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演戲也會經商的民國影後
人物
作者:木蘭
抗戰勝利後,胡蝶和丈夫潘有聲在1946年3月又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恢複了往昔的恩愛關係。
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胡蝶一家遷居香港。到香港後,潘有聲和胡蝶立即重開商務活動,籌辦了興華洋行,其中一項主要業務就是經營“蝴蝶牌”係列熱水瓶。為贏得顧客,打開銷路,胡蝶傾入了全力,與潘有聲一起頻繁來往於南洋各地的展銷會和洽談會,參加各種商業應酬。業務很有起色,生意十分紅火。
胡蝶曾說過:“我和有聲雖然辛苦,但也享受著夫唱婦隨、同甘共苦、怡然自得的日子。”的確,這是胡蝶成名以來,生活得最為悠閑的日子。胡蝶覺得自己越來越離不開潘有聲了,過去的奮鬥、光榮、磨難和屈辱均已過去,今後的日子她要努力做一個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
然而,1952年,潘有聲時常感到身體不適,胃口慢慢變差,經常伴隨著上腹部的隱隱疼痛。醫生對潘有聲做了詳細的檢查和化驗之後,單獨約見了胡蝶,告訴她,潘有聲患的是肝癌,而且確診時已到了晚期。胡蝶得知幾乎暈厥。
在潘有聲住院的日子裏,胡蝶的精神備受折磨。她一直瞞著潘有聲的真正病情,每去醫院探望都裝出輕鬆的樣子,還和他計劃病愈後去歐洲遊玩療養。她想用愛創造奇跡,留住潘有聲的生命,然而死神卻依然殘酷降臨……
胡蝶整理潘有聲遺物時,在一件衣服口袋裏摸出了一張紙,上麵寫著:
“雖然你一直竭盡全力地瞞著我,但我早在你帶著紅腫的眼睛從醫生辦公室回來的那一天就猜出了一切。這麼多天來,我也像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守著這個秘密……我不願傷你的心,讓你失望,一如你想在我的臉上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的那種心情一樣。人生自古誰無死?當你讀到我這些文字的時候,我隻希望你不要太難過。我潘有聲今生今世能夠與你相親相伴幾十年,已經非常滿足了。唯一遺憾的是,這一切來得稍微晚了一些。我這輩子是一個沒有太大出息的男人,沒有給你帶來太多的幸福……”
潘有聲的去世,給胡蝶精神上很大打擊,她再也無心經商,把與潘有聲嘔心瀝血共同創建的興華洋行和熱水瓶廠盤給了他人,也結束了公司的業務。
丈夫先她而去,她始終無法擺脫孤獨和悲哀,對電影的思念一日濃似一日。此時,恰好邵氏公司向胡蝶發出了重返銀海的邀請,於是,“半是為了經濟的原因,半也是為了將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電影事業上”,胡蝶欣然應約, 在她年過半百之後,重返影壇。
1960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七屆亞洲電影節上,胡蝶主演《後門》獲得最佳女主角獎,以52歲之齡躍登“亞洲影後”寶座。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加拿大溫哥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