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物相生相克與搭配(1 / 3)

第二章食物相生相克與搭配

蘿卜宜與羊肉或牛肉等搭配食用

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芥子油、膽堿、木質素、氧化酶等多種成分,能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生,具有防癌作用,且能消食順氣、化痰治喘、利尿和補虛。羊肉性味甘溫,能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是良好的滋補強壯食物。蘿卜配以羊肉,有較好的益智健腦作用,具有助陽、補精、消食、順氣的功效,使補而不滯。適合於身體虛弱的人食用。

蘿卜性味辛甘涼,能健脾補虛、行氣消食,配以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的牛肉,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具有利五髒、益氣血的功效。健康人食用後精力充沛。適合於治療消化不良、消渴、營養不良、虛損羸瘦、腰膝酸軟等病症。

田螺不宜與豬肉或木耳等搭配同食

田螺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107%)和脂肪、糖類、維生素如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煙酸及礦物質元素鈣、磷、鐵等營養成分,但脂肪含量較低,是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但田螺性味甘、大寒,不宜多食。祖國醫學還認為,豬肉酸冷寒膩,補性遠不如雞、鴨、魚等肉類,用於補虛並不適宜。田螺與豬肉二物同屬涼性,且滋膩易傷腸胃,故不宜同食。

祖國醫學認為,木耳性味甘平,有清熱潤肺、養陰生津之功效。現代研究分析,木耳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元素鈣、鐵、磷之外,還含有磷脂、甾醇,植物膠質等營養成分。這些類脂質及膠質,可能會與田螺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質發生不良的反應。而且,從食物藥性來說,螺肉性味大寒,遇上滑利的木耳,不利於消化,故田螺不宜與木耳同食。

不同的蔬菜要科學地合理搭配

蔬菜的品種繁多,分為葉菜、根莖、花芽、蕈類、瓜果類等5大類。蔬菜除含70%~90%的水分外,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無機鹽和糖類以及少量的蛋白質、脂肪等成分。但不同蔬菜和蔬菜的不同部位含有的各種成分不盡相同,比例也不一樣。為了獲得比較全麵的營養,互相促進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提高食用價值,蔬菜也要科學地搭配。比如青豆含有大量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B6,胡蘿卜含有大量胡蘿卜素,這兩種蔬菜搭配起來食用,可以互相補充營養物質。毛豆加蔥,蔥中含有蒜素,可使毛豆中含有的維生素B1功效提高10倍以上。因此,科學、合理地搭配不同的蔬菜,有利於人體對其營養素的吸收與利用。

哪些飲料不宜同飲

1濃茶和白酒不宜同飲

酒中含有酒精,對心血管有很強的刺激。茶中含有咖啡堿、茶堿、可可堿和膽堿等物質,可使心髒搏動加強加快。如濃茶和白酒同飲,對心髒刺激更強烈,久而久之,會使心髒病正常功能受到影響,而對心髒欠佳的人來說,則後果更為嚴重。

2咖啡和白酒不宜同飲

人們習慣於“美酒加咖啡”,但這種飲食方法對人體健康不利。因為兩者同飲,會使大腦由極度興奮轉入極度抑製,並刺激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大大增加心髒負擔。兩者同飲對人體造成的損害,遠遠地超過單獨喝酒。

3汽水和白酒不宜同飲

汽水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如與白酒同飲,不僅會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滲透作用,對心、腦血管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而且汽水在人體內形成的酸性環境,會加劇酒精對胃、腸、肝、腎等器官的直接損害。

4啤酒和白酒不宜同飲

啤酒雖然是低酒精飲料,但其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與白酒混喝後,會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滲透作用,對肝、胃、腎、腸等器官產生強烈的刺激和嚴重的危害,影響消化酶的產生,使胃酸分泌減少,可導致胃痙攣、急性胃腸炎、十二指腸炎和引起出血等,對心血管危害極大。

5牛奶不宜與酒共飲

牛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很高,酒則含有乙醇。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乙醇有抑製脂肪氧化分解和促進脂肪合成的作用,它可使脂肪在肝髒內蓄積,從而誘發脂肪肝的形成。而牛奶多含脂肪,若與乙醇一起飲入體內,更促使脂肪向肝中的流入量增加。其次,酒中除乙醇外,有的還含有極少量的有害成分,如甲醇、醛類、雜醇油、鉛等,其中醛類是有毒物質,如甲醛是細胞原漿毒,能使蛋白質凝固,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吸收。而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很高,故牛奶不宜和酒共飲,否則不僅會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而且有害健康。

6冷、熱飲料不宜交替飲用

冷飲料與熱飲料先後或交替飲用,首先會使牙齒受到冷、熱交替的刺激,易患牙病。若原有牙病者,則可引起症狀發作。同時,冷、熱的刺激,使胃腸粘膜血管發生收縮和擴張的急劇改變,可導致腹痛、腹瀉,甚至發生潰瘍。因此,冷、熱飲料不宜交替飲用。

