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高血脂的日常保健(3 / 3)

高血脂患者要注意運動鞋須合適

行走時,每次腳著地時都要受到相當於自身體重1~2倍的衝擊。你可能不以為然,但這麼大的衝擊隨著您的腳步持續累加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副作用,給腳造成嚴重負擔。因此,穿適於行走的鞋是不可忽視的一件事,其重要性不亞於行走運動本身。

就像每一項運動都會有與其相適應的運動鞋一樣,因此我們要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運動鞋。

行走運動鞋的選擇方法如下:

(1)鞋底要有適當的柔軟性、彈性和耐久性。為了保證接觸麵還要足夠寬。另外,鞋底夾層中應有可以減緩衝擊的氣墊。

(2)鞋的前部要有足夠的空間,使腳趾得以充分伸展。

(3)為了能減緩著地瞬間給腳造成的衝擊,鞋後跟部分要厚且有彈力。另外,腳後跟與地麵接觸的夾角要有30°左右的傾斜,有助於減小衝擊。

(4)與腳麵接觸的部分通氣性一定要好。另外,不要穿粗糙的鞋,否則腳會起泡。

(5)鞋的重量以不超過體重的1%為宜。腳腕處應有能包住腳後跟起支撐作用的鞋後幫。我們平常穿的鞋雖然有鞋後幫,但往往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引起腳或膝蓋疼痛,所以,即使貴一些也要買好一點的。二、高血脂患者的養生保健

高血脂患者要注意肥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給我們帶來了豐富而便利的物質享受,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煩惱。你在任何地方隻要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形體肥胖的人到處都有。肥胖不僅使我們儀態不美,感覺尷尬,還有很多我們並未意識到的,且直接威脅著我們健康的東西。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肥胖除生理或病理因素外,主要是由於機體內攝取脂肪過多;運動消耗太少導致的脂肪組織蓄積過多的狀態,導致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升高。肥胖者進食過多的糖類食物,血漿三酰甘油水平增高則更明顯,餐後血漿乳糜微粒澄清時間較長,血中膽固醇水平也會升高。血液中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升高的水平與肥胖程度成正比。肥胖的人不單總膽固醇值較高,且擁有的低密度脂蛋白也較多,而高密度脂蛋白較體重正常者少,因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就更大。

高血脂患者要注意脂肪肝

當某種原因引起肝髒內蓄積過多的脂肪超過肝髒重量的5%(正常肝內存在的脂肪占肝髒重量的2%~4%)時,就形成了脂肪肝。

脂肪肝與高血脂的關係就像兄弟,高血脂是全身性脂質代謝紊亂,容易影響到肝髒;而肝髒是脂質代謝的主要部位,脂肪肝也會影響全身的脂質代謝,引起血脂異常。

脂肪肝分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據調查,經常過量飲酒的人90%會發生脂肪肝,其中12%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發生肝硬化。人們得出經驗,飲酒量及持續時間與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直接相關,它們之間成正比關係。

經調查研究表明,符合下列情形者易患脂肪肝:高脂血症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積者;長期大量飲酒者;肥胖者;患病毒性肝炎者;藥物毒物長期作用者。

那麼,為什麼具有以上情形者易患脂肪肝呢?

舉例說明,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積者之所以非常容易患脂肪肝,他們體內營養物質相對過剩,容易存積在肝髒就是其主要原因。高達21%~78%的糖尿病病人會合並脂肪肝,是因為體內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引起了內分泌代謝紊亂,血脂血糖異常而導致肝髒內脂肪蓄積過多,因此,脂肪肝悄悄地找上了他們。他們大多數並沒有自覺症狀,常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才被發現,繼續發展就表現為肝腫大、肝區脹痛、食欲減退、轉氨酶升高,少數出現輕度黃疸、脾大等。成人體檢中轉氨酶升高者約35%為脂肪肝。

脂肪肝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它很可能發展成肝硬化。出現黃疸、腹水等表現,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對防止慢性肝病的進展和改善預後十分重要。

高血脂患者要注意高血壓

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密切相關。大量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經常並發脂質代謝異常,表現為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較正常人顯著增多,而高密度脂蛋白顯著降低。另外,許多高脂血症也常合並有高血壓。目前已證實,高血壓病患者的血清脂質和脂蛋白代謝紊亂,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直接相關。高血壓和高脂血症均屬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而且當兩者同時存在時,則冠心病的發病率將遠比存在一項者要高,顯示它們具有協同的作用。因此,積極防治高脂血症對防治高血壓和冠心病有重要的作用。

