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絢爛綻放的和諧文明之花(2 / 2)

100%的調解率和成功率

2011年7月的一天,家住思茅區倒生根社區的江某路過唐某的門前,被唐家飼養的一隻狗咬傷。因擔心更大的麻煩,江某到醫院注射了狂犬疫苗,花去400元,治療費花去800元。等到江某找到唐某討要這筆錢時,唐某拒絕支付。

就在兩人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社區調解室的工作人員聞訊趕來,對唐某開展法律知識宣傳和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最後達成賠償協議,由唐某支付了治療費800元。

同樣是在倒生根社區,王某某因地界不清砍掉樊某某的圍欄樹1000餘棵,價值20餘萬元。樊某某找上門時,王某某自知砍錯,可是在究竟要賠多少的問題上,兩人扯不清楚,一氣之下,幾乎動起手來。調解人員接到報警後,及時組織雙方冷靜調解,前後經過5次的疏導工作後,達成栽樹和賠償協議。

轄區內的源豐汽修廠小區居民和水利施工隊小區居民長期的糾紛,同樣是經社區幹部調解而得到處理的。

倒生根社區調解室自2010年7月成立後,工作人員經常深入到居民小區,掌握第一手糾紛信息,認真摸排各類矛盾,開展法製宣傳,至今3年多的時間,共調處矛盾糾紛近百起,以書麵或口頭協議的形式,調解率和成功率都達到100%,經調解的糾紛或上訪,更無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情況,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數十萬元。

如果說以上幾個事例還有章可循的話,一些意外事件則讓調解人員非常棘手。

2010年11月1日晚,董某請李某到家裏吃飯,大家都是好朋友,自然都會喝兩口。夜已深,酒已經喝得差不多了,但又覺得意猶未盡。隨後,董某去買了燒烤,拉著李某和段某到值班室又喝。因酒後無人護理,董某當天晚上窒息身亡。

都說人有旦夕禍福,但如此的悲劇結局卻是誰也沒有想到的。經過調解人員多次調解,最終以朋友賠償死者家屬經濟損失而化解此事。

除了調解室,社區還成立了婦女法律援助工作站、婦女維權崗、家庭暴力投訴點,全方位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活力社區

社區辦公樓的背後,是一處搭建不久的活動場所。李學良指著介紹說:“這是新建的打陀螺的地方,每天都有老同誌活動,熱鬧得很。”

打陀螺是一種傳統體育遊戲,為雲南許多少數民族喜聞樂見。社區幹部順應民意,寓教於樂,將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到群眾性體育文化活動中,組建了陀螺隊、舞蹈隊、門球隊、地擲球隊、老年人腰鼓隊等8支群眾性文體團隊,這些團隊參加各項文體活動137場次,曾獲一等獎6次,二等獎13次。在重大節慶和各種宣傳教育活動中,幾乎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社區不乏出口成章的文藝人才,其中70多歲的高立祿的“快板書”堪稱一絕,他們自編自唱的節目,演出時特別受到男女老少的歡迎。

在基層社區,工會幹部都是兼職服務,開展工會活動更多是義務奉獻,特別是經費來源有限,他們有時會采取工會會員出資的辦法。

為了緩解這種局麵,思茅區總工會每年補助倒生根社區工會2600元,其中600元用於醫療互助代辦員補貼,另外2000元用於開展活動。

即便是有限的經費,工會活動仍然有聲有色。社區工會連續3年開展了慶“元旦”、“五一”、“十一”健步走、遊園、爬山、讀書比賽等活動,結合評選表彰,豐富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李學良展望說,為打造民族團結示範小區,已投資20多萬元建蓋了改製企業活動室,現在隻差健身器材沒有安裝。隨著基礎設施和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倒生根社區綻放的和諧文明之花,還將像那棵標誌性的大榕樹一樣,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