豬肝不宜與哪些食物搭配同食

1豬肝不宜與辣椒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同食

辣椒、西紅柿、毛豆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能為人體提供大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C具有很強的還原性質,在有微量重金屬離子如Cu2+、Fe2+存在時極易被氧化分解而失去生理活性,即使是微量的銅離子,也能使維生素C氧化速度加快1000倍。豬肝中含銅、鐵元素豐富,每100克豬肝中含酮25毫克、鐵25毫克,能使維生素C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而失去原來的功能。所以,豬肝不宜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搭配。

2豬肝不宜與鵪鶉肉同食

豬肝中所含的營養素豐富而又複雜。豬肝與鵪鶉肉搭配同食,有可能產生麵部色素沉著症。這是因為,新鮮的豬肝與鵪鶉肉所含的酶與其他微量元素可能在體內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從而幹擾微量元素的代謝,影響某些酶的形成與激活,或者破壞一些必需的維生素,以致引起不良的生理現象,產生麵部色素沉著。故豬肝不宜與鵪鶉肉搭配同食。

3豬肝不宜與花菜同食

花菜質地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花菜所含的維生素C非常豐富,是西紅柿的8倍,芹菜的15倍,大白菜的4倍;另外,花菜還含有大量的纖維素。豬肝若與花菜搭配同食,一方麵,豬肝中含有的豐富銅、鐵元素會使花菜中的維生素C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而失去原來的功能;另一方麵,花菜纖維中的醛糖酸殘基可與豬肝中的鐵、鋅等微量元素形成螯合物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與利用。所以,豬肝不宜與花菜搭配同食。

牛肉不宜與板栗或生薑搭配同食

栗子富含碳水化合物,高達60%~70%,還含有57%~105%的蛋白質及3%左右的脂肪。栗子含有較多的產熱營養素,多食則不易消化。而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牛肉肉質致密,也不易消化、吸收。若二者同煮共食,更不易消化、吸收。另外,栗子中的維生素C非常豐富,可能會與牛肉中的微量元素發生反應而削弱價值。故栗子不宜與牛肉同食。

生薑含有揮發油、薑辣素等成分,具有特殊的香辣味,常作為烹調菜肴的作料。但是,牛肉不宜加生薑作作料。這是因為,生薑性味辛溫,一般陰虛內熱者都應忌食。若生薑與性味甘溫的牛肉配食,無疑是火上加油,使體內熱升火盛,導致各種熱痛病症。因此,牛肉不宜配以生薑同食。

芹菜宜與核桃仁或紅棗等搭配食用

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鐵及植物纖維素,有潤膚、明目、養血的功效,植物纖維素能起到減肥作用。核桃仁含有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維生素E等,常食核桃仁可使人強健,並可潤膚、黑須發。芹菜與核桃仁搭配同食,能使人潤膚美容、健美、延年益壽。還可作為高血壓、便秘等病患者的輔助食療食物。

從食物的藥性來看,芹菜性味苦涼,具有平肝清熱、祛風利濕的功效。紅棗性味甘溫,具有補脾胃、生津液的功效。芹菜、紅棗都含豐富的鐵,二者搭配煮湯食用,有滋潤皮膚、抗衰老、養血養精的作用。可作為高血壓、肝炎、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病人的食療保健食物。

成酸性食物宜與成堿性食物合理搭配

在日常飲食中,人們常常忽略了綠色食品酸堿性的合理配伍。其實,綠色食品的酸堿性和其本身所含有的營養成分一樣,與人體健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食物的酸堿性的劃分是依據不同的食物在進入人體內經新陳代謝作用後所形成的最終產物的酸堿性來確定。一般來講,我們每天主食中的大米、白麵和副食中的肉、禽、魚、貝、蝦、蛋、花生等含非金屬元素磷、硫、氯等較多的食物,在人體內經代謝生成酸性物質,使體液相對呈弱酸性,這類食物就是成酸性食物。據測定,部分成酸性食物酸度大小依次為:雞>豬肉>牛肉>魚肉>蛋>糙米>大麥>蠶豆>麵粉。而大多數水果、蔬菜、豆類、茶葉、牛奶等含金屬元素鈉、鉀、鈣、鎂等較多的食物,在人體內代謝生成堿性物質,使體液呈弱堿性,這類物質就是成堿性食物。經測定表明,部分堿性食物堿度大小依次為:海帶>黃豆甘薯>土豆>蘿卜>柑桔>西紅柿>蘋果。

人體內環境呈弱堿性,保持pH值在735~745之間。低於735或高於745時就會發生中毒,前者叫酸中毒,後者叫堿中毒,都會影響人體的健康。

因此,在飲食中必須注意成酸性食物和成堿性食物的合理搭配,特別是在節假日裏,因肉類食物較多,更應該注意搭配一些新鮮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這樣才能保持人體內酸堿平衡,防止酸中毒。同時,也有利於食品中各種營養成分的充分利用,以達到提高食品營養價值的功效。

燒肉、燉排骨不宜中途加冷水

在日常生活中,燒肉、燉排骨過程中有時需添加點水,於是有些人就添加一些冷水。其實,這是不科學的烹調方法。這是因為,肉、骨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燒煮中突然添加冷水,會造成湯汁溫度急劇下降,使肉、骨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迅速凝固,肉、骨空隙收縮,進而難以煮爛,並影響肉、骨本身的鮮美味道。所以,燒煮肉、骨時中途若要添加水,隻能加熱水,而不宜加冷水。

