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吃的新主張——吃出健康3(2 / 3)

從消化和吸收角度來看,素食的營養結構與葷食不盡相同,素食含有豐富的糖和纖維素,這些物質極易被機體利用。相反,肉食的結構複雜,不利消化和吸收,由此而常常引發代謝紊亂。尤其是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下降,如果食肉過多,就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極易引起不良後果,以致縮短壽命。

大量事實證明,以肉食為主的飲食不利長壽,我國新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由於長期吃肉,食素極少,心、腦血管病發病率較高,其平均壽命沒有其它地區長。而世界上眾多的壽星們,大都以素食為主。據報道,巴西一位231歲的壽星,她的食物主要以花生殼、果核、野菜、仙人掌和螞蟻等為主。我國長壽王龔來發(1848~1995年),以農家粗茶淡飯走完了人生147個春秋。

春季的飲食調養

春季天氣逐漸變暖,萬物開始複蘇,人體內的代謝也變得旺盛起來。由於外界氣候的變化,人體內的陽氣也易升發。此時,若飲食不當,起居不慎或加減衣服不周,都易使人出現內熱。症狀為麵紅、心煩、急躁、眼屎多、小便色黃短少、大便秘結等。對此,可選用下列食療驗方,進行飲食調養。

綠豆百合蓮子湯:綠豆30克,百合5克,蓮子20克共入鍋中,加水燒開後用文火煮熟,加糖食用,1日內分2~3次服完。連服3~5天,可及時消除內熱。此方對小兒內熱效果尤為明顯。

菊花粥(茶):菊花10克,煎煮20分鍾後過濾,用其藥汁煮粥。亦可將3~5克菊花與茶葉同泡,對於內有積熱的高血壓患者、目赤腫痛、頭脹痛者療效明顯。

桑菊粥:桑葉10克,菊花10克(鮮者加倍),煎煮20分鍾,濾去藥渣,用其汁煮粥。風熱感冒初起者及肝經風熱所致的目赤澀痛多淚者宜食用。

金秋幾款養陰菜

金秋時節,雨水少,空氣幹燥,夜晚漸趨涼爽,白天氣溫仍高。祖國醫學認為,熱能傷陰、傷氣,燥盛則消耗津液。所以,此時如不注意飲食起居,便會出現精神疲憊、腰膝酸軟、食欲不振或煩躁多夢、咽幹舌燥、潮熱低熱等氣虛、陰虛症狀。為此,金秋時節適當多吃些補氣滋陰、生津潤燥的食品是十分必要的。有幾款養陰的菜肴可供選用。

1銀魚豆腐:組成有鮮銀魚、豆腐、芡實和調料。豆腐甘涼清熱,滋陰生津;銀魚潤肺止咳,可補虛勞;芡實通五髒,益精神。此菜能養胃陰、益中氣,燥咳病人食之可寬胸止咳。

2蓮子豬蹄:組成有豬蹄、蓮子及調料。豬蹄補益氣血,滋養陰液;蓮子能健脾補腎、養心安神。蓮子、豬蹄對腎陰虛所致腰膝酸軟、尿頻帶下、心煩意亂、心悸失眠,以及脾弱氣虛所致神昏乏力、食欲不振等有輔助療效。

3荷葉乳鴿:組成有乳鴿、鮮荷葉、調料。鴿肉可補肝腎,益精血;荷葉具有清熱涼血之功效。食荷葉乳鴿能滋潤生津、滌穢治煩,凡高溫作業或出汁過多引起的頭暈乏力、心煩失眠、口鼻幹燥,以及體質過弱之人均適宜食用。

4鬆子兔肉:組成有兔肉、鬆子仁、紅棗及調料。鬆子、兔肉滋陰力強,且可養血,老人宜常食。它還可輔助治療陰虛所致的瘦弱乏力、咽幹咳嗽、腸燥便秘,以及肝血不足之眩暈等症。

