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國的名茶

紅茶類有:祁紅、川紅、滇紅、越紅、寧紅;綠茶類有:獅峰龍井、都雲毛尖、洞庭碧螺春、廬山雲霧茶、黃山毛峰、南京雨花茶、峨眉峨蕊、六安瓜片;烏龍茶類有: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廣東烏龍茶、台灣烏龍茶;花茶類有: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玉蘭花茶;白茶類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緊壓茶類有:青磚、黑磚、沱茶、普洱茶;黃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

5.茶具及其衛生

茶具有壺、杯、碗、碟等幾種。有金屬、塑料、木頭、玻璃和陶瓷製品。以陶瓷和搪瓷製品使用較廣。用紫砂壺沏茶,具有能保持茶的真味,便於洗滌,不炙手,可在爐上燉茶等優點。

茶具使用多次容易產生茶鏽垢。茶鏽垢中含有鎘、鉛等有害物質。家庭所用茶杯被來往客人反複使用,容易傳播疾病,特別是肝炎等傳染病。因此,茶具應定期消毒和洗滌。玻璃杯可用漂白粉或其他化學消毒劑來消毒,搪瓷、陶瓷杯可用蒸煮或化學方法消毒。用化學方法消毒時,要注意衝洗掉殘留在杯子上的化學物質。

6.沏茶的學問

為保持茶的色、香、味俱全,飲用有益健康,沏茶有一定的方法。選用優質衛生的茶具;選用優質水。泡茶以泉水為佳;雨水、雪水、江河水、井水、自來水次之;池塘水、鹽堿地區的地下水最差。若用自來水,最好將水用桶或壺置放一夜,讓氯氣自然消散,再煮沸泡茶效果會好些;一般用開水衝泡5~10分鍾即可飲用;若用200毫升的杯子,每次放入3~4克茶葉,先衝1/3杯開水再衝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了;一般每杯茶衝泡3次為宜,前兩次不要喝完,應留1/3的茶湯再衝,連續衝泡3次後,營養成分也就所剩無幾了。

7.飲茶禁忌

發熱、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嚴重的動脈硬化、高血壓、失眠等病人不宜喝茶;孕婦不宜喝茶;嬰幼兒不宜喝茶;空腹不宜喝茶;吃飯前後不宜喝茶;忌飲冷茶;忌飲燙茶;忌飲濃茶;忌用茶水服藥;忌飲隔夜茶。

24.如何從飲食

中獲得性保健

(1)少食厚味

肥腴食物易傷脾胃。脾胃是精氣化生的源泉,脾胃受損,精氣就不足,就難以保證性活動的體力,但是,少食厚味,並不是提倡素食。因為人體中的雌激素、雄激素均由體內膽固醇轉化而來。長期素食,可使性激素分泌減少,導致性功能減退。

(2)多食辛味食品

辛味食物都有刺激性欲的功能。辛味食物能開竅提神、理氣健胃,有興奮作用。

(3)忌鹹忌冷

鹹可提味,但過鹹可傷津,津傷則耗神,不利助陽。尤其中年人,陽氣漸消,命門大衰,更應趨熱避涼,即使是夏季也不要過分貪食涼性食物。

(4)勿偏食擇食

偏食會導致營養不良,而使男子精子缺乏,精液凝聚。不少性功能障礙患者是由偏食擇食引起的。使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鋅、銅、錳和維生素A、維生素E等。

(5)多吃有利於性保健的食品

鰻魚、泥鰍、鮑魚、牡蠣等是有效的強精食品。大豆、豆製品中含有大量的精氨酸,有提高性功能的作用。牡蠣含豐富的鋅,人體缺鋅會導致性功能下降。另外多食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食品對延緩衰老、避免性功能衰退,也有積極的作用。如蛋黃、海產品、番茄、花生、芝麻等。