高血壓和高脂血症不僅都是導致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而且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兩者都較易發生於體形肥胖者,嗜好高脂、高鹽、高糖飲食或嗜好煙酒者,生活無規律、壓力大、精神緊張者,有高血壓或高脂血症家庭病史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還有大量研究資料表明,許多高血壓患者伴有脂質代謝紊亂,血中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較正常人顯著增高。另一方麵,許多高脂血症也常合並高血壓,兩者呈因果關係,但什麼是原因,什麼是結果,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權威健康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心、腦、腎血管疾病的發病率、病死率正在逐年上升,它不僅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的頭號殺手,而且有逐漸侵害年輕一代的趨勢。高血壓、高脂血症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腎損害等疾病的兩個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關注高血壓、高脂血症,積極控製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高血脂患者不要隨便停藥

人們總認為血脂就隻是指三酰甘油,其實血脂還包括膽固醇。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來說,膽固醇所起的作用更重要。膽固醇主要存在於低密度脂蛋白中,這類脂蛋白像河塘裏的淤泥,進入血管依附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狹窄或堵塞。更可怕的是,這些斑塊表麵的“纖維帽”會破裂,造成斑塊內容物與血液發生反應,在短時間形成血栓,使心髒上的大血管(冠狀動脈)突然阻塞,造成病人在毫無症狀的情況下突然死亡。

綜上所述,積極降低膽固醇是對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心肌梗死和腦卒中最關鍵和最根本的治療。

人們總以為降脂治療僅需一個療程,這種病還沒有多麼可怕,血脂降下來後就可以停藥了。其實,動脈粥樣硬化是長期形成的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這點就連有些醫護人員都沒有明確的認識。

當血脂降到接近期望水平,應適當減少用藥劑量,長期小量維持治療,而不是立即停藥。這是因為高脂血症除有外界原因,如飲食、運動等,還有自身代謝、遺傳等原因,它們在體內長期影響著血脂。例如膽固醇的產生主要是來自體內小腸、皮膚和肝髒(約80%),僅有20%是由食物提供的,所以體內代謝等因素非常重要。

不少患者在治療達標後,就停止了藥物治療,有的患者是斷斷續續的進行治療,這樣是不利於此症的治療的。與高血壓病的治療一樣。目前的降脂方法隻是治標,而不能治本。降低血脂雖不要求終身治療,但在降脂治療達到標準後,過早地停藥,血脂水平可以再度升高。在治療達標後,還應在醫生指導下製定一個長久的治療計劃,有效地長期控製血脂,使其維持在正常水平,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不要盲目進行降膽固醇治療

因為降脂藥物在肝髒代謝,因而可加重肝髒的損害。因此,活動性肝炎的病人不適合服用降膽固醇的藥物。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某一時期內停止服用降脂藥物對治療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的遠期效果的負麵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再加上膽固醇及其生物合成途徑的其他產物是胎兒發育不可缺少的成分,包括類固醇和細胞膜的合成。值得注意的是,他汀類降脂藥物在降低膽固醇生物合成的同時,就已經減少了膽固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其他產物,孕婦服用這類降低血脂藥物很可能損傷胎兒。因此,懷孕或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暫停服用,利遠遠大於弊。

降低血脂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是否經人乳分泌,目前還缺乏研究,尚無理論和證據予以充分證明。由於許多藥物經人乳分泌,而且降脂藥物潛在的副作用,從這一角度來說,哺乳期婦女還是不適合服用降脂藥物。

顯而易見的,並非所有的冠心病病人都適合進行降低膽固醇的治療。七旬的老年病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癡呆、晚期腦血管疾病或活動性惡性腫瘤的病人,采取降脂治療是有很大弊端的。

不要降脂幅度太大

我們經常看到某些廣告宣傳膽固醇高的嚴重後果,在這種錯誤觀點的影響下,許多人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膽固醇低就好。據有關研究表明,假如那些年齡超過70歲的老年人,膽固醇水平低於416毫摩爾/升,其危險性就相當於膽固醇高於624毫摩爾/升。我國有較多的學者認為,膽固醇“低比高好”,但不讚同“越低越好”。醫學調研資料顯示,中國人腦出血發病率較西方國家高,應該清楚腦出血發病率隨血清膽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一旦血清膽固醇水平小於364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時,腦出血者非但不降低反而會增多。有的研究也表示,中國人血清膽固醇水平小於364毫摩爾/升者壽命較短。

美國有關醫學報道也指出,一些低膽固醇並長期如此者處於高死亡危險之中。對於老年人來說,最佳膽固醇範圍在52~56毫摩爾/升(200~219毫克/分升)之間。低膽固醇並非老年人健康的必須因素之一,極低膽固醇可能與冠心病有關,這說明高齡病人的降脂治療要多加小心,降到適當水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