5栗子魚肚:組成有魚肚、栗子肉及調料。魚肚滋陰養腎,栗肉壯腰強筋。栗子、魚肚鮮美甜酥,是滋補健身之佳肴。常食能治療腎陰虛所致的煩熱、腰脅隱痛等病症。

6裏脊鵪鶉:組成有鵪鶉、狸裏脊及作料。裏脊鵪鶉口味鮮嫩糯醇,具有補益五髒、養陰清熱之功效。對脾胃虛弱之食欲不振,肝腎虛所致的腰酸膝軟,以及咳嗽乏力、氣短等症,均有明顯的輔助治療效果。食鵪鶉蛋,有補氣血作用。

食品的搭配禁忌

有些食品不宜同時食用,否則會降低營養價值或引起疾病。常見的搭配禁忌如下:

1胡蘿卜與山楂:胡蘿卜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會使山楂的營養價值降低。

2核桃與白酒:核桃性熱,白酒甘辛大熱,兩者同食易致血熱。

3橘子與蘿卜:蘿卜含較多的酶類和硫化物,橘子含有黃酮類物質,兩者同食,能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大。

4牛奶與果汁:牛奶具有酸堿兩性電解質性質,不宜與酸性飲料同食,如果汁或其它酸性食物。

5牛奶與果糖:牛奶含有賴氨酸,在加熱時,可與果糖發生反應生成有毒的果糖基氨基酸,有害於人體。

另外,柿子忌與螃蟹同食,食用人參等滋補藥品時忌飲茶。

在患某種疾病時也應忌用一些食品,如:外感風寒、便秘腹脹時不宜食用銀耳;孕婦不應食用黑木耳;皮膚瘙癢者禁食黃花菜;有眼病、肝病者,忌喝酒;外科化膿性疾病忌食鴨肉;體弱多病、產婦貧血時不宜吃柿子。

食鹽的醫療價值

1用紗布包鹽輕輕擦身,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強血液循環。

2皮膚被曬傷有脫皮現象時,待紅腫消失後,用手指沾鹽搓揉傷處,可使半脫落的皮順利脫落。

3熱鹽水泡腳,能幫助迅速消除疲勞,並能減輕腳臭。

4清晨喝1杯淡鹽水,可防治消化係統疾病,並能使大便通暢。對便秘效果尤為明顯。

5大量出汗後,喝濃度為05%的鹽水,可預防中暑。

6用鹽水洗頭,可減少脫發。

秋季進補佳品——芡實

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又名雞頭米。其形長圓,白色,易煮。中醫認為,芡實有補腎養精之功,對治療腎虛胃炎、腰酸腰痛、精元不固、陰虛火旺等病症,都有良好的療效。

秋季氣溫漸涼,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滋補品易於被機體吸收,有利於改善髒腑功能,增強體質。因此,老年人在秋季適當吃些芡實補養身體,對健身、祛病、延年益壽都大有裨益。

進餐10忌

聽飯是人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內容。但不恰當的進餐習慣會導致不良的後果。

1忌零食:常吃零食,會破壞胃腸道消化活動的規律,容易引起胃病。

2忌偏食:偏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健康。

3忌蹲食:蹲著吃飯,腹部受擠壓,會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忌暴食:吃得過飽,消化液的分泌供不應求,會引起消化不良。

5忌鹹食:食物過鹹,會使體內水分瀦留和心髒排血量增加,易引起腎髒病和高血壓。

6忌甜食:常吃甜食和糖果,易引起缺鈣、肥胖、糖尿病和心髒病等。

7忌快食:吃飯過快,唾液分泌不足,影響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另外,易造成進食量大而使身體發胖。

8忌讀食:邊吃飯邊讀書,影響消化液的分泌,會造成消化不良。

9忌走食:邊走邊吃,空氣中的塵土、微生物及有害氣體會汙染食物,損害人體健康。

10忌笑食:邊吃飯邊談笑,食物易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

飲食防癌

國外有人對2500名癌症、糖尿病、中風、心髒病等患者長達4年的跟蹤調查後指出,飲食習慣好壞與這類疾病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係。

1少吃含脂肪過多的食物:可以防癌。據調查,日本國內食肉類較少,癌症發病率較低。但移居美國的日本人,由於改用以肉類為主食,以取人傳統的食物,患癌的比例超過日本本土人的8倍。

2多吃含纖維素高的食物:能通便,可使消化器官(特別是腸)免受致癌物過久侵害。所以,多吃穀類、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纖維高的食物有利於防癌。

