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2)

《二泉映月》是一首反複吟詠、思緒深沉的敘事曲,其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其主旋律更是重複數遍,每一遍都有所延伸,在明亮的音樂區域裏的演奏更顯得活潑流暢、舒展寬廣,展現出一個充滿活力的精神世界。由於其主旋律的優美,使人欣賞後回腸蕩氣,能產生強烈的共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總之,《二泉映月》以邏輯嚴謹的結構以及對人生的深切感受,展現了古老民族的東方神韻。

曲子的開頭比較平緩深沉,有一段短小的感懷、歎息般的引子,但很快就轉為細細的訴說,恰似作者端坐在泉邊沉思往事,又像一個憂鬱的詩人在低低傾訴自己的哀愁,又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女子在月夜裏嗚咽,她在向心愛的人訴說自己的煩惱與苦悶。之後便打破了前麵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她無限的感慨之情。接著出現了新的節奏,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時而深沉,時而激揚,時而悲惻,時而傲然,時而平靜,時而跳躍,讓聽眾深切體會到這個女子的不滿、委屈和哀怨;盡管她受了委屈,但她是一個倔強的敢於抗爭的女子。在高潮凸現時,那是她最憤怒的訴說,仿佛見她銀牙緊咬、杏眼怒睜,讓人感受到一種倔強憤怒的陰柔之美。曲子深刻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與怨憤,高潮處,二胡強有力的聲音更表現了作者內心積憤的盡情迸發,深刻揭示了作者內心的複雜感受和堅強不屈的性格。

那一泓生命的泉水,波瀾在阿炳的腳下,卻激蕩在聽眾的心裏。阿炳用流血的心,拉開無邊的夜色,拉響悠遠曆史的滄桑。使曾經凋零的希望,在月光的不斷摩擦下,又搖曳地燃燒起來。看不見黑暗,是因為穿行在黑暗之中;聽不見苦難,是因為置身於苦難之中。阿炳,一個失去了用明亮的眼睛看世界的大師,卻用二胡的琴弦完整地撫摸世界,那麼,世界在他的心中,則是鬆風呼嘯,泉水激蕩。二泉中的映月啊,傷痕斑剝,慘淡無光。在迭嶂層雲之間,阿炳叩響了那扇神奇的大門。在千年的古樹之下,阿炳撫摸著聽鬆石上光潔的紋理。鬆風吹破了泉中明月,一陣悲涼襲上了心頭,滲進了琴弦,於是,他像一條沉重的河流,低沉地唱出一支和人類有關的歌。不平的弓弦往返於波峰浪穀之間,由沉思而憂鬱,由憂鬱而悲憤,由悲憤而怒號,由怒號而憧憬,如悲啼如控訴般的告訴世人,這世上隻有一種現實:黑暗下麵是命運,不甘的靈魂在扭動、在掙紮、在呐喊.。?他以弓弦訴說著,那個社會的不公平,層層疊疊地推進,將道不完的苦情話,流不完的辛酸淚彙成了源源不斷的音律,讓它們彌漫在天地之間,充盈在宇宙之內,與世界同在。?黑暗的日子結束在光明到來之時,阿炳在燦爛的陽光下把它留給民族,含笑駕鶴而去。一腔悲愁映殘月,神曲繞梁終不絕。從弦上流出的悲傷啊,使中華民族的情感成為了不朽的千古絕唱。

我常常全身心投入到這婉轉哀怨而又健康激昂的樂曲中,讓眼淚隨著音樂流淌,讓靈魂在音樂中淨化,而奮發之情也油然而生。遙想當年的月夜,阿炳臨青山幽泉,獨自演奏二胡,又是怎樣的心境?也許是我有過苦難的經曆,才會有如此感悟。《二泉映月》曲調哀怨中帶有一路平緩,低沉中帶有一腔激昂,直擊人的靈魂深處。阿炳把對生活的感受全部透過音樂反映出來,透露出一種來自苦難生活而又健康深沉的氣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對生活進行思考,對生命進行禪悟。

有時,我會在心裏情不自禁的呼喚,阿炳啊,你從歲月的盡頭向我走來,雖然你的笑容已經淡得不再為世人察覺,但是你那深凹的雙眼,依然滲透著兩汪清泉,依然飄蕩著愛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