高脂肪食物與藥物的相生

高脂肪綠色食物如肥肉能促進某些藥物的吸收。如灰黃黴素及其他脂溶性維生素與油類食物一起服用,因能增加藥物溶解度、延緩胃排空,故可促進這些藥物的吸收。高脂肪食物能促進膽汁分泌,從而促進某些藥物的吸收,如當服用炔雌醇時,同服蓖麻油,炔雌醇的吸收率可增加5%~10%;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脂溶性維生素時,進食高脂肪食物,也可增加它們的吸收,從而增強它們的藥效。

人參果宜與羊肉或豬肉搭配食用

人參果又名蕨麻。人參果含有極豐富的磷、鈣、鐵等礦物質元素及多種維生素如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等,還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營養成分。從食物藥性來看,人參果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氣補血的功效。人參果與羊肉配伍,具有溫中暖下、健脾補胃的功效。最適合於病後貧血、營養不良和脾虛腹瀉及脾腎陽虛之人食用。

人參果與補中益氣、滋陰潤燥的豬肉相配,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健脾益胃、滋陰潤燥的功效。是適合於治療脾虛泄瀉、營養不良、體虛、乏力、咳嗽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

牛奶及乳製品與藥物的相克

口服四環素、土黴素時,不要同時飲用牛奶、酸奶和食用乳酪等乳製品。對於嬰幼兒,不能用牛奶服送這類藥物。因為牛奶及乳製品中含有鈣、鎂等金屬離子,而四環素族藥物成分可與鈣、鎂等結合而生成難溶解不易吸收的絡合物,幹擾機體對藥物成分的吸收利用,降低四環素類藥物的抗菌效果。補鐵劑、抗癌藥物氨甲喋呤茗與乳製品同服食,也同樣會影響療效。

高蛋白食物與藥物的相克

常進食大豆製品、瘦肉、蛋清、魚類、蝦米、對蝦、去脂奶粉、花生、雞肉、牛肉等高蛋白食物,能使藥酶活性增加,加快某些藥物如茶堿及複方茶堿等在體內的代謝,使這些藥物作用時間縮短,從而降低藥效。對某些藥物,還可減少其吸收,如左旋多巴及甲基多巴,是氨基酸的衍生物,也可降低藥效。由於高蛋白飲食,在腸內產生大量阻礙這些藥物吸收的氨基酸,使這類氨基酸衍生物藥物吸收減少。低蛋白質飲食則有利於其吸收。

高糖食物與藥物的相克

服用退熱淨,同時進食麥芽糖、蜂蜜、堿性餅幹、棗及含糖多的高糖食物時,則可形成複合體,降低該類藥物的吸收速度。使用糖皮質激素時,應減少糖的攝入量,以低糖飲食為好,因為糖皮質激素可增加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另外,糖類或甜食可掩蓋苦味,使一些藥物的治療作用減弱。如複方龍膽酊、健胃散等,其苦味可刺激末梢神經,能反射性地增加胃液分泌,有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但同時進食糖類或甜品,則使這類藥物的治療作用減弱。服用異煙肼的病人不要同時進食乳製品,因為乳製品含乳糖,乳糖能影響人體對異煙肼的吸收,使其療效降低。

茶和藥物的相克

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喝的飲料之一,飲茶對健康的人體有益。但對於病人來說,在服藥期間不宜飲濃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質,可與各種含有金屬離子的鐵劑類、鈣劑類、鋁劑類等藥物結合產生沉澱,除影響藥效外,這些沉澱物還可刺激胃腸道,引起腸胃不適;茶中的鞣質還可與酶類如澱粉酶、胃蛋白酶等結合發生沉澱,影響酶的活性。茶水中含有咖啡因,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故在服用眠爾通、利眠寧、安定等催眠鎮靜藥時,不宜喝濃茶或大量飲茶水。

酒與藥物的相克

酒也是人們常喝的飲料之一。酒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而乙醇進入人體後,對中樞神經係統和某些酶的活性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幹擾作用,因此,過量飲酒可影響人體健康。酒與藥物合用,會明顯影響藥物的作用,或增加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大劑量酒精對藥物代謝酶有抑製作用,若喝酒又同時服用巴比妥類、眠爾通,因為酒精抑製藥物代謝酶的活性,使藥物代謝延緩,半衰期延長,容易出現藥物蓄積,甚至發生中毒反應。若飲酒又服用抗組織胺藥、麻醉性鎮痛藥、催眠藥、解熱鎮痛藥等,則藥物的吸收加快,作用增強,甚至出現毒副作用。酒可加重藥物的副作用,如服用阿司匹林時飲酒,可加重阿司匹林對胃粘膜的刺激,易引起胃出血。

富含酪胺的食物與藥物的相克

當病人進食富含酪胺的食物如扁豆、蠶豆、豆莢、香蕉、酵母、巧克力、醃魚、動物肝髒、臘肉、香腸、腐乳、幹酪、紅葡萄酒、啤酒等時,若與利血平同服,則利血平的降壓效果將降低。若與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優降寧、苯乙肼、可樂寧等藥物作用,則可引起不良反應——酪胺反應。輕者會惡心、嘔吐、心悸、血壓升高;嚴重者引起高血壓危像和腦出血,其反應嚴重程度與藥物劑量及食物中所含的酪胺量多少有關。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

