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子的假期(1 / 1)

兒子的假期

風尚

作者:趙威

雖然是朝夕相處,但是程序化的日常生活讓我們的觸角都幾乎變得遲鈍了。我很開心,也很得意,這個夏天,它們像雨後的藤蔓一樣伸向西麵八方。事實上,我好像從來都沒有過過一次真正的假期,工作之前是糊糊塗徐,之後是忙忙碌碌,總而言之是隨波逐流。這個夏天是個例外,我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好好陪陪兒子。昨天晚上,在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送兒子進人登機口之前,兒子使勁地親了我—下,那種幸福的感覺真的很充分。

很早之前,爸爸就和我近乎命令,又近乎懇求地和我說,假期把阿蘭帶回來呆一周吧。我沒法拒絕,剛好兒子又初中畢業,進入了另一所更有名氣的高中。上了初中之後,小家夥就和小學時候判若兩人了,那時候總是說個不停,現在則是不太言語,一樣的是,一切盡在掌控之中。迄今為止,我從來都沒有因為學習或者生活操過心。盡管如此,我還是變得小心翼翼,盡管仍然是如初的平靜,什麼都不著急,又什麼都沒有錯過,畢竟,他已經開始進入青春期這段躁動之中了。

雖然阿蘭很懂得尊重,很懂得包容,但是我很清楚,其實,對於這個在法國長大的孩子來說,沒有一次回國會表現出很多不適應。一天往返悶熱的上海看球如此,就算是回到大家都把他捧為掌上明珠的奶奶家也是如此。小弟弟鬧著和他一個床睡覺,他欣然同意了,隨便看他的手機,他有點意外,但是也沒有異議。奶奶一再夾到碗裏的飯菜,他雖然並不喜歡,還是堅持吃完,並且每次都很由衷地說謝謝。我都慨歎,這簡直是個小榜樣呢。

奶奶簡直開心極了,吃完飯就帶兩個孫子進書房,半晌才出來,吟誦著“北國風光,千裏雪飄……”得意地告訴我們:她最喜歡的就是這首詞了。兩個小孩子則是蔫蔫的,完全沒有老太太的氣勢。我問兒子,你們在玩什麼?兒子是一種解放之後的釋然:奶奶教我們背詩詞呢。很早以前,我也每周一首地教他背誦詩詞,後來還是放棄了。現在想一想,還真的有點滑稽呢。

在奶奶家最重要的收獲,是學會了下象棋,這幾乎成了我們倆在無數次等車和等飛機的時候最好的消磨時間的方式。去昆明的時候,甚至差一點耽誤了飛機,拿著一個磁鐵象棋,上麵是沒下完的殘局,最後一個登上飛機之後繼續戰鬥。在昆明,朋友帶我們去吃了菌子宴,孩子仍然是不適應,但貌似已經在升騰的火鍋熱氣中融化了。

接著是開著車穿過一路風,一路雨,到了大理的蒼山洱海,接著,又,主進了麗江古城。我來過麗江幾次,但是沒有一次印象如此糟糕,古城裏麵的遊客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摩肩接踵,而商鋪裏充斥的,則是所有景點通用的內容和誇張。客棧有個好聽的名字,聽風沐雲,不過,好聽的名字聽聽也就足夠了。我發了這樣一條微信,說對於麗江的印象,就是兒子早上的屁,帶著納西臘排骨的味道。

人多的地方沒有風景,而這樣的風景,就算是人不多,也不是兒子所在意的。那個在閣樓上下完棋的晚上,望著星空,兒子說,如果把天文望遠鏡帶來了就好了。我看著他那副一笑起來就露餡的成熟樣子,心裏想,這個我陪著他的旅行,其實,在他,可能就是陪著爸爸的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盡可能地開心,因為正如很多朋友所說,我們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這讓我極為愜意,睡覺前問兒子,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地話,我們什麼地方像呢?小家夥幾乎毫不猶豫:懶。

好吧,這倒不假。小的時候,爸爸就很發愁,這孩子油瓶子倒了都不會扶起來,將來怎麼辦呢?他怎麼都不會想到,這個兒子走遍了天南海北。現在,每一個早晨,我看著酣睡的兒子,都幾乎是縱容,就這樣,我們沒有去玉龍雪山,沒有去瀘沽湖,我們的自駕遊中,最多的內容就是睡覺。隻有回到昆明之後,在雄風汽車生態園裏,第一次開卡丁車的時候,兩圈過後,小家夥睡意全無,意猶未盡。

跑了一輩子賽車的老麻親自指點,看著每次彎道的表現忍不住讚歎這孩子有車感。這讓我想起他的小提琴老師對於他的評價,有樂感,他有一雙敏銳的耳朵,能夠抓住跑調的音符。這倒讓我感到為難了,我們家的小夥伴,在他所開始的每件事情上都是如此優秀,還怎麼懶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