3多吃魚類:調查證實,魚類中的營養成分不但可預防心髒病,還可防癌。

4多吃海藻類食物:日本婦女得乳腺癌的比率很低,據調查,這與日本人經常吃海藻類食物有關。

5多吃包心菜:每周吃1餐包心菜,有防病作用。包心菜亦是使人延年益壽的補益食品。

6多吃豆類食物:豆類含有一種酶,具有較強的抗腸癌、乳腺癌作用。

7多吃含鈣多的食物:醫學研究證明,吸收鈣質愈多的人,得癌症的機會愈少。

8多吃大蒜:大蒜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稱。生吃大蒜可預防各類疾病與癌症。

9多吃深色蔬菜:蔬菜的顏色愈深,愈能增加人體的免疫功能。

10多吃發酵乳類食品:酸乳可增強消化係統功能,有助於防癌。

老年人進食應掌握好“4度”

老年人的飲食,除了要選擇適宜的食譜外,還應注意進食的科學性。在進食時,應掌握好以下“4度”:

1速度:古藕《醫說》中講:“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令細。”進食時通過咀嚼肌和牙齒的協同動作,把食物割裂成小團塊,越是細嚼,食物就被切割得越細。這樣就擴大了食物和腸壁的接觸麵積,有利於消化液充分發揮作用。老年人的牙齒較稀,加之消化功能下降,如果不充分細嚼,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的老年人鑲有單個假牙,如果囫圇吞棗,進食過快,還易將假牙吞入食管和胃內。假牙中的細金屬絲也有可能劃破食管和胃壁,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2飽度: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下降,吃得過飽,食物不能全部被消化,會有許多未消化的食物團在腸道中長時間滯留,經發酵後會產生較多的氣體,使人感到腹脹和不適。吃是過飽,對胃腸道也是一個負擔,老年人支撐胃的肝胃韌帶等會因過飽受牽拉而鬆弛,易罹患胃下垂。

3溫度:老年人的胃腸道粘膜變薄,腺體和小絨毛逐漸萎縮,對食物的刺激十分敏感。如果吃入過燙或過冷的食物,都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引起胃腸激惹,影響消化功能。經常進食過燙的食物,使食管的防禦功能下降,會增加老年人罹患食管癌的危險性。一般說來,老年人食物的溫度以20℃~40℃為宜。

4硬度:《壽老養老新書》指出:“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溫熱熟軟,忌其粘硬生冷。”老年人的唾液澱粉酶、胃酸、胃澱粉酶、胰脂肪酶和澱粉酶等消化酶的分泌減少,加之腸道蠕動減弱,消化功能較差。粗糙堅硬的食物不易消化,還易使腸粘膜受損;如進食沒有煮爛或不易嚼碎的生硬食物,容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疾病。

老年人飲食諸宜

老年人的飲食,應注意下列事宜:

宜緩:細嚼慢咽,吃時有味道,有助於消化吸收。

宜少:俗話說,少吃多得味,多吃活遭罪。要善食也要善節。

宜暖:一熱三鮮,胃喜暖惡寒。

宜淡:中醫學者認為,鹹多傷心;酸多傷脾;甘多傷腎。

宜軟:食物軟爛,易消化吸收。

宜素:常吃蔬菜、豆製品有利於健康,吃肉容易發胖。

宜靜:笑食、說食損身體,靜食有利健康;哭食、氣食要不得。

宜坐:走食不衛生,蹲食損身體,矮桌食不利消化,坐食有利健康。

調味品的藥用價值

調味品,不僅能夠增添食品的味道,還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

月桂:榮耀、成功和君主的象征。這種美麗的月桂樹生長於地中海。從古代就已被人們大量應用在醬油、醋和蔥末調成的醬汁、鹵汁、熟食、魚湯、海鮮食品中充當調味品。在使用前,月桂樹葉要加以研磨,使其更實用,但會損失一定的香味。月桂對感冒、支氣管炎、頭痛、腸胃氣脹或消化不良等具有治療作用。