酸性食物與藥物的相克

桔子汁、果子露等多種果汁飲料,含有較多的酸性物質,可改變消化道的酸堿度。有些有機堿類藥物如氯奎、麻黃素、氨茶堿等,在消化液偏酸的情況下,解離度增加,因而會減少對這些藥物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對於服用麥迪黴素、紅黴素、氯黴素、黃連素等糖衣片藥物的病人,不宜同時進食果汁,因它們在酸性環境中能加快糖衣的溶解,不僅對胃有刺激,而且使藥物尚未進入小腸內就已失去了作用,使療效減弱。

高鹽食物與藥物的相克

服用保泰鬆期間,不宜進食過多的鈉鹽及含鹽量高的鹹菜、醃魚、醃肉等。因保泰鬆能抑製鈉和氯離子從腎髒排泄,結果引起水腫和高血壓等副作用;如果進食高鹽膳食,則可降低保泰鬆療效和加重不良反應。在服用降壓藥和利尿藥期間,也要限製食鹽進食量;如果進食鹹菜、醃魚等,同樣也會降低利尿藥和降壓藥的藥效。

粗糧、果蔬與藥物的相克

粗糧、果蔬含纖維素較多。對接受地高辛治療的病人,若在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後,隨即服藥,則可減慢其吸收,但吸收總量不改變。因菠菜和甘藍含有多量維生素K,若經常服用抗凝劑的病人攝入過量的這類蔬菜,可降低抗凝劑的作用。口服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等鈣劑時,不能同食菠菜、毛豆、竹筍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草酸,一旦鈣與草酸結合,就會形成難溶性的草酸鈣,進而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使藥效大大降低。

服食維生素B1忌食生魚、蛤蜊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是維生素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它能參與機體正常糖代謝,維持神經、心髒、消化係統的正常功能,而且對人體生長發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腳氣病(即多發性神經炎)。生活在海邊的漁民常愛吃生魚、蛤蜊,而生魚、蛤蜊肉中含有破壞維生素B1(硫胺素)的硫胺酶(維生素B1分解酶)。若長期吃生魚和蛤蜊肉,會破壞維生素B1,降低維生素B1的藥效,從而會造成維生素B1缺乏。故在服用維生素B1治病時,應禁止食用這些食物,否則會降低藥效。

服食維生素B2忌食的食物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是維生素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它參與機體的氧化還原過程,在人體內新陳代謝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皮囊炎等。維生素B2在腸中的吸收部位是小腸末端,腸內食物向下蠕動過強會降低吸收。任何加快腸內食物通過速度的因素,特別是導致腸蠕動增強或腹瀉的食物,都可降低維生素B2的吸收。所以在服用維生素B2時應避免吃含纖維多的食物如根莖蔬菜、高脂肪食物如肥豬肉及生冷食物。

服食維生素B6忌食茄子等含硼食物

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維生素B6的藥效,服食時應忌食富硼食物如茄子、胡蘿卜、南瓜、蘿卜纓等。因為維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3種吡啶的衍生物及脫羧輔酶,後者是轉氨酶、氨基酸脫羧酶的輔酶,在氨基酸的轉氨、脫羧和外消旋等重要反應中起著催化作用。前三者都具有同等的活性,均易被胃腸道吸收,吸收後吡哆醛、吡哆胺轉變為吡哆醇,三者可互相轉化;後者則與硼酸作用可生成絡合物。富硼食物中的硼較多,與體內消化液相混合,生成硼酸,再與維生素B6接觸,則可生成絡合物,就會影響維生素B6的吸收和利用,從而降低其藥效。

服食維生素C忌食水生甲殼類食物

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時,是不可食用蝦、蟹等水生甲殼類食物的,特別是小蝦和對蝦。這是因為水生甲殼類食物如蝦、蟹往往含有高濃度的五價砷化合物,五價砷化合物本來是無毒的,如果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時,吃一些水生甲殼類食物,那麼維生素C就有可能使五價砷化合物轉化為三價砷,進而導致砷中毒。因此,在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時,不宜吃水生甲殼類食物。

服食維生素C忌食豬肝

維生素C具有抗壞血病的功效,因此,又被稱為“抗壞血酸”。維生素C是一種烯醇式結構物質,因而化學性質極不穩定,很容易被氧化破壞,特別是當維生素C遇到金屬離子時,會使維生素C被氧化的速度加快1000倍。而豬肝是含各種礦物質元素,特別是含銅元素最豐富的食物之一,每100克豬肝約含25毫克銅。如果維生素C與豬肝同時進食,豬肝中的銅就有可能使維生素C氧化,使其作用大大降低,甚至無效。因此,服食維生素C不宜吃豬肝。