25.肉類有何營養價值

肉類可分成畜肉和禽肉兩種。畜肉包括豬、牛、羊和兔肉等,禽肉包括雞、鴨和鵝肉等。

肉類蛋白質含量為10%~20%,瘦肉和內髒中較多,肥肉中較少。肉類蛋白質中氨基酸充足且比例合理,易為人體利用,它是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與豆類、穀類等植物性蛋白質混合食用,可互相補充,提高營養價值。肉類蛋白質是青少年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可增強記憶,補充體力消耗,優質蛋白質還可延緩衰老。

肉類脂肪含量一般為10%~30%,可提供較多熱量。肉類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含量較高,所以高血脂症及動脈硬化者,宜少吃肉類脂肪。肉類為鐵和磷的良好來源,含鈣率較低。肉類可提供多種維生素,瘦肉和內髒中含維生素B較多,尤其是肝髒,是多種維生素最豐富的來源。肉類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

肉類食品在加工烹調中,除水溶性維生素外,其他營養素含量變化較小。從營養角度來說,肉類烹調以炒為最好,蒸煮次之,烤和炸更次之。在炒炸時,應先用澱粉進行掛糊上漿處理,以減少維生素的破壞和蛋白質的變性。燉煮肉類食品,應用冷水下鍋,因為肉類蛋白質遇熱凝固,會影響湯汁的鮮味。

肉類加工製品有很多種,如香腸、火腿、臘肉、板鴨、扒雞等等,加工時應選用新鮮原料,防止汙染。

26.各種肉類的營養價值

肉類的品種很多,各種瘦肉所含營養成分相近,約含蛋白質20%,脂肪1%~15%,無機鹽1%,其餘為水分。但肉類脂肪含量差別很大,同一動物,因部位不同,脂肪含量即不相同;同一種動物,因具體條件不同,脂肪含量也不同。所以,肉類供給的熱能,也因含脂肪多少不等而差別很大。一般來說,豬肉、牛肉、羊肉都含飽和脂肪較高,禽肉、雞及兔肉中含飽和脂肪較少。肥肉主要由脂肪組成,含其他營養很少。瘦肉類的營養價值較高,因含有生理價值高的蛋白質,且較肥肉易於消化;肉類供給熱能高,含無機鹽豐富,尤以含鐵(紅色瘦肉)、磷、鉀、鈉等較多,但含鈣較少;瘦肉也是維生素Bl、維生素B2、維生素PP和維生素B12的良好來源,瘦豬肉中的維生素Bl含量相當高,但是,含維生素A卻很少,幾乎不含維生素C。

肉類中除豬肉之外,牛肉、羊肉、兔肉及雞肉、鴨肉、鵝肉、鴿肉等均為蛋白豐富、味美的佳品。牛、羊肉等被譽做“血肉有情之品”不是沒有道理的,牛肉“健脾養胃、強骨壯精”,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者食牛肉優於豬肉;羊肉性溫熱,能祛寒補虛,溫補氣血,對病後與產後虛證尤為相宜。兔肉含蛋白質比豬肉、羊肉多一倍,脂肪與膽固醇含量較豬肉、牛肉、羊肉均低,維生素含量較多,且含有卵磷脂,肉質細嫩易消化,是老年人、肥胖者理想的肉食,日本稱之為“美容肉”。至於有“益五髒、補虛損、活血調經”功效的雞肉比豬肉蛋白質高1/3,脂肪卻僅為豬肉的1/10,其滋補作用更是家喻戶曉。鴨肉有清肺、解熱、滋陰之功,對納少、虛火、大便幹結者有益。鴿肉有“補精益氣”之效,蛋白質含量頗豐,對精虧氣弱,肺腎受損者尤為相宜。鵝肉除有“暖胃生津”之功效外,且能“解鉛毒”。

雞、鴨、兔、鴿肉等不僅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易消化,尚有補益功效,實在老少鹹宜。

27.豬肉的藥用價值

瘦肉具有養肝、益血、補腎、滋陰、生精、豐肌、潤腸、利便等藥用。

肥肉具有潤肺、澤膚、補虛、通便等藥用。

豬頭肉對虛乏、痔瘡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28.豬下水的藥用價值

豬下水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還有一定的醫療效果。豬肝可補肝明目,治療貧血夜盲;豬胃可補胃健胃,治療食欲不振;豬腎可治療腎虛腰疼和遺精盜汗;豬腦髓對神經衰弱有補益;豬肺可用於治肺虛,久咳痰喘;豬蹄有助於產婦催乳。

