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周末休息,我和幾個戰友帶著鐵錘手鋸,到住地不遠的近山去尋找飛機殘骸。我們穿過密林,登上山崖,又經過滿山的芭蕉林,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路程後,看到一架機頭栽地尾巴折斷摔成幾節的敵機殘骸。這架F105戰鬥機墜毀在一片山崖的樹林之中,四周是碩大的坑和一片燒毀的樹木,黑糊糊焦土的中央靜靜地躺著雪白的巨大機身,殘骸已經支離破碎四處散落,多處顯現鋸齒和人為的折斷痕跡,看來我們已經不是先行者了,因為這架敵機是幾天前被擊落的,很多人和我們一樣親眼看到它墜落在這個方位。
我們抓緊選擇適用的原料,鋸的鋸,錘的錘,折的折,拆的拆,每個人的挎包都裝得鼓鼓的,臨走時每人還帶著一塊較大的鋁板。
我們是技術營加工連,以現有的設備和工具製作紀念品是小菜一碟。先將鋁片溶化,再澆鑄成各種型號的飛機、高炮模型;或在鋁板上裁剪、雕花、刻字,製作梳子、角尺、扳子、相框等各種日用物品和裝飾品。
由於我有些繪畫技巧,曾被委派到團部進行過短期美術培訓,又經常給連隊出板報、牆報,因此,戰友們製作好各種紀念品的毛坯形狀後,雕花刻字的任務就自然而然地交給我了,我也當仁不讓,樂意接受。我用折斷的鋼鋸條當刻刀,在各種工藝品的毛坯上精心雕刻出南國風光、旭日東升、越南鄉村、椰林碩果、苗寨樓閣、京族村姑、叢林山水和各種線條花紋,以及“將革命進行到底”“援越抗美留念”“戰鬥在越南前線”“越南必勝,美帝必敗”“學習英雄模範人物,當好五個偉大代表”等等一些當時政治性很強的口號文字。當然,還要刻上每個人的姓名和出國作戰的具體時間。
相當長的一個階段,我的業餘時間幾乎全用在為戰友們自製的工藝半成品上寫字作畫。來料加工“堆積如山”,戰友眾多,任務繁重,我隻好挑燈夜戰,不辭勞苦,右手拇指和食指磨出了血泡,手掌也磨起了一層厚厚的老繭。盡管如此,我還是很樂意為戰友們精雕細刻。這種很有意義的勞作,一直忙到我調離144團宣傳隊,趕赴支隊政治部從事新聞資料攝影為止。
轉眼快五十年過去了,當年戰友們製作紀念品時興奮的狀態,滿意的笑容,喜愛的神色,讚美的口吻,感激的心情,至今還在我腦海中浮現。美機殘骸遺留的印記裏,每個親曆者肯定都有鮮為人知的故事。無論今天和將來世界形勢發生怎樣的變化,戰略格局如何形成,敵我陣線如何劃分,中國援越抗美無私奉獻的精神是載入史冊的,這段曆史,我和我的戰友們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