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如何預防外科疾病(1 / 3)

第七章如何預防外科疾病

1.手癬及足癬的治療方法

手癬是發生在手掌和指間的皮膚癬菌感染,嚴重者可波及手背;足癬主要發生於足蹠部及趾間,嚴重者可延及足背及踝部。

手癬及足癬急性損害為丘疹、丘皰疹和水皰,陳舊損害有鱗屑角化,可分為水皰型、浸漬擦爛型和鱗屑角化型。

平時注意清潔衛生,及時治療,以免傳染他處。穿透氣的鞋襪,保持足部幹爽。

西醫藥治療

對於無合並症的手、足癬應分清類型,正確施治;對於繼發感染者,應先控製感染;有過敏者應先控製過敏反應,然後再對症治療真菌感染。

水皰型先用3%硼酸液或10%冰醋酸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鍾。水皰幹燥後再外用抗真菌製劑。

浸漬糜爛型先用硼酸液濕敷收斂,然後外用足粉或咪康唑、聯茉苄唑粉等,每日1~2次,幹燥後再改用抗真菌霜劑。

鱗屑角化型,以外用各種抗真菌霜劑及含角質剝脫劑的軟膏為主。角化增厚伴皸裂明顯者,可用30%~40%尿素加角質鬆解劑封包,待角化變薄後再使用咪唑類抗真菌霜。每日1~2次。

合並細菌感染者,應內用抗生素,最常用先鋒黴素V號每日6克靜點,局部外用1∶2000黃連素液濕敷,或用中藥馬齒莧、生地榆、黃柏明礬煎水洗泡後,局部外用雷糊、氧化鋅油加氯黴素、百多邦、諾氟沙星膏等抗生素製劑。待感染控製之後再用抗真菌製劑。

有合並濕疹及過敏反應者,應先抗過敏治療,再治療原發真菌感染,最好內用抗過敏藥同時也內用一些抗真菌製劑,如短期內應用伊曲康唑或酮康唑一周。

中醫藥治療

礬倍醋浸液:白礬、五倍子、地膚子、蛇床子、苦參各30克,大楓子、川椒、黃柏各25克。將上藥研末,入食醋1000毫升中浸泡5天即成,用藥液浸泡患處,每日2次,每次15~30分鍾。

藿黃浸劑:藿香30克,黃精、皂礬各12克。將上藥研末,入食醋500毫升中浸泡,每日振蕩數次,5~7天後濾去藥渣,將藥液浸泡患處,每日2次,每次1小時。

2.凍瘡的防治措施

凍瘡是由於寒冷侵襲引起的皮膚炎症損害。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氣候轉暖後可自愈,轉年易複發。

本病多發於手、足、耳端。初起皮膚蒼白,旋即青紅,腫脹癢痛。繼則發生水皰,破潰糜爛,形成潰瘍。甚至膿血淋漓,日久難以愈合,或四肢末端發生黑褐色幹枯壞死。

平日注意鍛煉和營養,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注意全身及局部幹燥保暖,手套、鞋襪不宜過緊;天氣過於寒冷應外搽護油;積極治療慢性貧血及消耗性疾病,是預防凍瘡的基本方法。

凍瘡的治療原則是消炎、消腫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熱水浸泡。皮損初起未破潰者,10%樟腦醑、10%樟腦軟膏、凍瘡膏或蜂蜜豬油軟膏(含70%蜂蜜和30%豬油),選其中1~2種外用,每日2~3次。溫熱水浸泡局部後再搽,並反複揉擦患處,效果較佳。

已破潰者,除上述藥膏外,可加雷夫奴爾糊膏、1%紅黴素軟膏、05%新黴素軟膏或10%魚石脂軟膏等,每日1次外用。

血管擴張劑

可口服煙酸、煙酸肌醇酯、硝苯吡啶、腦益嗪等。

維生素E丸,01~02克,每日3次口服。

中醫驗方

宜溫陽散寒、活血通絡,方用當歸四逆湯及驗方桂枝紅花湯加麻黃3~6克煎服。凍瘡潰瘍可用紫雲膏(紫草30克、胡麻油100毫升、黃蠟150克)外敷。

3.過敏性皮炎怎樣治療

過敏性皮炎是由於不明原因引起全身泛發對稱性、皮疹性的急性皮膚炎症反應。其病因可能與感染、食物或藥物等引起的過敏反應有關。

皮疹形態為紅斑、斑丘疹、丘疹或丘皰疹、水皰等,疹形比較一致,有密集融合成片傾向。急性發病,頭麵、軀幹及四肢均可發疹,但以屈側麵為主。患者有瘙癢劇烈、灼熱及脹感等,少數患者可伴發熱、畏寒、惡心、心悸等全身症狀。