服食維生素A忌飲酒

維生素A在體內能合成視紫質,維護正常視力,防治夜盲症。因此,治療夜盲症,一般應服用維生素A。這是因為,造成夜盲症的原因通常是體內嚴重缺乏維生素A或維生素A醇脫氫酶,從而導致視黃醛生成受阻,難以合成視紫紅質。酒中乙醇與維生素A醇脫氫酶的親和力很大,會競爭性地阻止維生素A轉化為視黃醛,並妨礙視紫紅質的合成,最終大大影響視力。故嗜酒者往往易發生夜盲症。因此,在服用維生素A時應忌飲酒。

服用維生素E忌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維生素E易被氧化,進食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豆油、葵花籽油、亞麻油、蛋黃油等,可以加劇維生素E的缺乏症。這是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等,若與維生素E同存,在脂肪酸被氧化過程中,維生素E先被氧化破壞,成為機體內的脂類抗氧化劑。所以過多的不飽和脂肪酸進入體內,久而久之,往往導致維生素E缺乏。因此,服用維生素E忌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服食地高辛忌食豆腐

具有強心作用的地高辛,是治療心力衰竭的常用藥物。但是,在服用地高辛時,日常飲食應避免進食豆腐。這是因為,豆腐在加工製作過程中,往往要用石膏,而石膏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鈣,因而豆腐中含鈣較多。一旦豆腐中的鈣質被人體血液吸收,就會使地高辛的毒性增加,進而對心髒產生危害,嚴重的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造成死亡。所以服食地高辛忌食豆腐。

服食四環素忌食豆腐、豬血

四環素是臨床常用的抗菌素類藥物。在服用四環素時,不宜進食豆腐、豬血。這是因為,豆腐中鈣質和豬血中鐵質含量都比較豐富,極易與四環素牢固結合,從而使四環素難以被人體腸道吸收,造成血液中藥物濃度降低,由此影響四環素抗菌治病的藥效。因此,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四環素的藥效,盡快治愈疾病,服用四環素時應忌食豆腐、獨血。

服食甘草忌食豬肉和海藻類食物

甘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含有甘草甜素、甘露醇、蘋果酸、菸酸、天冬酰胺、葡萄糖、蔗糖等成分。其中,甘草甜素有利尿、解毒、祛痰及保護粘膜的作用。從中醫觀點來看,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補脾潤肺、緩急止痛、解毒清熱的功效,主治脾胃氣虛、中氣不足、腹痛攣急、瘡瘍腫毒等症,還能調和藥性、解百藥毒。而豬肉性酸冷,有滋膩陽寒之性,且富含脂肪,難吸收,不利於腸胃。故用甘草補益脾胃時,應忌用食豬肉,而且,凡脾胃虛寒者服用溫補脾胃的中藥時,都忌同時食用豬肉。

海藻類食物如海帶、紫菜、海蘊、石蓴、鹿角菜、石花菜等,性味均鹹寒冷滑,都是含碘豐富的食物,可能與甘草中某些成分發生不良反應,對人體健康不利。另外,甘草性味甘平,能補氣健脾,一般應配甘溫食物同食,而海藻類食物鹹寒、冷利,不宜相配。因此,服食甘草時忌食海藻類食物。

服食地黃忌食動物血和蘿卜、蔥、蒜

地黃中含有許多生物活性物質,如地黃素、梓醇、甘露醇、維生素A等,具有強心利尿、解熱消炎的作用,並有促進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動物的血如豬血、牛血、羊血、狗血也都含複雜的有機成分,如遇地黃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則可能發生不良的生化反應。因此,服食地黃時忌食動物血。

蘿卜性味辛甘、平,辛能發散,下氣消穀,寬胸化積,與生地黃涼血清熱、熟地黃滋陰補血性味功能不相合。另外,蘿卜中含多種酶類,地黃中含有能滋陰涼血、利尿的梓醇,若與蘿卜中的酶相遇則發生分解而失去活性。因此,服食地黃忌食蘿卜。

蔥、蒜中都含有蒜辣素,氣味辛辣,性味燥熱,能耗津動火,傷陰化燥,正好與地黃功用相反。故藥中有地黃時,應忌食蔥、蒜。

服食何首烏忌食動物血和蘿卜、蔥、蒜

何首烏含卵磷脂及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甲醚及大黃甙等多種有效活性成分,此外還含多種有機酸、澱粉、脂肪等。何首烏所含的有機酸中包括鞣酸,鞣酸遇鐵則形成不易溶解、利用的物質,且影響其他成分的吸收。而動物血如豬血、牛血、羊血、狗血,皆含有豐富的鐵質,故服食何首烏時應忌食動物血。

何首烏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從中藥性味功能來看,何首烏味甘、苦澀、性微溫,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頭發、強腰膝、滋陰養血。而蔥、蒜都是辛辣上火的作料,蘿卜也是辛散破氣食物,遇何首烏會降低其藥效。因此,服食何首烏時應忌食蘿卜、蔥、蒜。

服食牛膝忌食牛肉

牛膝含有皂甙、甾類化合物及生物堿、粘液質等活性成分,皂甙及甾類化合物水解後生成葡萄糖醛酸物質和齊墩果酸,具有鎮痛、降壓、擴張血管、興奮子宮的作用。從中藥性味來看,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腎經,可活血通經、引血下行、舒筋利痹,還可以治血熱發炎而致的咽喉腫痛、吐血、衄血、高血壓頭痛等病症。而牛肉甘溫,可補氣助火,如與牛膝同食,將相抵牛膝的功能。因此,服食牛膝應忌食牛肉。