29.豬肝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豬肝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在100克豬肝裏,含有蛋白質21.3克、脂肪4.5克、糖1.4克、鈣11毫克、磷270毫克、鐵25毫克、維生素A8700國際單位、維生素B10.4毫克、維生素B22.1毫克、維生素C18毫克、尼克酸16.2毫克等。

由此可知,豬肝(其他動物肝也如此)所含豐富的鐵、磷,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所以說豬肝是良好的補血食品。臨床用的許多補血劑,多是從豬肝或牛肝、羊肝提取的。因此,食用豬肝能補血。凡貧血、氣血虛弱者,多吃一些豬肝,可起補血、恢複身體的功效。

肝與目關係也密切。當肝血不足時,眼視物模糊不清,如貧血引起的眼疾、夜盲,小兒麻疹病後的角膜軟化症等眼病,吃豬肝均有明顯效果。這是因為肝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在視網膜能與蛋白質結合形成視紫紅質,增加視網膜的感光性,以及維持上皮細胞正常代謝。人體內如果缺乏維生素A,就會引起上述眼疾,造成視力障礙。

總之,豬肝營養豐富,不但是美味食品,又是男女老幼補血明目的良好滋補品。

30.豬血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豬血因含有多種營養,其營養價值可與豬肉媲美,甚至超過豬肉,所以素有“液態肉”之稱。

據測定,豬血富含優質蛋白質,每100克高達19克,比豬肉的含量高1倍。豬血與蔬菜同吃,或用豬血製作麵包、切麵等,均可彌補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質營養價值低的缺陷。豬血中脂肪甚少,每100克僅含0.4克,而瘦豬肉尚含脂肪15~18克。因而豬血能滿足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對動物蛋白的需要。豬血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無機鹽,如鈉、鉀、鈣、磷、鐵、鋅、錳、銅及鈷等。尤其是含鐵極為豐富,每100克豬血含鐵量高達45毫克,而豬肉僅為0.5~4毫克。並且豬血中的鐵為血色素鐵,質量好,人體吸收利用率高。因此常吃豬血,或利用豬血製品強化食物,對於防治兒童、青少年和孕婦容易發生的缺鐵性貧血有良好效果。

另外,豬血中還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常吃豬血,對兒童神經係統的發育有重要意義,對智力發育較差的青少年和記憶力減退的中老年人也大有好處。

羊血、牛血、雞血等畜禽血,和豬血有同樣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31.豬蹄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豬蹄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並含有鈣、鎂、磷、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成分。

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質,多吃可使皺紋推遲發生和減少,對人體皮膚有較好的保健美容作用。豬蹄具有補血、通乳、去寒熱等作用,可用於產後乳少、癰疽、瘡毒、虛弱等症。豬蹄有潤滑肌膚、填腎精、健腰腳等功能,有助於防治腳氣病、關節炎、貧血、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疾病,還有助於青少年生長發育、強健身體。

豬蹄油脂較多,動脈硬化、高血壓等患者少食為宜。痰盛濕阻、食滯者應當慎用。

32.豬皮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豬皮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豬肉高,脂肪卻僅為豬肉的一半。特別是豬皮中富含膠原蛋白質和彈性蛋白,具有改善人體皮膚組織細胞的貯水功能,能使皮膚不易皺縮,保持彈性。常吃豬肉皮,可使麵部組織細胞的貯水功能改善,延緩皮膚細胞的衰老,能使皮膚光澤、柔潤、細膩,起到保健美容的作用,並且可以補益精血,光澤頭發,增加皮膚肌腱的彈性。豬皮具有滋陰清熱、利咽除煩的作用,可用於咽痛、胸懣、心煩等症。豬皮熬煮後的浮油塗唇,可治口唇幹裂。

