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笑著朝德慶帝姬點了點頭,拱手說道:“在下幸不辱命,替帝姬對出了下聯。”
鄆王趙楷笑著說:“本王恰巧也有一聯。諸位可聽好了,本王的上聯是:海上蟾生情共寄。”
趙楷話音未落,一名身著白袍麵目清秀的男子站了起來,給出了下聯:“天邊鳥倦念當歸。”
“對的好!”劉剛第一個叫好,並陰陽怪調的說道:“祝公子對的可比那些沽名釣譽的人強多了。”
楊帆也不理他,讓劉剛感覺有一種拳頭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覺。
楊帆扭頭向坐在後麵的程度問道:“程兄,剛才那人是誰?”程度正欲開口,坐在楊帆旁邊的吳伯卻已經替楊帆解決了心中的疑問:“帆哥兒,那人名叫祝英台,是龜山書院的學生,是臨安有名的才子。”
“祝英台”楊帆聽後心裏一愣,用右手摸了摸下巴:“不對啊,這是北宋,祝英台怎麼會出現?難道是我穿越的當時不對?”
正在楊帆胡思亂想的時候,祝英台對楊帆朗聲說道:“聽聞楊兄才高八鬥,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我出一聯請楊兄對答,楊兄若是答了上來,這第一輪就算是楊兄勝了。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都知祝英台才學過人,以至於竟然沒人反對他的提議。
祝英台來回走了幾步,開口念道:“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臨安,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祝英台念完後,眾人一片嘩然。這上聯的意思再也明顯不過,分明是給楊帆挖了一個坑。倘若楊帆回答第一,那說明楊帆極度的不謙虛,將會受到眾人的指著;若是楊帆回答第二,那就是將第一名的位置拱手讓出。拋開這些不提,單論文學性,祝英台的這個上聯也可稱之為絕對了。
楊帆早已發現了祝英台上聯中的陷阱,閉上了眼睛,在心裏思考著下聯。
有幾個書生明顯是在幹擾楊帆,用腳趾頭想想都能明白這又是劉剛出的主意:“籲,答不上來就快點認輸,別浪費大家的時間。”“快點啊,別浪費時間啊。”
過了大約一刻鍾的時間,楊帆逐漸露出一絲笑容,慢慢的睜開了眼睛。
祝英台見狀問道:“楊兄可是想出了下聯?”
楊帆點了點頭,大聲的吟道:“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臨安,誰是第一,誰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後?”
眾人聽完楊帆的上聯後,轟然喝彩。楊帆對上聯問題並不回答,而是偷換了概念,不能不讓人佩服!
眾人聽完楊帆的上聯後後,轟然喝彩。
祝英台口裏念了幾遍,長歎一聲:“楊兄之才,著實令人佩服,這一輪楊兄勝了。”祝英台與楊帆四目相對,竟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