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錳量很高的食物有:水芹、金花菜、韭菜、堅果、穀類、茶葉、香料、咖啡、調味品、標準粉,含錳量較多的食物有:菠菜、薺菜、莧菜、蓬蒿菜、洋蔥、茄子、茭白、青蒜、菇類、標準粉、肉類、蛋類。
銅、鐵元素的防衰及攝取方法
膠原蛋白是人體含量最多的一種蛋白質,是人體結締組織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骨骼的核心物質。膠原蛋白質像是幾根細繩子一樣扭成一束,成為膠原纖維。膠原纖維形成時必須在膠原蛋白分子內部或分子之間交聯起來,才能堅韌有力,強硬耐拉。此種交聯反應必須由一種叫做賴氨酸氧化酶的催化才能完成。此酶是一種含銅的金屬酶,必須具備充分的銅才能起作用。進入老年期後,如食物中缺乏銅,就會出現骨質疏鬆、牙齒脫落、傷筋損骨等症狀。
人體血清裏的銅幾乎80%都存在於銅藍蛋白中。銅藍蛋白是一種含銅的氧化酶,它能氧化體內的酚類、脂類和維生素C,並能使二價鐵變為三價鐵,使之便於在體內運輸,並負責細胞色素的再生,從而保證細胞內產生足夠的能量。上年紀的人如果缺銅,會導致細胞能量供應不足,出現精力缺乏、步履不穩、運動失調及思維遲鈍等症狀。
銅的重要來源是穀物的皮殼、殼類動物和新鮮水果,如堅果、蘋果、李子、豬肉、禽肉、豆類、蕎麥、粳米、芝麻、牛奶、油菜、茄子。
鐵對於造血功能和牙齒及骨骼的構成相當重要,人體中含鐵量不足,會導致貧血和乏力,還會產生心情壓抑、易怒及皮膚幹皺等後果。老人體內貯鐵較年輕人多,但老人紅血球吸收鐵的能力下降,所以老人的食品中如果缺乏鐵會使免疫機製受損害,抵抗力下降,容易染上疾病。因此膳食時,應多攝取含鐵量較多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帶、腐竹、豆類、蔬菜、禽肉、河蝦等。
硒、鉻元素的防衰及攝取方法
硒是人體和動物必不可少的一種微量元素,與保持機體持久健康有關。它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能將有毒的過氧化物還原為無害的物質,能分解過氧化氫(H2O2),對細胞和組織有保護作用,使之免於受到過氧化物的損害,對細胞膜和細胞器(線粒體、微粒體、溶酶體)膜具有特殊的保護作用。維生素E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硒的作用不僅與維生素E類似,且有協同作用,兩者能共同對抗“自由基”對機體的危害作用。因此硒和維生素E都具有抗退行性病變和抗衰老的功效。老年人食品中如缺硒,就會引起體內最重要的電解質鈉、鉀、鈣的代謝紊亂,體內脂肪質過氧化物的增強,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發生。
在動物機體內,硒存在於所有的細胞和組織中,所含濃度與膳食的攝入量有一定關係。其中以動物的肝、腎含硒量最高。此外,魚、蝦、貝殼類水產品中含硒量也屬最高之列。蔬菜中的大蒜、辣椒、大豆、洋蔥、蘑菇、蘆筍和胡蘿卜的含硒量較多。主食中的麵、糙米也有一定的含硒量。人奶中的硒量比牛奶中的硒量約高2倍;一個雞蛋約含10μg的硒,絕大部分存在於蛋黃中。經常食用上述主副食品,即可基本滿足人體對硒的需要。
鉻在人體細胞內參與形成葡萄糖的耐量因子。這個因子能促使胰島素發揮最大的生物效應。上了年紀的人易患糖尿病,常與食品中缺鉻有關。鉻常存在於糙米、粗麵中。
纖維素的防衰及攝取方法
食物纖維屬於多糖類,主要存在於蔬菜、糠麩和穀類植物中,水果中的果膠也是一種與纖維素相仿的物質。
缺乏食物纖維的膳食是許多疾病,如結腸癌、高膽固醇血症、缺血性心髒病、糖尿病以及便秘、痔瘡等的直接或間接病因之一。
纖維素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而總是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形成糞便的過程中,纖維素可使其體積增加,密度減小,並能刺激腸道蠕動和促進排便。如果膳食過精過細,脂肪和肉類過多,可使腸內厭氧菌大量繁殖,使中性或酸性類固醇特別是膽固醇、膽酸及其代謝產物溶解;而糞便中增多的膽酸代謝物則可能是致癌的輔助物質。食物纖維能影響大腸細菌的活動,使大腸中的膽酸生成量減少,並能稀釋腸內有毒物質,使糞便變軟和通過腸道的時間縮短,減少致癌物質與易感的腸粘膜長時間接觸,從而防止腸癌的發生。老年人由於胃腸功能下降,腸蠕動減慢,腸內有益細菌、乳酸菌減少;而適量多食用食物纖維,則可彌補這種不足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食物纖維可影響血糖水平,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和藥物的依賴性,並有防止熱量過剩、控製肥胖的作用。因為多纖維素食可延緩胃排空時間,增加飽脹感,使攝入的食物量和熱量減少,有利於老年人減輕體重和控製肥胖,還可預防膽結石和降低血脂。
老年人每天攝入6克~10克的食物纖維,對預防上述疾病大有益處。膳食中富含纖維的食物有:麥麩、米糠、鮮豆莢、嫩玉米、草莓、菠蘿、花生、核桃、菠菜、蒜苗、馬鈴薯、玉蘭片、南瓜、芋頭、胡蘿卜、地瓜、蘑菇、裙帶菜、海帶等。
食物纖維對老年人益處很多,但食用過量也有害。高纖維會幹擾胃腸對鈣、鋅等元素的吸收,食用過量的精纖維成分,也容易造成胃癌、結腸癌。所以,老年人飲食中應注意葷素搭配,不應偏食,應在保證營養平衡基礎上,適當多吃些纖維食品。
鈣質的防衰及攝取方法
人到老年,極易患“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而這種病的病因是因為老年人身體內缺少鈣質,骨質較脆,這種病的直接危害是很易造成骨折。
骨質疏鬆早期很難發現,隻有到骨質喪失30%以後,經攝片才能發現,這種病除易造成老年人骨折外,還有疼痛、乏力等症狀。
預防和早期治療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最有效辦法便是補充鈣質。鈣質的最佳來源是牛奶,其次是食用牡蠣、蚌、豆腐、菠白菜等,病情嚴重者可服鈣片。為促進鈣的吸收,應同時服用一定量的維生素D。另外,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及飲氟化水也可防止和治療骨質疏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