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的時間很快過去,幫災民們安排好住房的問題之後,又要給他們安排勞作的內容,當然這也是有償的,災民即使是初來,李綱也不想培養他們不勞而獲的習慣,而是采用這種給他們安排工作支付工錢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反正伯紀縣經過了這次的人口大融合,人口的數量瞬間暴增了好幾倍,幾乎趕上了周邊幾個大縣的人口總量,這也就意味著伯紀縣內現有的生活條件已經不足以應對這樣多的人口,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耕地住房乃至市場等一應條件,百業待興不外如是。
好在是今年成功的將荊湖南路至兩廣的這條商道打通了,來自全州境內數十家大商行每日不停的從這條商道運送貨物,賺錢兩邊物資的差價,這也帶給了伯紀縣大量的便利,很多原本由於是家中獨子或者父兄也在衛家軍而被衛家軍拒收的靑壯平日裏就組成民兵護送這些商隊往來,當然這其中也是有著衛家軍配備的護送小隊,衛家軍的戰力自然不用說,即便一支上百人的商隊隻需要兩支十人小隊護送,各大商家也是無比的放心,再加上伯紀縣的口碑向來不錯,往返之時多雇傭些靑壯,除了安全方麵再得以加強,還可以幫忙搬運貨物,使得伯紀縣的民兵護送隊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不少商行想要雇傭伯紀縣的民兵都要提前預約才行。
然而貨通南北帶來的好處遠不止如此,北方氣候四季如春,水稻種植極為便利,再加上臨海的地域位置,各類海產品也是數不勝數,而南方多山,一些深山老藥,山珍獸皮也是北方緊俏的貨物,伯紀縣坐擁這條商道的中樞位置,除了給本縣之人提供了大量的財務來源,同時也能在第一時間享受到南北兩邊運送的物資,而且這些物資出於競標的關係往往會以很低的價格甚至是成本價賣給伯紀縣,不為別的,隻因嚐到貨通天下帶來的甜頭的商人們想在明年的競標前讓伯紀縣對他們多一些好感,這樣競標之時把握也就大一些。
如今的伯紀縣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發展極為快速,不光是地理位置從原本不起眼的深山老林變成了商人都要眼紅的商道中樞,同時各項水利礦產被頻頻發覺,畜牧業也在飛快的發展,不說別的,就說現如今誰家裏沒有一兩頭大牲口,與之往日數百人的時候隻有十幾頭買回來的大水牛相比已經是天差地別之分了。
所謂靠山吃山,伯紀縣就坐落在這十萬大山之中,當真是有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以前的時候貧困,百姓們即便從山中取得什麼山珍皮毛也都是拿去賣了換些米糧渡日,現在不同了,百姓們的生活質量上去了,又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好東西都往自家留著,看不上眼的東西才拿去外麵去賣,光是吃的方麵一頓沒有兩三個菜那隻能說明這家人是剛剛搬來的,還沒有富裕起來而已,衣食住行四大方麵得到了質的提升之後,伯紀縣的百姓身體素質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再加之衛家軍的存在使得縣內的民風除了淳樸之外還崇尚武勇,隻要是夠了年齡的,人人都搶著要入衛家軍,至於那些獨生子看著昔日的小夥伴走進軍營穿上衛家軍的軍裝之餘,也不甘落於人後,衛家軍訓練他們也訓練,還找了秦老爺子說話從衛家軍裏定時抽調一些人來當教官,對於這樣的要求布楚也是哭笑不得,不過他還是樂意看到每一個伯紀縣的百姓都能通過鍛煉的方式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所以有時候就連他和趙銘都會去給這些參不了軍的靑壯們講講課,訓練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