33.牛肉的藥用及營養價值

牛肉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營養成分。牛肉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很多,營養價值高。牛肉所含蛋白質比豬肉多3.3%,比羊肉多10%;而含脂肪比豬肉少19%,比羊肉少18.6%,是高蛋白低脂肪、營養成分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

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除濕氣、理虛弱、化痰熄風的功能,可用於治療身體虛弱、病後虛羸、脾虛久瀉、四肢怕冷、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症。在肉類中牛肉營養價值最高。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是補益的食療佳品。

34.羊肉的藥用及營養價值

羊肉,自古即供食用和藥用。在寒冷的冬季,它能給人帶來熱量和溫暖。

早在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就創用當歸生薑羊肉湯,在其《金匱要略》中記載:“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裏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主要用來治療寒疝腹痛或血虛裏寒引起的腹痛。

羊肉還有補中氣、療肺虛、益勞損之效能。治療支氣管炎、咳嗽咳痰、咳痰質稀色白,取羊肉500克,苡仁100克,冬瓜仁50克,生薑10克,加少許食鹽,共燉成稀粥,早晚分食。

治療腹部怕冷,嘔吐腹痛者,取羊肉250克(切成小粒),大米200克,加入適量食鹽、生薑、大料等調味品,加水共煮成粥,早晚分服。

治療產後血虛腹痛,取羊肉200克,熟地60克,生薑30克,水煎取汁,加入少許白酒服用,有一定的溫中止痛之效。

治產後虛羸喘乏,自汗出,腹中痛,選用《千金要方》中的羊肉湯:羊肉500克(切成小塊),當歸30克,桂心、甘草各20克,川芎、芍藥、生薑各25克,先以水煮肉,去肉,納諸藥再煎,去滓,分3次服。

治療產後中風,月經不調,以及陽虛不孕,取羊肉250克,大蒜、豆豉各100克,水煎去滓,加酥再煎,分3次服用。《備急方》中的羊肝丸,能治視物昏花,內障、雲翳等症。其方法是:取羊肝1具,黃連30克,先將羊肝洗淨,煮爛,再將黃連研末,共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

羊肝,即羊的肝髒,善於補血益肝明目。常用於治療頭暈目眩,夜盲症,眼幹燥症,視力減退等,可單用本品熟食。羊肝又可治久咳不愈,取羊肝60克,香油30克,共炒熟,入少許鹽、作料,內服。羊苦膽,性寒,有清熱解毒之功。治療熱瘡腫毒,大便不通,若腸燥秘結,用羊膽汁灌之立通。

羊腎,性溫,能補腎氣,益精髓。用於腎虛腰痛,腰膝無力,女子陰冷不孕,男子陽萎早泄,食療方法為:取羊腎1具,剖開洗淨,加入杜仲30克,肉蓯蓉30克,鹽、作料適量煮食。羊睾丸,能補腎壯陽益精,尤善治房癆內傷,陽痿、陰冷,取本品煨爛,或者熟食之。羊骨,補虛損,壯筋骨。用治腎虛腰痛,筋骨攣痛,白濁,勞淋。常取羊骨酒浸服之。羊奶,即羊的乳汁,能夠潤燥補虛。對於消渴口幹,腸燥便秘,均有療效。

羊肉雖屬溫補之品,但外感病邪和素體有熱者不宜。

35.羊脛骨的藥用價值

羊脛骨(羊腳骨)含脂肪、鈣、磷、造血素等。有補虛損,除溫熱,補脾腎虛弱,治療白遺精、筋骨攣痛、月經淋漓不斷。並治誤吞銅鐵金屬碎片、咽喉鯁骨等。

1.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不良性貧血症。用羊脛1~2根,打碎,加紅棗15枚去核,加糯米適量,清水適量,煲羊骨紅棗粥,1日服2餐,15天為一療程。1~3療程痊愈。