薄荷:在雅典,薄荷用來做姑娘們的花冠,並裝飾婚紗。阿拉伯人把它用作調味品。還可加在冰淇淋、藥片、酒或夾心糖中。薄荷具有良好的淨化作用,因為它可以抗腐爛,並有殺菌作用。薄荷有利於神經係統,可用作鎮靜劑,極易消化。摩洛哥人有一種特殊的加工薄荷的方法,即在開水中放入糖和薄荷葉,並使其沉澱,口味絕佳。

芥末:生長於歐洲的草本植物,一般使用芥末子。芥末有許多種類,大約有40種。但最常見的是白、黑和黃3種。由於它的特殊味道,可用作泡菜、醃漬生肉或拌沙拉時的調味品。芥末可用來治療風濕性疾病,調節月經。古代人們在洗澡時使用芥末用於治療麻疹,與麵粉調和成糊狀可用來治咳嗽或支氣管炎。還可刺激胃和胰腺的活動。

肉豆蔻:埃及人發現了這種植物,由阿拉伯人將其帶入歐洲,但當時的價錢非常昂貴。1磅肉豆蔻需要用3隻羊和半頭奶牛換取。盡管這種東西對有些人較難消化,但人們仍不能想象失去肉豆蔻香味的食物會是什麼味道。肉豆蔻是上好的補藥,助消化,具有刺激作用。可防止氣喘,並對心髒有好處。

西芹:可提升食物的味道。利尿,具有刺激、補血和淨化作用。西芹葉中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胡蘿卜素。在農村,西芹用來治療蜜蜂蜇傷。

胡椒:是一種攀援類灌木植物,結紅色的漿果。通常食用的是其粗糙的種子。未成熟的果實在用熱水燙過之後可曬幹成黑胡椒,而綠果則用食用鹽或醋保存,可做成綠胡椒。白胡椒是成熟的果實,較少辣味,用水煮開並曬幹,去殼食用。胡椒一般生長在炎熱地區,最初將其帶入歐洲的是希臘人。胡椒是最常見的調味品,在餐桌上經常可見到它與鹽放在一起。胡椒甚至可替代鹽使用。胡椒特別適於肥胖的人食用,因為它有助於新陳代謝,還能起排氣作用。刺激產生唾液、胃液和胰液。有助於消化高脂肪食品。

辣椒粉:呈紅色,味甜而不辣。有許多種類,最常見的是西班牙辣椒粉,這種辣椒粉沒有任何辣味。此外還有有強烈辣味的辣椒粉,雖辣但味道上好。最適宜的做法是烹調之前在熱水中將其溶解。作為調味品,辣椒粉的用途很廣泛,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它富含維生素C,可刺激腸的蠕動,易消化。

迷迭香:多用於烤肉的調料。其葉有藥用價值,可起促消化的作用,刺激心跳和血液循環,但無副作用。可除臭,殺菌。緩解風濕疼痛,調節呼吸,加強神經係統等。可滋養頭發,使頭發變黑。

百裏香:埃及人用來熏香木乃伊。作為調味品可使食物香氣四溢。潮濕的百裏香可緩解咳嗽,有開胃之功效。將百裏香放在醋中煮開,敷於額頭可抑製頭痛。此外,有殺菌、除臭和驅蠕蟲的作用。可治療結腸和腸胃氣脹。將當歸、薄荷、茴香和百裏香放在幹白葡萄酒中煮5分鍾,放涼後服用有開胃的作用。

香子蘭:具有特殊的香氣。可放在飯後甜點、餅幹或冰淇淋中。阿茲特克人認為香子蘭能夠抵抗疲勞和心情鬱悶,並使人遠離痛苦。香子蘭是上好的進補品,具有刺激作用,抗腐爛,助消化。

服用雌激素有利有弊

大約2000萬美國婦女在更年期後服用雌激素。現在她們聽到了一個令人煩惱的消息。《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服用雌激素長達10年或10年以上的婦女,死於卵巢癌的幾率比不服用者高出1倍。

研究人員追蹤調查了46260名從1982年開始不同程度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到1996年底,這些人中的255名死於卵巢癌,而在165321名不服用雌激素的調查對象中,有689人死於卵巢癌。

美國癌症協會的流行病專家、調查報告的主要作者卡門·羅德裏格斯醫生說,服用激素的人不必恐慌,因為婦女患卵巢癌的總體比例仍然很低。

研究人員沒有詢問接受調查的婦女服用多大劑量的雌激素。與她們的用量相比,目前的激素替代療法一般使用劑量更小的雌激素,同時結合黃體酮激素。

現在看來,婦女應該權衡激素療法的利(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質,同時還可能防止心髒疾病)和弊(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幾率)。