服食補骨脂忌食油菜、豬血

補骨脂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補骨脂素、補骨脂乙素、呋喃香豆素等。補骨脂乙素能擴張冠狀動脈、興奮心髒,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補骨脂素有增加皮膚黑色素的作用且能提高白血球數。從中藥性味看,補骨脂性苦、澀、溫,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而油菜性涼,多食損陽氣,其藥性與補骨脂相反,同食會降低補骨脂藥效。因此,服食補骨脂時應忌食油菜。

補骨脂性溫助陽,豬血鹹寒損陽,二者不合,故服食補骨脂時忌食豬血。

白菜宜與蝦米或牛肉、豬肝等搭配食用

白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鋅,性平味甘,具有解熱除煩、通利腸胃的功效。蝦米為大型或中型蝦類去殼的幹製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白菜與蝦米搭配,有清熱解毒、滋陰清肺、健腸胃的功效。常食對預防動脈硬化、結腸癌以及某些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還可用於輔助治療肺熱咳嗽、便秘等病症。

白菜是我國廣大地區冬春兩季的主要蔬菜,白菜含有的粗纖維有促進腸胃暢通的作用。牛肉也是我國常見的肉食品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有補脾胃、益精血的功效。白菜與牛肉素葷相配,互為補充,營養全麵、豐富,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特別適宜虛弱病人經常食用。對於體弱乏力、肺熱咳嗽者有輔助療效。

白菜與豬肝素葷搭配,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微量礦物質元素鋅、鐵等,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具有補益氣血、解熱除煩、通利腸胃、補肝明目的功效。健康人常食有助於防病抗病、樹人體正氣。還可用於肺熱咳嗽、便秘、浮腫、麵色萎黃、視力減退等病症的輔助治療。

玉蘭花宜與鯽魚或兔肉等搭配食用

玉蘭花為名貴的觀賞植物,花朵大,花形俏麗,香似蘭花,既可入藥,又可作食物。玉蘭花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尤其含芳香油,使其獨具玉蘭花香,是提製浸豪、香精的原料。從食物藥性來看,玉蘭花性溫,具有益肺和氣、消痰等功效。鯽魚可溫補脾胃、祛濕利尿。玉蘭花與鯽魚搭配,具有益肺氣、健脾胃、補虛損的功效。適合於治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瘦乏力、陰虛咳嗽、脾虛水腫等病症。

玉蘭花與補氣養陰、清熱涼血的兔肉相配,具有滋陰養氣、清熱涼血的功效。適合於治療陰虛咳嗽、口渴、體弱、吐血、便血等病症。

哪些食物不宜放堿烹調

1炒蔬菜不宜放堿

有些家庭或食堂在炒蔬菜時,喜歡放點堿,以求蔬菜顏色新鮮。但這樣做是極其不科學的,會使蔬菜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大量損失。這是因為,這些維生素在堿性環境下極不穩定,極易被所放入的堿破壞。久而久之,容易使人體產生各種維生素缺乏症。因此,炒蔬菜時不宜加堿。

2熬大米、小米及大豆粥時不宜加堿

大米、小米、大豆等所含的維生素B1在酸性環境中比較穩定,遇堿則極易遭到破壞。因此,熬粥時加堿,就會使粥呈堿性,使維生素B1的損失增加。人體如長期缺乏維生素B1,就會得腳氣病。據測定,熬粥時加堿比不加堿維生素B1的損失高1倍以上。因此,熬大米、小米及大豆粥時不宜加堿。

3炒牛肉不宜加堿

牛肉營養極為豐富,含有20%左右的蛋白質、10%左右的脂肪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礦物質元素等。但是由於牛肉不易消化,肉質較致密、堅硬,於是有人在炒牛肉時加入一些堿。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當炒牛肉加入堿時,組成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就會與堿發生反應,使蛋白質因變性而失去營養價值。其次是脂肪發生水解,降低了利用率。而且,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鈣、磷等礦物質,也會在堿性環境下,使人體對其吸收和利用減少。所以,炒牛肉不宜加堿。

板栗宜與雞肉或薏米等搭配食用

板栗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從食物的藥性來看,栗子性味甘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雞肉不僅味美,而且營養豐富,具有補虛羸、益氣血的功效。板栗與雞肉搭配同食,可補腎虛、益脾胃,適合於腎虛病人食用,也是健康人強身補體的最佳食物之一。

板栗與薏米均為藥食兼用之品,兩物均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薏米中還含有脂類物質,能阻止癌細胞生長,具有抗癌的功效。板栗與薏米搭配,具有補益脾胃、補腎利尿、利濕止瀉的功效。可作為脾胃虛弱、心煩消渴、食少乏力、脾胃虛損水腫和癌等病患者的輔助食療食物。