局部治療

對無滲液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外搽;有滲液者可用2%~4%硼酸液或生理鹽水作冷濕敷,滲液減少後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如01%去炎鬆霜等。

全身治療

皮疹較輕者,予抗組織胺藥及鈣劑等,如撲爾敏、去氯羥嗪、安他樂、特非那丁、仙特敏口服,或10%葡萄糖酸鈣或硫代硫酸鈉靜脈注射,或5%~10%葡萄糖加維生素C靜脈滴注;皮疹泛發嚴重者,可同時短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口服強的鬆或肌注地塞米鬆或靜脈滴注氫化可的鬆等。

4.牛皮癬的防治方法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並易複發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確,精神創傷、外傷、手術、月經、妊娠和食物等可為誘發因素或使皮損加重。

本病初發為針頭至扁豆大的炎性扁平丘疹,逐漸增大為錢幣或更大淡紅色浸潤斑,境界清楚,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麵鱗屑,則露出一層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象。再刮除薄膜,則出現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象。

本病的發展過程中,皮損形態可表現為多種形式。急性期皮損多呈點滴狀,鮮紅色,瘙癢較著。靜止期皮損常為斑塊狀或地圖狀等。消退期皮損常呈環狀、半環狀。少數皮疹上的鱗屑較厚,有時堆積如殼蠣狀。

皮損可在身體任何部位對稱性發生。好發於肘、膝關節伸側和頭部。少數病人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

本病的治療以分期治療為主。

(1)急性期病人一般不宜飲酒及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物理性、化學性和藥物的刺激,防止外傷和濫用藥物;要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清除感染性病灶;消除精神創傷,解除思想顧慮,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慢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應予有效抗生素治療;有明顯瘙癢者,可給予抗組織胺類藥口服。

(2)進行期銀屑病的治療:有扁桃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可選青黴素、牛西西或維生素B12肌肉注射。

皮損可用複方煤焦油洗劑洗頭、洗澡,每日1次,5%硼酸軟膏或5%水楊酸軟膏外用,每日1次。發生在麵部或皮損局限性患者,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如去炎鬆、地塞米鬆霜或軟膏,每日1~2次。

同時配合內服中藥,如消銀片,5~7片,每日3次口服,複方青黛丸,6克,每日2~3次口服。

待基本控製新發皮疹後,可繼續用複方煤焦油洗劑洗頭、洗澡。外用藥可改用5%水楊酸軟膏、5%白降汞軟膏等量混合外用,每日1次,煤醑每日1次外用。

(3)靜止、消退期銀屑病治療:以外用藥治療為主,可選用10%水楊酸軟膏、5%~10%白降汞軟膏(或二者等量混合)、10%煤焦油軟膏、10%黑豆餾油軟膏、10%魚石脂軟膏或01%~1%蒽林軟膏。

對頭麵部皮損可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或霜劑,每日1~2次。

皮損數量較少,但肥厚且頑固者,可用5%5氟尿嘧啶軟膏、01%維甲酸霜等外用或膚疾寧、皮炎靈等含皮質類固醇激素的硬膏外貼。

繼續配合用複方煤焦油洗劑洗頭、洗澡。

5.痤瘡的治療措施

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多見於青春期,男多於女,經過緩慢,30歲以後可減輕或自愈。

本病原因複雜,機理尚未明了。一般認為與內分泌、皮脂和微生物有關。痤瘡極為常見,表現為毛囊口黑頭粉刺、丘疹、膿皰、囊腫結節等,常見於麵、前胸、後背等皮脂腺分布多的部位。

