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股民與賭徒(1 / 1)

股民與賭徒

風尚

作者:駱明

過去一年,中國股市經曆了過山車行情,先從低穀急劇爬升,把全國人民吸進來,然後又以更快的暴跌速度傷了股民的心,直至國家托盤,才進入震蕩期。股市眾生相,不由讓我聯想起足球賭民們的故事,完全雷同的劇情,充分暴露了國民特性。

這裏說的足球賭民,非指購買傳統14場勝負彩的彩民,特指通過合法或非法途徑下注單場的球迷。畢竟14場勝負彩的準確率太低,一般人都不會花極大本金投入,花數萬數十萬買的,那是真正的大戶,他們往往通過科學的“縮水”來提高中獎率,不完全是賭博了。而單場彩勝率有1/2或1/3,勝負來得爽利,賭博意味更濃。

賭民和股民,第一個共性是“貪婪”。賭球本是外國傳人,外國的正規博彩公司經營得也是紅紅火火,但在歐洲這個職業足球最發達的地區,彩民們是真正的“小賭怡情”,幾英鎊幾十歐元娛樂一下就0K。而中國的賭民們,無不自恃精通足球,有過以賭球“發家致富”的念頭,不說買車買房,至少想借賭球還個房貸之類。

在股市上,外國人信奉“價值投資”,看好一家公司,便長期持有該公司股票,分享其成長收益。而中國股民完全把股市當賭場,隻想快進快出,撈一票就走。通過股票的分紅賺錢?對中國人來說未免太慢了。

第二個共性是“陰謀論”。這世界上確實有很多陰謀、黑幕,正如我在《全體育》專欄《假不可怕,怕不打假》中所說,足球背後有這麼多利益,沒有假球才奇怪。但絕不是所有足球比賽都是假的,尤其是高水平比賽,隨著球員收入越高、監管越嚴,假球越少。大部分中國賭民都太迷信“假球”,隻要自己輸了,這球就是假的,自己贏了,則是抓住了“假球”。去年世界杯期間,大批球迷開始嚐試投注,“天台”成為熱詞,假球論也是甚囂塵上。他們何不睜眼看看世界:為什麼隻有中國球迷這麼熱衷於討論假球呢?

股市的各種“內幕”就更多了。股市漲,可以總結出“N大利好”,股市跌,又可推出“N大利空”。一條子虛烏有的傳聞,就能引發股市暴漲或崩盤,需要證監會辟謠才能穩定局麵。“內幕”固然存在,可也不能太過敏不是?

第三個共性是“迷信”,迷信專家,迷失自我。打開足球比分網站,有無數賣“料”廣告,對自己喪失信心的賭民,很容易上當。故事的循環一般是這樣:剛開始買料,正確率相當高,等到確信無疑,開始重注,料卻不準了。股票界也存在無數的“民間股神”,他們過往的成功故事以及一段時間內的精準預測,讓你對他們深信無疑,甚至願意花錢追隨之。有的股神隻是騙子,而有的股神是真有料,可“股神”也不代表百戰百勝,一次失足,追隨者就可能損失慘重。

還有一種可恥的推薦方法,在股市和賭球界都存在。無論股票或亞洲讓球盤,都隻有升跌或勝負兩個選項,賣料者一半推升(勝),一半推跌(負),自然有50%正確率,此後再用此手法,那麼總有一些人會連續多次收到正確“來料”,上當難以避免。話說回來,真正投注界的大拿,推薦正確率有多少呢?前不久看到美國頭號體彩大神King Yao的專訪,他的說法是:“一個贏麵超過55%的亞盤專家是絕對不存在的。對大部分專業彩民來說,贏麵能達到53%就很不錯了。”也就說,真正的專家,比騙子的推薦準確率也高不了太多!信別人,何不信自己?

雖然中國股市經曆過多次牛熊輪回,但這次漲跌之快仍超出常理,最重要的因素自然是杠杆資金。很多股民期待暴富,配資高杠杆炒股,漲時賺得快,跌得賠得慘這個玩法真的很適合賭性深重的中國人。而在賭球圈,最害人的莫過於地下黑莊。非法莊家給個網址和賬號,不用存錢便可投注,於是,賭的不再隻是錢,而隻是數字。輸了這場,大不了翻倍搏回來——一旦沒搏回,而自己卡裏沒這麼多錢怎麼辦?借錢、跳樓、跑路……萬惡的黑莊!

歸根結底,中國股市和賭球都是負和遊戲。中國股民買進賣出太快,交了太多印花稅;而博彩公司通過抽水立於不敗之地。“一勝二平七虧”,這個規則同樣適合於股民和下注者。

由於工作關係,本人接觸足彩及賭球已有15年左右。很多人問我,下球有何訣竅,我說我有二字良方,那就是“不賭”。隻要不賭,你的勝率就超過了絕大多數賭民。如果非下不可?那麼一定要小注、均注,這會讓你保持平常心。其實隻要你真懂足球,而又不盲從內幕、專家,勝率一定低不了(雖然超過53%極難),再不濟,也不致影響你的經濟狀況。

聽到過一種說法,因為中國大陸的足彩沒有開設最好玩、最簡單的亞洲讓球盤(隻有勝負兩個選項),每年有太多資金流出海外。我一度覺得,中國足彩理應開設讓球盤,把資金留在國內。但看了去年世界杯國人下球之狂熱,再看看股市之起伏,我改變了想法。股市一跌,那麼多人血本無歸,若足彩變成“賭球”,不知多少人將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