紐約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婦產科腫瘤專家理查德·巴拉卡特說:“這事有利有弊。”巴拉卡特說,這項調查結果“遠非權威性的結論”。就連羅德裏格斯自己也說,將來的某一天她也可能服用代替激素的藥片——如果需要的話。

硒:保健神奇礦物

過去曾被認為是一種強烈致癌物的硒,如今被看作是一種新的對人類和動物有種種益處的神奇礦物,例如,它能預防癌症、抑製艾滋病和抗衰老等。

據國際貿易集團硒研製公司說,人們在40多年前就認識到硒是一種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但是隻是自90年代以來,對硒的研究才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這種物質在增強免疫係統、病毒學、關節炎和冠心病等多個領域的醫療效力。

雖然硒看來前途光明,但是仍需要開展很多確認研究,以證明其潛在的益處。一些研究仍處於理論階段。對正確的劑量也還有不同意見,而且尚未確定硒的哪種化合物對其種種應用最有效。

醫療和農業用途僅占每年對硒的需求量的5%,但卻是硒研究的一個不斷發展的重要領域。

基本元素硒是以希臘月亮女神命名的,對人體無益,但構成有機分子後,可以挽救生命。富含硒的食物包括肉、魚、穀物和巴西果,但各地土壤中的硒含量各不相同。康奈爾大學教授小傑拉爾德·庫姆斯說,人們經常把硒比作“仙土”,把其吹捧為萬靈藥。

庫姆斯和已故的拉裏·克拉克博士對1312名參與者開展的為期1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服用硒使癌症的發生率降低37%,癌症死亡率也比服用安慰劑低一半以上。他們還特別發現,每天僅服用200毫克硒添加劑,就可以使前列腺癌的發生率降低一半,肺癌和結腸癌的發生率降低38%。

艾滋病病毒研究人員也在研究抑製艾滋病病毒複製以及消除艾滋病衰弱影響所需的硒的劑量。

雖然沒有人確切知道硒如何抑製艾滋病病毒,但是硒作為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破壞的一種抗氧化酶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它對保持正常的免疫係統的甲狀腺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別對保健食品說不

科學家認為保健食品可能隻是人類為創建全新營養表所做的初步探索,這個營養表可能包括我們不可或缺的維生素和必須避免的毒素。

這個問題無疑本應在很久以前就順利解決了。英國水手早在300年前就發現食用酸橙可以預防敗血症,營養學便在那時誕生了。現在有各種圖表和書籍告訴我們每個人每天需要攝取什麼和為什麼我們需要它們:能量、各種形式的蛋白質、多種脂肪、通稱為維生素的一類必需物質、幾乎涵蓋了半個元素周期表的一係列礦物質,還要加上飲食纖維素。現在,似乎除了再詳細講一下細節就沒什麼可做的了。

1不是商業花招

錯了。一場革命正在超市貨架上和跨國公司的實驗室裏悄悄地進行。越來越多的食品含有普通營養書裏找不到的成分,消費者正在這些食品的轟炸之下感到茫然。這些食品包括含有幹酪乳酸菌的酸奶,含有植物甾醇的人造黃油。甚至日常的水果和蔬菜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幾百年來,對人們而言它們僅是單純的食物,但是現在它們被稱為抗衰老物質的便捷來源或其他具有藥理作用的成分的天然倉庫,這已經超出了它們作為傳統營養品的角色。

人們很容易偏激地認為這些所謂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隻是商業花招,更有甚者,懷疑這些食品是為了逃避規定和嚴格的臨床試驗而拙劣地掩蓋在補充食品外包裝下的藥品——流傳了幾百年的蛇油的現代版。確實,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對這些食物的效果還存在爭議。番茄中的番茄紅素真的能夠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嗎?證據尚不充分。一些研究證實了這一說法,而另一些研究則提供了反證。我們是否應該食用“益菌素”以促進“有益”細菌在體內繁殖,幫助我們抵抗疾病?證據仍然指向不同的結論。

