浸泡和高強度糾正姿勢訓練等治療方法。
第五種類型——神經根夾傷
這是神經根綜合症的特征。患者感到肩膀和手臂疼。原因在於兩塊相鄰脊椎之間的神經束受到刺激或擠壓。療法是對整條手臂和肩胛帶采用冷敷法,並輔以醫療體操和放鬆練習。
24.頸椎病患者的自我保健
頸椎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退行性頸椎疾病。此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長期從事伏案工作的教師、編輯、作家、會計以及外科醫生、縫紉工等。
頸椎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影響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嚴重者可喪失工作,生活能力。頸椎病的症狀十分複雜,如神經根壓迫引起的頸、肩、背疼痛,上肢麻木酸脹、肌肉萎縮;椎間動脈受壓迫引起的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腦供血不足症狀。近年來發現頸椎病還可引起大小便障礙、癱瘓、失明、血壓異常、類似冠心病病變、神經性皮炎、結腸炎、潰瘍病,胃出血、腸功能紊亂、神經官能症、頑固性頭痛、尿失禁、肩周炎等。因此,當患有類似症狀,經多方麵治療而療效不顯時,切莫忘了去醫院檢查一下頸椎。
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多數頸椎病可采用非手術療法,如頸椎牽引、手法按摩和醫療體操等。下麵給患有頸椎病的患者介紹一套簡單易行的醫療體操,它有助於改善頸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的消退,解除肌肉痙攣,減輕疼痛,防止肌肉萎縮。
1左右旋轉“:取站位或坐位,雙手叉腰,頭輪流向左右旋轉,動作要緩慢,幅度要大,每當旋轉到最大限度時停頓3~5秒,左右旋轉15~20次,頭暈、心慌時應停止旋轉。
2前屈後伸:做時伴隨深呼吸,呼氣時頸部前屈,下頜接近胸骨柄上緣;吸氣時頸部伸至最大限度,反複做10次。
3側展:吸氣時頭向左展,呼氣時頭還原。接著吸氣時頭向右展,呼氣時頭還原,反複做10次。
4按摩頸部:兩手輪流按摩頸部20~30次,然後按壓“風池穴”,再用雙手大拇指第一節掌麵用力向上向下按摩30~60次。
以上醫療體操,每日做1~2遍。頸椎病患者進行醫療體操時一定要遵照規律,切不可將頭、頸部作無規律的動作。
25.肩周炎應采用綜合療法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又稱凍結肩、肩凝症等。好發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肩周炎的治療多采用綜合療法。如用點、拿、拔、伸等法和局部治療,以疏筋活血、通絡止痛、鬆解粘連,促進肩關節功能的恢複。也可進行針刺治療,痛甚者可進行局部封閉治療。中藥治療宜祛風散寒、活血通絡、補益氣血,可選用小活絡丹、三痹湯等。外貼活絡膏,麝香壯骨膏等也有輔助作用。
堅持功能鍛煉是治療肩周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下列方法。
向上拉手:拉住患者手或手腕部逐漸牽拉做50次。
劃圈擺動:站起彎腰,患肢下垂,肘部伸直,以肩關節為軸心,作順、逆時針方向各劃圈50次。接著分別向前、後和左、右擺動50次。幅度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手指爬牆:麵對牆壁,用雙手或單手沿牆壁緩慢向上爬動,使患肢盡量高舉,然後再慢慢向下回到原處,反複做50次。
26.如何擺脫背痛折磨
當你痛苦從背後襲來,該怎麼辦?如何才能遠離背痛?
根據醫學界的研究,造成背痛的原因,與日常生活中彎腰、轉動、移、提重物的活動息息相關。幾乎沒有人能避免這些活動,但有些姿勢將引發背痛,有些方法卻可以保護背部。要遠離背痛該避免做哪些動作?要保護背部有哪些竅門?
避免事項:
不要在一大早醒來做激烈的背部運動。因為在經過一夜的躺臥之後,脊椎骨吸收了較多的水分,是最容易受傷的時候。
避免在太硬的地麵上跑步或站立太久,尤其當你體重超重的時候。如果無法避免這種情形,最好穿上一雙柔軟舒適、底部較厚的慢跑鞋,以吸收部分地麵反彈的力量。
不要把皮夾子放在背後的口袋。尤其當你有背痛或坐骨神經痛的時候,皮夾子將會壓迫坐骨神經,惡化疼痛的程度。
不要把工作環境安排得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例如:把常用的物品擺在不當的位置,使身體必須常常扭轉才能拿到,這將增加背痛的機率。
避免彎腰勞動過久,每隔幾分鍾應休息一下。也不要勉強打開卡住的窗戶或其他物品,應盡可能使用輔助器具。
除了避免不當的姿勢,有些動作可以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背部。
利用長手把清潔器具,可避免彎腰過久。有時可以以跪姿代替彎腰。彎腰時應盡量用手支撐住身體。
手提或肩挑物品時,應盡量讓兩邊的重量平衡。如果隻能用一邊的力量時,應讓左右兩邊的身體交替輪流負重。
在長途的飛機旅行之後,不要馬上又接著長途開車。行程之間,應抽出時間散散步、走動走動。
時常讓自己的手臂放在扶手或大腿上休息。開車時也可以準備兩個枕頭放在適當位置,當作扶手休息。同時在腰間墊一條毯子或枕頭,可以減輕腰背的疲勞。
減輕過重的體重可使脊椎的負荷量減輕。而適度的運動不但可幫助減輕體重,同時可鍛煉背部的肌肉,預防背痛。
如果不幸你正遭受背痛的折磨,可以嚐試幾種方法減輕痛苦。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躺在床上,讓背部休息一下。比較好的姿勢是仰臥或側臥,膝蓋微彎,可在底下墊兩個枕頭,放鬆心情,放鬆肌肉,減輕脊椎的負擔。
除了讓背部休息之外,冷敷、熱敷或者按摩,都可以有效減輕痛苦。根據專家的建議,在背部嚴重疼痛的時候,冷敷在前48個小時的效果較佳,此後,熱敷則有較好的效果。
遠離背痛的根本之道,在於正確的姿勢與適度的運動。
什麼時候該就醫?
如果嚐試了各種方法,仍無法減輕背痛,則應該向醫生求助。當背痛伴有以下症狀發生的時候,一定要馬上尋求專業醫療:
1當你覺得小便困難的時候。
2當你覺得腿部愈來愈衰弱時。
3當背痛伴隨著不正常的體重減輕,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時。
4當嚴重背痛伴隨著發燒時。
5疼痛感愈來愈強烈,不管嚐試了什麼減輕疼痛的方法也無濟於事時。
6當背痛伴隨著身體其他關節部位(例如:腰部、膝蓋、指頭)的疼痛或腫脹時。
7當中度背痛持續了三個星期仍未見改善的時候,或是偶然間出現幾次劇烈的背部疼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