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招考縣長:經曆很重要
往事
作者:劉永加
據報道,2014年部分省市的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有所減少,公務員熱似乎在降溫。然而在民國初期,袁世凱執政時曾舉行過幾屆全國的“公務員考試”,著實火爆了一把。他們的“國考”主要是選拔縣知事,也就是縣長。
1914年針對當時縣知事任用良莠混雜,基層吏治日益敗壞的實際,民國政府決定在全國範圍內考選縣知事,以澄清基層吏治,加強中央集權,這項活動被稱為“縣知事試驗”。
民國政府非常重視這個“縣知事試驗”,專門製定了《知事試驗暫行條例》《知事任用暫行條例》等法規條例,組織了專門的考試委員會,在全國大舉宣傳,似有廣納賢才之勢。他們出台了考試辦法,規定了報名條件,其中年齡規定必須年滿30周歲以上,對學曆也有詳盡要求。
整個知事試驗分四次考試:一、甄錄試,主考論文;二、第一試,考現行法令解釋、國家條約之大要;三、第二試,考地方行政之策問、設案之判斷、草擬文牘;四,口試,就地方民情風俗習慣及其經驗設為問答。考試實行層層淘汰製,各科以60分為及格,平均滿80分以上者為甲等,70分以上者為乙等,60分以上者為丙等,取甲乙等者依條例辦理任用,取列丙等者送入官吏講習所,畢業後根據成績再行分配。
民國政府公開召考“縣長”一事公開後,在當時可謂轟動至極,都想一試身手,謀個“七品芝麻官”光宗耀祖,最多的一屆報名者竟達到了一萬多人,和我們這些年的公務員考試比,也毫不遜色,這其中難免發生不少趣聞軼事。
嚴禁夾帶,仍有作弊者
眾所周知,“國考”事關每個考生的前途命運,考場紀律是相當嚴的。試題發下後,便有一警官舉個警示牌進來,上麵寫著“嚴搜夾袋”四字,字大如鬥。過一會兒,又有一監場委員進來說:“各位不要再有僥幸心理,昨天搜出了不少夾袋,被扣考至17人之多,諸君皆為有用之人材,千萬不可再有此等情事,自誤功名。如有夾袋,一經搜出,定行扣考,千萬留神。”
考生們開始伏案構思作答。忽然監場委員大呼:“此人有夾袋,速扣其卷,逐出之!”眾考生皆抬頭,愕然一看,是一個老先生,剛偷窺了一下小抄,就被監場一眼盯上。這位老先生還在微笑,像是不明白監場的意思,直到過來一個警官將他的卷子夾袋扣留,把他推搡出考場,老先生這才含淚而去。
另外一場考試,有一人拿到卷子後,從腰間取出一束紙抄,細字斜行,寫得密密麻麻。剛一拿出還沒來得及偷看,就被監場發現,於是來搜取。那人開始還強辯,說並非夾帶,手按著紙,不讓監場拿去。看到實在不行了,隻得和顏悅色,連連作揖,向監場哀求饒恕一次。正當他作揖之時,進來了一警察說:“先生今且去,下次再來吧。”此公才失魂落魄而去。還有一人在廁所偷閱文稿,也被巡警搜獲扣考。此後眾考生都有所警畏,再也不敢犯了。
封閉式考試,其間管麵包
每次考試,早晨五點多鍾,考生就陸續而來,都是乘人力車,年歲老少不一,衣服華樸各異,南腔北調並為一場,氣象迥別。六點多鍾開始入場,八點多鍾封門,題紙發下後,大家執筆作答。諸位考生在構思時,神態腔調迥異,哼哼嗡嗡,猶蚊子蒼蠅,還有吃吃作笑者,粗聲細氣,環繞考場。
突然,各種“好聲音”都停止了,原來到了11點供應麵包來了。這些麵包有一半夾糖,有一半夾肉,製法幹淨,夾糖的吃起來甜美,夾肉的則肉僅一片,薄如紙片,比飯館冷葷碟中物還要玲瓏漂亮。麵包吃完,則熱茶伺候。有大小解者,隨以巡警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