2.四肢筋骨抽痛、攣痛,用羊脛骨敲碎浸酒,常服自愈。

3.流血不止,很有可能是本身血小板數量明顯減少,不能製止血液流出。可以買羊脛骨煲粥,作預防及食療作用。

36.羊脊骨的藥用價值

羊脊骨能補虛弱,益命門,通腎脈,治腎虛腰痛、耳聾、白濁、勞淋、腰膝冷痛有效。

1.腰痛屬腎虛,遇冷則甚者。羊脊骨500克,配川續斷20克、金狗脊15克、破故芒15克、清水6~8碗,煲2小時,去渣飲湯。

2.脊椎骨增生、膝骨增生、頸椎骨增生等骨質增生,均可用羊脊骨煲烏豆10克、杜仲10克、川續斷20克,水6~8碗,食豆飲湯。

3.膀胱炎症,小便墜痛、尿少有濁物或挾塊粘白,中醫謂之“膏淋”。用羊脊骨燒成炭研末50克,加楠樹之第三層白色皮一段100克煲水,半空腹服,1日2次,服3天。

4.羊脊骨煲湯,平時飲均有補益。補命門火衰弱更為有效。

37.兔肉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兔肉被人稱為“葷中之素”、

“美容肉”。這是因為兔肉屬於高蛋白質、低脂肪、少膽固醇的肉類。據測定,兔肉約含蛋白質21.5%,含脂肪0.4%,是豬肉中脂肪含量的1/16、牛肉的1/5、羊肉的1/7,兔肉的膽固醇含量低於所有的肉類。

可見兔肉兼有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優點。常吃兔肉,既能增強體質,使肌肉豐滿健壯、抗鬆弛衰老,又不致於使身體發胖。所以,兔肉深受人們尤其是女青年的青睞。同時,兔肉也是中老年肥胖者和肝髒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肉食。

另外,兔肉還有3個突出優點:

1.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卵磷脂是兒童、少年、青年大腦和其他器官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可以阻止血栓的形成,並且對血管壁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2.兔肉肉質細嫩,結締組織和纖維素少,比豬肉、羊肉、牛肉等肉類容易消化吸收,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

3.我國食用的兔肉大多是家兔肉,由於家兔肉吃野草、蔬菜長大,因此家兔肉具有自然風味,味道鮮美。

中醫認為,兔肉性味甘、涼,有補中益氣、涼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療消渴羸瘦、肺結核等病症。

38.驢肉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驢肉是我國北方所喜愛的肉食品,我國民間曆來有“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之說,意思是驢肉為味道鮮美的肉類,視為肉之上品。驢肉也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所含蛋白質是畜類肉中含量最高的,而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以含維生素E和鐵、鋅、銅等元素較多。驢肉性涼味甘,具有補氣養血、滋陰壯陽、安神去煩等功效,對體弱勞損、氣血不足和心煩者有療效。

驢皮是熬製阿膠的主要原料,中醫認為,阿膠是滋補強壯劑,有補血、滋陰、養肝、益氣、止血、清肺、調經、潤燥、定喘等功效,適用於虛弱貧血、產後血虧、麵色萎黃、咽幹、津少、便秘等症狀。對平素體質虛弱、畏寒、易感冒的人來說,服用阿膠可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

39.馬肉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在國外早就有食用馬肉的習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不習慣食馬肉,普遍認為馬肉味酸、纖維粗,不好吃,其實不然,馬肉比較軟嫩清淡,在烹調時如果作料適當,味道也很好。馬肉營養較為豐富,含蛋白質較多,含脂肪量少,產熱量也比較低,而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尤以含鉀、鐵、鋅、磷較多,所以,馬肉也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不低於其他畜肉。馬肉性寒味甘酸,具有除熱下氣、滋養筋骨、補血潤燥之功效。

