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語言富有新意

寫作提升站

作者:張劍

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說:“縱橫正有淩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一篇優秀的文章,無論從內容還是語言上都必須具有自己的個性和新意。具體到使語言富有新意,可有以下幾種方法。

1.提倡陌生化。前蘇聯文藝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主張藝術語言應當陌生化,“實用語言經常使用那些司空見慣、呆板僵化的話語形式,仿佛在麻痹我們的注意力。而藝術語言恰恰相反,它是對實用語言進行阻撓、變形、扭曲、施加人為暴力的結果,就是說,是對普通語言的陌生化。”他認為藝術語言是一種“以曲為貴,難以理解”的語言,它是由“奇奇怪怪、不同凡俗的詞彙和不同凡響的詞的措置”建構而成的。雖然,無法理解的怪異語言不值得提倡,但是,語言陌生化,的確是一種聰明的方法。

2.推敲字句聲色。老舍說:“我們總是一提到作品,也就想到它的美麗的語言。我們幾乎沒法子讚美杜甫與莎士比亞而不引用他們的原文為證。所以,語言是我們作品好壞的一個部分,而且是一個重要部分。我們有責任把語言寫好!”姚鼐認為:“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聲色之間,舍此便無可窺尋。”

3.拒絕套式語言。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對食古不化、鸚鵡學舌的人深惡痛絕,“今之學者,胸中記得幾個文學的套語,便稱詩人,其所為詩人處處是陳言濫調,‘蹉跎’‘身世’‘寥落’‘飄零’‘蟲沙’……之類,累累不絕,最可憎厭,其流弊所至,遂令國中生出許多似是而非、貌似而實非之詩文”,“其用濫調套語者,皆懶惰不肯自己鑄詞狀物者也”。

4.用形象思考。別林斯基說:“詩人用形象來思考,他不證明真理,卻顯示真理。”吳宓教授在《文學與人生》中指出:“哲學是汽化的人生,詩歌是蒸餾的人生,小說是固化的人生,戲劇是爆炸的人生。”意思是說,哲學剔除了形象的外衣,抽取精辟的哲理,不具有形象性,而詩歌是思想流淌的結果,小說是社會畫麵的凝固,戲劇集中矛盾盡顯人間悲歡離合,具有藝術性。

5.注重形式創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詩歌創新時說:“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