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3回:西涼行二(2 / 2)

因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庶人是沒有資格受禮遇的,大夫擁有特權是不用受刑的”。

或者說“禮是無需到平民百姓這級別的,因為他們是被統治的底層,無需懂禮,而刑罰是不能上到大夫一級別的,因為他是身份尊貴!”

他充分暴露了“禮”的不平等製度,所以彭羽一直以來對儒家學說都有些不以為然,隻是身處這個時代,不得不跟著敷衍、唱和罷了。

可彭羽聽了兩人的談論之後,這才對“禮”更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原來“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絕不是彭羽所理解的意思,他雖然是人治的產物,但他同樣具有深刻的內涵的。

簡單來說,禮不下庶人的意思就是,這些平民百姓已經過的很苦了,他們為了養活自己都不容易,哪裏有時間、有精力、有金錢去學習各種禮呢?

既然他們無法學禮,那自然不懂禮,或者說對禮懂的不多,那如何用禮來規範他們的行為呢?

所以對待他們不需要“禮”來約束,隻需要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能做的就行,你若是要犯,那就用“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類明確有規定的刑罰來懲罰就行了,這才是禮不下庶人的意思。

而刑不上大夫就更好理解了。

刑不上大夫並不是說當這些“大夫”犯罪了無需受到懲處,而是這些人既然學禮,自然懂禮,那麼他們就具有廉恥之心,所以他們就是君子了。

他們犯罪了,也就是君子失禮了,正因為他們是君子,無需動用簡單粗暴的刑罰來對待他們,隻要讓他們知道失禮或是違禮的事實就夠了,他們會反省,會自行請罪的,如果他們犯了很大的罪,他們也會選擇自裁,而不是逃避懲罰的。

這才是刑不上大夫的內涵。

所以所謂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乃是根據不同的人製定不同的行為規範來約束其人的行為方式,他更具有“德治、教化”的意義在其中的。

再比如關於“人治”“德治”的談論就也讓彭羽茅塞頓開。

何謂人治?

彭羽一直以為人治的意思就是君王治,就是當權者說了算,他是一切的中心,所有的人必須服從於這個“人”的意願進行的政治統治。

但其實不然,這個“人治”非彼“人治”,乃是一種“賢人治”,意思就是讓德才兼備的人來治理國家。

何謂德治?

德治就以道德感化教育人,使其人心良善,使其知道廉恥而無奸邪之心。

所以儒家德治的意思就是通過道德來教化、感化人們內心的一種方式。

……

……

所以當彭羽聽完顧雍與荀彧的談論之後,終於對東漢的政治體係,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簡單來說東漢的政治體係給彭羽的感覺就是以“德”感化其內心,以“禮”教化其表象,以“刑罰”約束其行為,以“人治”來領導的一種綜合治理國家以及處理社會關係的方式。

換句話說,社會的上層隻有讓懂禮、尊禮、守禮的人來進行人治,才能達到最終的德治天下的目的,才能使得這個王朝、這個社會更加的美好。

彭羽不僅是有些吃驚了,更是有些震撼了,不禁開始反思自己的政治體係,難道一定會比這種流傳千年的政治體係更優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