40.骨頭湯的益壽

功能及措施

人體中最重要的組織之一是骨髓。骨髓充滿骨內腔隙的柔軟組織,分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由網狀組織構成支架,在網眼中含有各種不同發育階段的血細胞,是造血器官之一。這些血細胞成熟後即進入血液循環,以補充血液中血細胞的損耗。紅骨髓分布於扁骨內和長骨兩端。黃骨髓存在於長骨的中部,主要由脂肪細胞所構成,正常時沒有造血功能。骨髓是人體造血的“工廠”。無論是紅細胞、白細胞都是在骨髓中形成的。但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骨髓製造紅細胞和白細胞的功能也自然衰退。然而,人們可以從體外攝取類粘朊使骨髓生產血細胞的能力加強,從而達到減緩老化的目的。

提取類粘朊最簡單的辦法是利用動物骨頭中的類粘朊。最好是用牛骨頭,把骨頭砸碎以1份骨頭加5份水的比例,用弱火煮2小時,目的是把含有類粘朊和骨膠原的髓液溶解。然後過濾,棄去骨頭。過濾後的骨頭湯冷卻後會在容器底部積一層粘質的東西。食用時,搖動容器,使底部的質物混在骨頭湯內。這種骨頭湯可當作料,或做菜湯都行。

41.雞肉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雞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的功能。

雞肉可補虛,暖胃,強筋骨,活血,調經,止崩帶,節小便頻數。凡年老體弱、神疲力乏、貧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產婦體虛乳少等,吃雞可滋補強健。雞是婦科食療佳品,尤其是烏骨雞,氨基酸含量高,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齊全。

1.雞肝味甘,性微溫。具補肺、益腎、明目功效。可作為目昏、夜盲、小兒疳積、產後貧血、遺尿等病症的輔助食療。本品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患者慎用。

2.雞血味鹹,性平。具活血、通絡、祛風功效。可作為目赤流淚、小兒驚風、口麵歪斜、痿痹等病症的輔助食療。

3.雞肫味甘,性平。具消食積、止遺尿、化石通淋功效。可作為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等病症的輔助食療。雞肫的內膜又稱雞肫皮、雞內金。

4.雞腸味甘,性溫。具補腎縮泉功效。可作為遺尿、遺精、痔漏等病症的輔助食療。

42.多吃點鴨肉好

人體要保持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延緩衰老,注意飲食至關重要。醫學界提出,有益健康的保健食品模式應該是:熱量不太高,糖、鹽不超過限度,高蛋白、低脂肪,能抗細胞氧化,並能清除人體內產生的有害物質。根據這種飲食模式的要求,鴨肉被認為是最佳滋補食品之一。

我國早年醫學就對鴨肉作為美味滋補食品有所論述。《名醫別錄》稱鴨肉為“妙藥”和滋補“上品”。因為鴨肉營養豐富,每100克鴨肉中含有蛋白質16.5克,脂肪17.5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祖國醫學認為,鴨肉味甘、性寒,有益陰、養胃、補腎、除虛弱、消腫、止咳化痰作用。凡身體虛弱,患病初愈,體內有熱,時常上火的人,尤其是一些低燒、食少、口幹、大便幹燥和有水腫的人,食鴨肉最有效。老人、兒童常常陰虛,故應常吃點鴨肉。

常用的鴨肉藥膳補方:

1.鴨肉500克,海帶250克,燉食,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適用於動脈硬化、血壓高的人經常食用。

2.鴨肉200克,竹筍100克,一起燉食,可治療老人痔瘡。

3.鴨子1隻,當歸30克,一起燉食,益氣補血,潤腸通便,適用於貧血和大便秘結者經常服用。

鴨肉不但是滋補食品,本身也是美味食品:燒、烤、炸、醬、鹵、蒸、炒、燉均能烹製成各式味美可口、色澤美觀、軟嫩適中、原汁原味的佳肴。

43.鵝肉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鵝肉含蛋白質、脂肪、磷、鈣、鐵,還含有多種維生素。鵝肉具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的功能。《名醫別錄》載鵝肉“利五髒”,可補虛益氣,暖胃生津,治虛羸、消渴。民間傳說“吃鵝肉,喝鵝湯,一年四季不咳嗽”,是因為鵝肉能補益五髒,利肺氣,對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止咳平喘化痰有效。喝鵝湯對糖尿病患者較有助益。患皮膚瘡毒、瘙癢症及濕熱內蘊者忌食。