但是科學上有充分的理由要求我們嚴肅對待這場革命。這些保健食品可能隻是人類為創建全新營養表所做的初步探索,這個營養表可能包括我們不可或缺的維生素和必須避免的毒素。植物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吃掉,已經進化出了許多化學物質,我們則隨之生成了對其中許多種的適應性。但是進化並未就此結束。

2營養研究處於初級階段

我們已經把許多化學物質轉變成了對我們有益的物質,如果沒有了它們,人類的食譜將是貧乏的。到目前為止,營養科學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我認為人類需要重新審視其耕作、烹調和進食的方式。不僅如此,從進化的角度考慮,很可能許多我們視作有害藥物的化學物質有著不為人知的有益作用。

從新陳代謝角度而言,化學戰的代價是相當高昂的。如果不是出於必要,植物本來可以把它們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能量用於孕育種子,繁衍後代。但是它們必須在防禦上投入重資,就像一個被圍攻的民族一樣。動物由於必須以這些植物為食(或者,如果它們是食肉動物,也必須以吃那些食草動物為生也隨之進化出了解毒機製。考拉就是出色的解毒大師。它的惟一食物桉樹葉充滿了毒素和有毒的油,而且有堅硬纖維的嚴密保護,但是考拉的闌尾能夠輕易地化解這些毒素。

現在把這一點加以推廣。我們知道植物出於自衛而生成了各種鮮為人知的化學物質,足以編成一部驚人的藥典。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和作用取決於我們處於競賽中的哪個階段。植物生成的許多毒素對我們而言仍然是有毒的,這時,植物在競賽中占了上風。但是在另一方麵,維生素已經像氧氣那樣變成了我們生存的必需品。

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存在著大量藥理上很活躍的物質,它們對我們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除非服用劑量高得離譜,否則一般不會致命。同樣,它們也並非生命所必需的。這類物質包括人們一直所說的“滋補品”:從菊花茶到人參——事實上包括了大量傳統的草藥。同時,在維生素方麵,出現了越來越多有益而並非必需的物質,它們被歸為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一類。我們的身體正在含有越來越多的這類物質,我們已經進化出了利用它們的方法,但尚未達到絕對依賴它們的地步。

3“藥物匱乏”時代

如果保健食品如此重要,為什麼人們過了這麼久才發現它們?原因有很多。部分原因是有待發現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甚至對已知的維生素的認識也並非易事。孕婦缺乏葉酸可能導致胎兒患脊柱裂隻是在近幾十年裏才得到證實,盡管當時人們已經推測葉酸有保護胎兒的作用,醫生們仍然在會上討論有限製地研究其功用是否符合道德規範的問題。有很多效果尚不明確的保健食品可能被視為“準維生素”。植物甾醇似乎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的作用,這是對人有益的。但有許多人即使膽固醇含量比正常值高,壽命仍然很長。這些植物中化學成分對人體的作用終於引起了注意,這是藥理學的一個突破。但壽命延長了幾年或心情的細微然而重要的改善卻是比較難以判定的。還有多少新的發現在等待著我們呢?

現代人的飲食僅僅基於人類種植的少數植物,人們種植這些植物通常不是出於生物化學多樣性的考慮,而是因為它們產量高而且味道好。從生物化學角度說,現代糧食作物遠遠遜色於它們的野生同類。普遍而言,現代人在農業上陷入了“藥物匱乏”:喪失了那些已經開始有益於人類生理係統的準維生素。

也許真正的啟示是我們應該恢複更原始、植物種類更豐富、更接近我們類人猿祖先的飲食。全世界的農業生產者,包括耕作者和放牧者,事實上還有全世界的廚師,都應該從頭做起。事實上,在這個領域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全體草本藥物。

查理·達爾文早在140年前就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了自然選擇的理論,但是把基本的進化觀點應用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僅僅在近幾年才成為時尚。以這種觀點來看,保健食物並非隻是商業宣傳的把戲。它們可能預示著生物學上一個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激動人心的時代的開端。