西醫藥治療

維生素B2,每次口服5~10毫克,每日3次。

維生素B6,每次口服10~20毫克,每日3次。

中醫藥治療

(1)濕熱型:皮損為黑色粉刺、丘疹、膿皰,並見皮膚油膩光亮,便幹溲赤,舌紅苔膩,脈象濡滑數。治宜疏風祛濕清熱。

(2)瘀血型:皮損多為黃豆至蠶豆大的丘疹、膿皰、結節,反複發作,經久不愈。女子可見月經不調,男子麵色晦暗,或有瘀斑,脈沉澀。治宜活血化瘀。

6.怎樣防治腳氣

腳氣又稱汗皰狀白癬,是白癬菌侵入角層較厚的部位,如腳掌和手掌所引起的病症。隻侵害手掌的情況少見,一般是腳掌首先發病。白癬菌的發育同黴菌一樣,易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在冬季看上去好像已經痊愈,但白癬菌仍然存在。到了夏季,又再度發育而引起腳氣。腳氣不易痊愈,是由於白癬菌寄生在藥物難以浸透的角質層中,而且在白癬菌中,大都是抗藥性強的石膏樣毛癬菌。

此病隻要證明有白癬菌,就可以確診。與該病相似的疾病有汗皰,汗皰是汗孔的疾病,不會有白癬菌存在。此外,該病與念珠菌感染極其相似,要注意區別。

腳氣開始時,腳掌心上長出數個小水皰。小水皰逐漸增加,可變成膿皰,周圍發紅,破裂後形成糜爛麵,或者形成鱗屑。不久就向周圍擴散而波及整個腳掌,將此稱為小水皰鱗屑型。另外,還有趾間白癬和趾甲白癬。腳氣雖為慢性經過,但在反複發生的過程中皮膚變硬,將此稱為肥厚型。一般有強烈瘙癢,在抓撓時可繼發感染,發生潰爛或分泌膿液,也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

經專科醫生確診後,可內服灰黃黴素,但必須長期服用方可見效,也可用足光散泡洗。由於患者的襪子和浴巾等都是感染媒介,所以應經常煮沸消毒。另外,要注意保持手腳清潔和指(趾)間部幹燥。

7.濕疹的防治方法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的皮膚病,分急性、亞急性、慢性3種。任何性別、年齡、任何部位均可發生。

發於四肢者,常對稱發作,主要表現為患部劇烈瘙癢、紅斑、丘疹、水泡、糜爛、結痂、脫屑、苔癬樣改變等皮膚損害,常反複發作,但皮疹消退後,不留永久性痕跡。中醫認為是風濕熱侵入肌膚而成。急性、亞急性以濕熱為主,慢性的乃久病耗血所致。

濕疹常易與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相混淆,未確診時勿用藥。皮疹發作前,如有服藥史,而過去又從未發過,可能是藥物過敏。忌用手抓剝患處,否則會使其擴散,嚴重者可引起感染。忌大麵積使用激素類軟膏(膚輕鬆、地塞米鬆等軟膏),避免引發不良反應。避免用熱水洗燙及過多使用肥皂、清潔劑。避免使用化妝品和油脂。不宜穿毛及化纖等製品,衣被勿過暖。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冬季淋浴不宜過勤,注意皮膚清潔及潤澤。忌海魚、辣椒、毛筍、蝦、蟹等物,少吃葷菜。一些人對花粉、羊毛、羽毛、寄生蟲、奶糖等過敏,故要細心尋找過敏物品,盡量避免接觸。

西醫藥治療

撲爾敏片,每次1~2片,每日3次;或息斯敏片,每次10毫克,每日1次。

中醫藥治療

中成藥為龍膽瀉肝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防風通聖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除濕丸,每次6~8丸,每日2次。

徐長卿洗劑配方:徐長卿31克,加水熟煮,去渣。外洗患部。治療急性濕疹。

複方四皮洗液配方:桃樹嫩皮、花椒樹皮各100克,苦楝樹皮90克,白蘚皮、苦參、葛根各60克。上藥加開水2000毫升,水煎30分鍾,待溫度降至30℃時加入硫磺3克、明礬30克。每次用前加熱水30℃。外洗患處,每日1次,5日1劑,10日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