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七章(1 / 2)

當伯紀縣的百姓們圍著這張告示嘖嘖稱奇拍手叫好的時候,文書吏卻帶著一家老小雙眼抹著淚花來到了布楚的家門前準備拜謝布楚的大恩大德,然而這一次布楚家的大門卻沒有為他打開,文書吏站了很久,終於眼中閃過領會的神色帶著全家對著布楚家的大門誠誠懇懇的磕了三個響頭,才轉身離去,在轉身的那一刻他的腰板忽然無比挺直,因為他知道布楚這是在告訴他,他幫他是因為公道,不是因為私情,所以沒必要感謝他,然而對於文書吏來說這份恩惠卻足以讓他感恩一生.........

春陽融雪,新的一年很快來到,又很快過去,在這一年的光景裏朝廷對國內的地方勢力的大肆圍剿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績,秦檜也借著這樣的功勞徹底坐實了大宋皇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一人的名至實歸,然而他似乎並沒有因此滿足,借著各地取得的成功,進一步的開始了對大宋境內的山匪流民的整頓,同時不停的壓榨已經滅亡的金國的價值,使得大宋國庫前所未有的充盈,在這種前提下趙構第一次進行了完整的祭天大典,焚香禱告上天,告知先祖自己做下的功績,期間宋國周邊諸多國家攝於宋國大滅金國的威視,紛紛派來使節前來觀禮,同時交好宋國,使得趙構的風光在整個宋朝史上.一時無兩.......

但宋國境內也不是真的就如同表麵上的那樣寧靜,不知何時各地紛紛冒出了類似的傳言,言道嶽飛並非是被賊人襲殺而死,而是朝廷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定嶽飛的罪,所以幹脆在風波亭外自導自演的上演了一出賊人襲殺的戲碼,意圖就是為了掩蓋朝廷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卑劣手段,這股流言起初隻是在江湖人士口中相傳,隨後愈演愈烈,乃至整個大宋無人不知,一些地方豪強因為在秦檜的刻意打壓之下幾乎家破人亡也幹脆就自暴自棄,完全把事情攤明白了說,要求朝廷對於嶽元帥之死給一個交代。

直到事情大到秦檜都壓不下去,奏折出現在了趙構的禦書房的時候,趙構才開始後悔自己當初所下的決定,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當他享受到了金國覆滅帶給他的名望和實實在在利益的時候,他已經有了退隱的打算,他跟別的皇帝不同,他的皇位本來的就來的突兀,來的莫名其妙,他最想做的不是至死都保留著最大的權利,而是想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退下來,給史書留下一個傳唱千古的佳話,讓後人忘記他這個皇位是因為在任的皇帝和太上皇被金人擄走才撿來的.......

本來現在對於他來說就是最好的時機,好的不能再好,無論是國外的強敵還是國內的隱患都在他的大肆放權之下得到了極大的成就,隻要能在皇位上繼續安安穩穩的保持住宋國這個樣子三年或者是兩年,那麼他退位之後便會是鐵板釘釘的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若是後人肯努力把宋國繼續壯大,那麼千古一帝的名號他也不是不能爭一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