節日飲食10忠告

俗話說,“病從口入”。節日期間尤其要預防食物中毒,食物從購買、烹調到進食都要當心。由佐治亞太平洋健康中心提出的10項忠告簡單而實用。

1采購。如果購買容易變質的食品而回家所需要的時間超過1個小時,必須帶一個裝有冰塊的冷藏盒,使食品保持低溫。

2化凍。冰箱裏的火雞要有足夠的時間化凍,不要讓化凍後的水流到別的地方或食品裏。最好將需要化凍的食物放在一個盤子裏,上麵蓋一張餐巾紙,讓化凍的水由餐巾紙來吸幹。

3防止汙染。在用生肉、家禽和海鮮做菜前後,都要用肥皂把手洗幹淨,至少在溫水裏洗手20秒鍾。手要用紙巾擦幹,以防細菌留在手上。

4塞餡。不要在火雞裏塞生餡,因為烹飪時的溫度可能不足以將火雞和裏麵的餡都燒熟。可以先將餡燒熟,再放進火雞裏,這樣可以避免夾生。

5溫度。為了保證生肉完全燒熱,可以將一根烹飪溫度計插在肉的最厚部位,溫度不能低於180華氏度。每次用完後都要將溫度計洗幹淨。

6保持清潔。為了防止食物之間交叉感染,廚房用具的表麵都要用消毒劑和餐巾紙擦洗幹淨,如電冰箱、櫥櫃、門的把手和電燈開關。

7餐桌。用餐巾紙,不要用抹布,抹布即使洗過以後還會藏汙納垢,還會有細菌。

8用餐。如果是自助餐,菜的溫度要保持在140華氏度以上,涼菜在端上餐桌之前溫度要低或者用冰鎮。

9洗淨盤碟。盤碟洗後用餐巾紙完全擦幹,防止細菌繁殖。

10剩菜剩飯。剩菜剩飯在烹飪後2個小時內要放進冰箱,最好放在不是太深的餐盒內,這樣冷卻比較快。

少食多餐益處多

我們人類吃飯是有一定時間的,不是4天吃1次,也不是1小時吃1次。

我們進餐的次數與體重增加有關。法國的一項調查表明,減少一個人的進餐次數,28天後他體內的脂肪增加了600克。而進餐次數多的人能更好地吸收熱量,體重沒有增加。

營養學專家詹金斯說,法國人身體苗條是因為他們每天至少進餐4次,而北歐人每天隻吃3頓飯:充足的早餐、午餐和下午6點的晚餐,所以他們身體肥胖。

詹金斯說,有18份研究報告都顯示,少食多餐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而糖尿病人少食多餐則有利於治病。他說,每天進餐6次,膽固醇水平就會下降,“我們在1周時間內讓受試者每天進餐17次,結果他們的膽固醇比每天進餐3次的人降低20%”。

美國營養學家卡納雷克就吃點心的好處做了一個試驗。他說:“人們在吃過午餐後精力不容易集中,我們就在午餐後加1次點心,看這個辦法能否解決問題。”

卡納雷克用1組學生做試驗,讓他們在15點30分時吃1頓點心,在甜食、酸奶和飲料中任選一樣,在16點鍾時測試他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他說,吃酸奶的學生用於集中注意力和用於記憶的時間,比吃甜食和飲料的學生少20分鍾。

專家們說,少食多餐有益健康,但是每天的熱量能量總量要保持平衡。他們說:“與其說吃點心有助健康,不如說將午餐的部分食品留下來在下午吃。”

降膽固醇良策:少食多餐

控製膽固醇水平不僅是吃什麼的問題,還是隔多久吃一次的問題。

每天進食6次以上的人膽固醇濃度大約比不那麼頻繁進食的人低5%,因而患心髒病的危險性也較低。心髒病在很多西方國家是頭號殺手。

劍橋大學教授許祁智說:“假如你的飲食已經不錯,但還想更有益,至少就膽固醇來說,那就把食物多分幾頓來吃,這可能有額外的好處。”

許祁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分的頓數越多越好——把每天的食物分作4次、5次或6次來,少食多餐。”

許祁智的研究報告說,進食次數多的研究對象的膽固醇水平要比一貫進食次數少的對象低5%左右。

膽固醇會阻塞動脈,並引發冠心病。膽固醇有2種,一種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壞膽固醇,造成脂肪積存;另一種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膽固醇,能把脂肪運走。