44.鵪鶉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鵪鶉,又名鶉鳥,亦稱喉鳥。鵪鶉體小肉嫩,味香美,營養豐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還含有維生素Bl、維生素B2、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成分,此外還含有鈣、磷、鉀等礦物質,特別是富含卵磷脂及幾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

鵪鶉具有補中益氣、補五髒、清利濕熱、強筋壯骨、止泄痢、養肝清肺的功能,用於治療脾虛血虧、虛勞損傷、產後血虛、消化不良、頭昏乏力、神經衰弱等症。適宜虛弱、虛勞羸瘦、氣短倦怠、久泄、久痢、食欲不振、濕痹、高血壓、肥胖症患者食用。

45.鴿肉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鴿肉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鉀、鎂、鋅、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B6、維生素Bl2、維生素C、維生素A等成分。鴿肉具有滋腎益氣、祛風解毒、截瘧、養血清熱的作用,可用於腎虛及老年體虛、虛羸、消渴久瘧、婦女血虛經閉、惡瘡疥癬等症。鴿肉含有十分豐富的血紅蛋白,營養作用與雞肉類似,而比雞肉更容易消化吸收。鴿肉脂肪含量低,對老年人或久病體虛者適宜,對血脂偏高、冠心病、高血壓者尤為有益。

46.狗肉的藥用及營養價值

狗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內含大量蛋白質、脂肪,還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多種維生素及嘌呤類、肌肽等成分。其肥肉少,熱量高,膽固醇含量低,是冬令禦寒強體的滋補佳食,民間有“狗肉滾三滾,神仙姑不穩”的佳話。

狗肉除能食用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狗肉能安五髒,輕身益氣,宜腎,補胃,暖腰膝,壯氣力,補五癆七傷,補血脈……”尤其在寒冬臘月,體質虛弱、腰疼足冷及患有關節炎的人,適量吃點狗肉更有補益。狗肉雖有不少益處,但在選購、烹調、食用等過程中卻有許多學問。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嚴禁食用患狂犬病的狗肉或被患狂犬病狗咬傷過的狗肉,對那些“外貌不揚”的狗肉要有所警惕,一頓發現疫情,應速告有關防疫單位。

2.在烹調狗肉前,先將狗肉放在清水中浸泡數小時,或用鹽漬一下,以除其土腥氣和附沾的汙物。

3.清洗狗肉時,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尤其是手上有傷口者,更要戴橡皮手套作業;烹調時務必燒熟、煮透,不吃生食或半生半熟的狗肉,以防感染旋毛蟲病或狂犬病。

4.食量不宜過多,吃後不宜馬上飲茶以及吃豆製品,以免影響胃腸功能,發生脘腹發脹、大便燥結等現象。

5.凡患外感發熱,咳嗽以及陽盛、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病者,均不宜吃狗肉。

6.誤食感染狂犬病毒的狗肉後,應立即請醫生診治,必要時注射狂犬疫苗,以防不測。

47.雀肉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雀肉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肉。麻雀多棲於有人類活動的區域,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雀肉性味甘,性溫。具有補腎壯陽、暖腰膝、縮小便、益精髓等功效。可作為陽虛羸瘦、腰膝酸冷疼痛、陽痿、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等病症的輔助食療。

雀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鐵、鉀等成分。炒食、炸食、煮食、蒸食均可。

取麻雀5隻,粳米100克。麻雀宰殺、洗後,入鍋內炒變色,加適量料酒,稍煮。放入已淘淨的粳米與適量水,武火煮沸後,再以文火煮熬20分鍾,加入蔥段、精鹽調料,稍煮即成。可作為因腎陽虛弱所致的陽痿、早泄、多尿、畏冷等病症的食療粥品。

但雀肉性溫助熱,凡陽熱亢盛或陰虛火旺所致的陽強易舉、幹咳少痰、咽幹喉痛、感冒發熱、便秘、尿赤、遺尿均應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