羊肉不宜用豆醬或醋作調味品

俗話說:“豬不吃薑,羊不吃醬”,指的是豬肉不用生薑配食,羊肉不宜加豆醬調味。豆醬是常用作作料的調味佳品,係用大豆煮熟後發酵、加鹽製成,有些還在此基礎之上添加斬碎的辣椒。雖然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但性味鹹寒,如配以苦甘大熱的羊肉同食,可能會引發邪氣而導致體內各類疾病複發。因此,羊肉不宜用豆醬調味。

醋是調味品中的保健食品作料。醋中含有醋酸及多種有機酸如乳酸、琥珀酸、蘋果酸、檸檬酸、葡萄酸等,還含有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氨基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營養成分。由於醋酸味酸,人們常用來清除羊肉中的膻氣,但這樣做對人體健康卻有害無益。這是因為,醋性酸溫,與酒相近,而羊肉大熱,兩者搭配同食,可能會引起人體熱火大增,損害人體健康。故羊肉不宜加醋烹調。

與綠茶配伍的保健飲料

茶有“健康飲料”之稱,茶葉能調節人體正常生理代謝和保護人體健康。若茶葉與某些食物搭配製成飲料或藥膳兼備的保健飲料,將具有更加顯著、特殊的療效。下麵介紹一些茶葉保健飲料:

1蜂蜜茶:茶葉與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蜂蜜相配,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適合於治療煩熱、目昏、消化不良、肺燥幹咳、虛勞久咳、疔瘡腫毒等病症。

2薑茶:茶葉與溫中回陽的生薑相配,可用於治療急性腸胃炎、腹痛、吐瀉等病症。

3銀耳茶:茶葉與滋陰生津、益氣養胃的銀耳相配,具有潤肺生津、益氣養胃、強精補腎的功效。適合於治療肺熱咳嗽、肝火肺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頭痛、目昏等病症。

4薄荷茶:茶葉與疏風散熱、辟穢解毒的薄荷葉搭配,具有清涼滋陰、芳香開竅、提神醒腦的功效。適合於治療暑熱、頭痛目花等症。

元蔥宜與豬肝、豬肉或雞蛋等搭配食用

從食物的藥性來看,元蔥性味甘平,其有解毒化痰、清熱利尿的功效,含有蔬菜中極少見的前列腺素,能降低血壓。元蔥配以補肝明目、補益血氣的豬肝,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補虛損的功效。適合於治療夜盲、眼花、視力減退、浮腫、麵色萎黃、貧血、體虛乏力、營養不良等病症。

在日常膳食中,人們經常把元蔥與豬肉一起烹調,這是因為元蔥具有防止動脈硬化和使血栓溶解的效能,同時元蔥含有的活性成分能和豬肉中的蛋白質相結合,產生令人愉悅的氣味。元蔥和豬肉配食,是理想的酸堿食物搭配,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適合於輔助治療陰虛幹咳、口渴、體倦、乏力、便秘等病症,還對於預防高血壓和腦出血非常有效。

元蔥不僅甜潤嫩滑,而且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C和礦物質鈣、鐵、磷以及食物纖維等營養成分,特別是元蔥還含有“蘆丁”成分,能維持毛細血管的正常機能,具有強化血管的作用。如元蔥與雞蛋搭配,不僅可為人體提供極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元蔥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還能降低雞蛋中膽固醇對人體心血管的負麵作用。適合於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病患者作輔助食療食物。

哪些食物不宜放味精

1炒雞蛋不宜放味精

烹炒或煮食物時放少量味精可增加食物的風味,但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因為雞蛋本身含有許多與味精成分相同的穀氨酸,還含有其他風味成分,這些成分混合在一起構成了雞蛋本身獨特的天然鮮味。炒雞蛋放味精,不但浪費了味精,而且過多的味精掩蓋了雞蛋的天然鮮味。

2酸味食物或加堿食物不宜加味精

在堿性環境條件下(如做饅頭)加味精烹調會使味精發生消旋作用,使其鮮味降低;在酸味食物中,酸性條件會使味精發生吡咯烷酮化,變成焦穀氨酸,不僅降低鮮味,而且對人體健康有害。所以,酸味食物或加堿食物不宜加味精。

茭白宜與蘑菇或西紅柿等搭配食用

茭白性味苦寒,可解熱毒、除煩渴,配以補氣益胃、理氣化痰的蘑菇,不僅味道香鬱,可增進食欲,而且還有助消化、化痰寬中的功效。二者搭配,其功效特點是清中兼補,不燥不膩。適合於輔助治療熱病煩躁、口渴、目赤、黃疸、病後體虛、肺虛咳嗽、胸膈滿悶等病症。

茭白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性味甘涼,具有利尿、止消渴、解酒毒的作用。西紅柿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一種特殊的物質番茄素,具有較強的助消化和利尿功能。西紅柿能止渴生津、涼血平肝、清熱解毒。茭白與西紅柿二者搭配,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降壓的作用。適合於輔助治療熱病煩躁、黃疸、痢疾以及高血壓、水腫等病症。