許祁智及其研究小組發現,少食多餐的人不管體重、身體活動度如何,也不管是否吸煙,膽固醇水平都較低。

不過許祁智說,少食多餐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願意動。

常吃彩色食品對兒童不利

目前,市場上兒童食品五光十色,很受廣大兒童喜愛,但科學研究表明,經常食用彩色食品,於健康不利。

因為,生產彩色食品所用的染料是合成色素,它是從石油或煤焦油中提煉出來後,經化學方法合成的,含有一定的毒性。為此,許多國家已淘汰了食用色素。目前,我國衛生部門也隻許使用以下5種合成色素,即: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日落黃、靛藍,並且在使用量上作了嚴格控製。

兒童攝入少量允許使用的食用染料,雖然不會立即引起臨床可見的反應,但會對機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1這種食用染料能消耗體內的解毒物質,幹擾體內正常的代謝反應。主要表現為體內亞細胞結構受到損害,幹擾多種活性酶的正常功能,從而使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激素等的代謝過程受到影響,症狀為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

2合成色素能積蓄在體內,導致慢性中毒。當合成色素附著胃腸壁時,會產生病變;附著泌尿係統器官時,容易誘發器官結石。

3兒童體內各器官組織比較脆弱,對化學物質尤為敏感,如過多食用合成色素,會影響神經衝動,容易引起兒童好動或多動症。

饑餓時不宜吃的食物

在空腹狀態下,胃酸分泌會明顯增多,胃酸濃度較高。此時如胃酸與含有鞣酸、柿膠酚、膠質、果膠及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的食物相遇,會形成難以溶解的小顆粒沉澱物,俗稱結食。倘若沉澱物過多,結成了大塊,就不容易排泄掉,會堵塞在胃的幽門出口處,使胃壓力升高,造成急性胃擴張,使人感到不適、發脹、胃痛、惡心等,嚴重時會引起消化道出血、腸梗阻和形成胃結石。胃潰瘍患者還可能在短期內誘發胃出血或胃穿孔。

柿子和西紅柿含有較多的鞣酸、柿膠酚、膠質、果膠,黑棗中含有大量的果膠和鞣酸,白薯中含有鞣酸和膠質。這些物質會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造成胃有灼熱感。因此,這些食物在空腹時均不宜食用。

此外,空腹時還不宜食用山楂、白果、橘子、甘蔗、鮮荔枝,不宜飲用濃茶、烈酒等。因為山楂味酸能行氣消食,若空腹食用,不僅耗氣,且會增強饑餓感並加重胃痛。白果即銀杏,有毒,在空腹時食用,更容易吸收其有毒物質。因為橘子汁中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機酸,會刺激胃粘膜,使脾胃滿悶。甘蔗和新鮮荔枝,因含糖量高,人體突然食入過量的糖分會發生“高滲性昏迷”。空腹喝濃茶,茶中的鞣酸會刺激胃引起茶醉,使人心慌、頭暈、四肢乏力,甚至肌肉顫動等。空腹喝酒,特別是喝烈性酒,更容易造成急性酒精中毒,使人失態、嘔吐、胃痛、甚至休克。

冬春兩季當補維生素B2

冬春季寒冷幹燥,有的人嘴唇會出現幹裂,嚴重者可發生口角炎、唇炎等。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維生素B2,故應多吃一些含維生素B2的食物。維生素B2亦稱核黃素,它參與人體內生物氧化酶的催化過程。缺乏維生素B2會影響生物氧化,還會得舌炎、眼結膜炎、角膜炎及脂溢性皮炎等疾患。當氣溫在零度以下,相對濕度亦較低時,容易誘發或加重維生素B2的缺乏症狀。

食物中以動物肝、腎、心等維生素B2的含量較高,其次是奶及其製品,禽蛋類、豆類及其製品、穀類、一般蔬菜也含有少量的維生素B2。黃豆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黃豆生芽後其含量又可增加2~4倍。食用豆芽時,要注意2點:一是豆芽不可長得過長,以免維生素B2減少;二是烹調時應加些食醋,以免維生素B2被破壞。維生素B2每人每天的攝入量應不低於05毫克。欲提高其攝入量,應做到膳食平衡,葷素搭配,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食維生素B2、酵母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