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身影鞭策駿馬,長劍耿耿倚天外,氣勢如宏,喝出一聲令下,隻見數十名將軍策馬默契地前後跑動,一支繡有“曹”字的軍隊被有條不紊地分為五列,默默地告別飽含不忍分離的平民百姓,浩浩蕩蕩地離開鄴城。
實際上,那是曹操帶領的兩萬先鋒部隊,用來征討西涼。軍內等級分明:以“伍”為基礎進行編成,由“什長”帶領,跟走在伯長、都伯乃至都尉、牙門將的身後。不到幾日,軍隊從各州趕來,兵力由少變多,方才彙成八萬多人馬,一眼望不清盡頭。數輛馬車隨行,他們經過數天的征途,踏出冀州的邊境,來到並州的境內。
這是並州通往司州乃至涼州的一條官道,一路走來荒涼無邊,尤其是臨近司州一帶的城池,長期的戰亂使得這裏的人口極度貧乏——聽說盡管過去了多年,司州的很多城市尤其是洛陽仍舊處於荒廢之狀,那些所謂的名城已是十室九空。
曹軍遠征紀律嚴明,沒有一人落單去偷找破落房屋裏剩下的東西。他們早起之時不停地趕路,日落之後支帳升火做飯,天黑以後齊齊地入睡。
華雲和她的師兄樊阿、李當之以及其他數名青年的醫師亦在其列。
醫師們也隨軍出征。
華雲好好地體驗了一把何謂從軍:士兵五人為“伍”,十人為“什”,關於伯長、都伯等重量級的將領至今她還未弄清楚,將領的官職越高,越能獲得一匹坐騎,而不像普通的士卒,非得用雙腿徒步地行走。
她瞧見有許多士兵聽從他們的話……麵帶生氣勃勃的是新兵,雙眼沉穩麵無表情的則是老兵,還有名留史書的名將諸如許禇、曹真、曹休、曹仁、夏侯淵,徐晃、朱靈、張郃、曹洪乃至司馬懿等亦在其中——目前他們之間還沒多少交集,但她私下卻聽到士兵們提過他們的名字。
司馬懿當真文武雙全,外表儒雅翩翩,但他卻選擇像武將一樣騎馬。
由於華雲是司馬懿親點的侍醫,因此她雖不至於有馬可騎,卻比尋常醫師要舒服得多——她不僅不必跟隨大眾士兵長途跋涉,還能坐在一輛馬車上,就像這群文士一般。
與武將的趕路方式有所不同,所有不善長騎馬的文官皆被分別地安排坐在一輛馬車上,此是曹操特別吩咐的。
華雲就和一名文士同乘一輛馬車。
為了方便軍旅的相處,華雲主動交待了自己的身份和師從何人。不想,那文士竟卻似乎認得華雲。華雲眨了眨眼,就聽那文士歎道:
“瑀當是誰,原來竟是你——你長這麼大了?也是,轉眼都已過十多年了。”
“先生認得阿雲?”華雲驚奇地看著那文士。
那文士道:“怎的不認識?十幾年前兗州大亂,曹軍征兵,瑀恰被一名軍官抓著強行當了兵,押著前往陳留縣,路上恰好遇上了你師傅——抽空你去問一問你師傅便能知道這事。當年你師傅帶著你,你很小很小,還不會說話,瑀以為你活不過戰亂,不料……”他歉意地輕笑,忽住了嘴,聲音漸漸地低了下去,似是陷入了回憶,一臉又好氣又好笑。
後來,華雲得知那文士的身份:阮瑀,軍職為司空軍謀祭酒官。
而那年“綁架”他的人,正是曹洪。
阮瑀,字元瑜,東漢末陳留尉氏人,鄴中七子之一。年輕時他曾拜蔡邕為師,因得名師指點,文章寫得十分精煉,聞名於當時。曹操聽聞阮瑀有才,為搜羅人才,召他做官,阮瑀不應。曹操多次派人召見,匆忙之中阮瑀逃進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燒山,這才逼出阮瑀,勉強應召。
……軍中有文人,整支隊伍聲勢浩大,咋看之下,不像是去打仗,而像出遊。
事實上,倘若不是幾天後士兵們或多或少地感染風寒傷瘡之類的疾病,需要華雲他們那群醫師來針灸診治,她真的都快忘卻他們伐兵之事。
拖福華雲等人的醫術,士兵們不像以往那般,生了病受了傷隻得忍著,直至病死或戰死的淒涼結局——有了一群醫師的幫忙,士兵們竟然安然無恙地度過了風險,並且還和醫師們相處得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