富鐵食物宜與富銅食物或富鈷食物搭配食用

食物中的銅和鐵都是人體內許多重要酶的組成成分。銅與鐵都參與造血過程,二者之間協同,銅可促使鐵由三價態變成二價態,使鐵更易被吸收,並且還可促進鐵的利用。因此,富鐵食物如動物肝髒、蛋類、豆類、綠色蔬菜、海帶、木耳等,宜?與?富?銅?食?物?如?動?物肝髒、甲殼類、硬果類、葡萄幹等搭配食用。

食物中的鈷元素是維生素B12的主要成分,與人體內造血過程密切相關。鈷與鐵的協同作用在於鈷元素能促進胃腸道內鐵的吸收,鈷還能加速貯存鐵的釋放,使之為骨髓所利用。因此,富鐵食物宜與富鈷食物如肉類、海產品及蜂蜜等搭配食用。

豬肉不宜與哪些食物搭配同食

1豬肉不宜與牛肉搭配同食

從中醫食物藥性來看,豬肉酸冷、性微寒,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而牛肉則氣味甘溫,能補脾胃、壯腰腳、止消渴及唾液,具有安中益氣的功效。豬肉和牛肉一溫一寒,後者補中健脾,前者冷膩陰虛,性味功能有所抵觸,故不宜同食。另外,兩者同煮共食,牛肉膻氣會影響豬肉香氣,故也不宜同食。

2豬肉不宜與驢、馬肉搭配同食

豬肉性味酸苦微寒,驢肉性味甘涼,馬肉則辛、苦冷而有小涼,驢、馬肉均是涼性食物,不易消化。若采用煮的烹調方法,還容易消化,而采用其他如炒、溜等烹調方法,則難以消化。豬肉肥膩,與驢、馬肉共食,難以消化,多食則可能導致腹瀉。所以,豬肉不宜與驢、馬肉搭配同食。

3豬肉不宜與羊肝搭配同食

豬肉性味酸苦微寒,而羊肝性味苦寒,具有補肝、明目的功效,可治肝風虛熱。若豬肉與羊肝共同烹調同食,則豬肉入體內生濕熱,羊肝則清虛熱,二者食物藥性不同,而且羊肝有膻氣,與豬肉共同烹炒,易生怪味。故豬肉與羊肝不宜搭配同食。

4豬肉不宜與香菜同食

香菜可作主菜又可作調味品。一般說來,香菜不宜作豬肉的調味品。這是因為,香菜性溫味辛,具有驅風、散氣、傷神的特性,氣虛者極不宜食用;而豬肉助濕熱而生痰。故兩者搭配食用,對身體健康有損而無益。

5豬肉不宜與黃豆同食

豬肉與黃豆同食,會降低其營養價值。黃豆中含有的植酸以及存在的抗營養因子多酚類,都會影響肉類和大豆中的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而豆類纖維素還會幹擾肉類中的礦物質鈣、鐵、鋅等的吸收。所以,豬肉或豬蹄燉黃豆是不合適的搭配。

南瓜宜與紅棗、赤小豆或牛肉等搭配食用

南瓜既可作蔬菜,又可代糧食。其營養很有特點,不含脂肪,屬低熱量食物,含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較全麵,極有利於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食用。南瓜和具有補中益氣功效、有“維生素丸”稱譽的紅棗搭配,有補中益氣、斂肺氣的功效,特別適用於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也適合於動脈硬化、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多種疾病患者食用。

南瓜是公認的保健食品,其肉厚色黃,味甜而濃,含有豐富的糖類、維生素A原和維生素C等。由於其是低熱量的特效食品,常食有健膚潤膚、防止皮膚粗糙、減肥的作用。赤小豆也有利尿、消腫、減肥的作用。南瓜與赤小豆搭配,有一定的健美、潤膚作用,還對於防止感冒、胃痛、咽喉痛、百日咳及癌症有一定療效。

從食物的藥性來看,南瓜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牛肉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補脾胃、益氣血、止消渴、強筋骨的功效。南瓜與牛肉搭配食用,則更具有補脾益氣、解毒止痛的療效。適合於輔助治療中氣虛弱、消渴、肺癰、筋骨酸軟等病症。近年來多用於防治糖尿病、動脈硬化、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症。

科學搭配綠色食品可控製體重

為了減肥或控製體重,許多人常常大量縮減食物數量,以降低食物熱量在體內存積,但往往難以達到顯著的效果,而且還會因此造成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素不足或缺乏而影響身體健康。

科學的方法是在日常三餐中科學地搭配綠色食品。研究人員發現,某些食物的產熱營養素成分碰到另一些食物的營養成分時會“強化”,這時在體內就會產生脂肪,增加體重;相反,當遇到另外某些食物的營養成分時會“弱化”,這時不僅不會在體內形成脂肪,而且會降低體重。例如人們常以為奶油類高脂肪食物會使人體脂肪增加而發胖,然而科學研究表明,如不再同時進食麵包、土豆、大米等澱粉含量較多的食物,奶油在體內形成的脂肪會相對減少,體重也不會增加太多。一般來說,高脂肪食物和高澱粉食物同食易增加人體脂肪,但高脂肪食物和高澱粉食物配以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蔬菜可降低人體脂肪。因此,吃牛排配以炸土豆可增加脂肪;而牛排配以青菜、青椒等則可降低體內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