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伏皇後(2 / 2)

“陛下說的這是哪裏話,你我夫妻一體,臣妾本應為陛下分憂的,陛下不用多說。”伏皇後輕輕搖了搖頭,一直以來都是在默默地支持著劉協,而且在宮中率先響應劉協的話,過著見不得日子,身上除了一條項鏈,是她母親送的之外,就再沒有一件首飾,每天陪著劉協吃最簡單的飯菜,而且親自打掃自己的院落,每件事都是帶頭去做,可謂是漢朝以來少有的賢淑的皇後,可惜了和劉協一樣錯生了時候。

輕輕地握住伏皇後的手,二人默默無語,好半天才歎了口氣,這個辦法也隻能解決一時,避免大軍嘩變,但是糧食還是不足一支撐趕去豫州,劉協心中的煩惱還是存在,隻是困頓於此,劉協真的是沒有辦法,被劉岩盯的太緊了。

“陛下,不如臣妾去劉岩大營走一趟吧,聽聞董白也在呢,臣妾於董後早就相識,正好去拜望一下。”沉默了一下,伏皇後忽然開口,心中打定主意去劉岩大營想辦法弄一些糧食來,或者董白就是個突破口,伏皇後自然有她的計較。

伏皇後,諱壽,豫州琅邪郡東武縣人氏,父親伏完,大司徒湛之八世孫也。初平元年,從大駕西遷長安,後時入掖庭為貴人。興平二年,立為皇後。漢獻帝被董卓挾持到長安,伏完和陽安公主的女兒伏壽應召入宮。當時漢獻帝11歲,伏壽15歲,兩人相差4歲。漢朝末年,時局動蕩,可以說伏壽自從被立為皇後後就沒過過一天安穩日子。

:"讚曰:坤惟厚載,陰正乎內美好逑,《易》稱歸妹。祁祁皇孋,言觀貞淑。媚茲良哲,承我天祿。班政蘭閨,宣禮椒屋。既雲德升,亦曰幸進。身當隆極,族漸河潤。視景爭暉,方山並峻。乘剛多阻,行地必順。咎集驕滿,福協貞信。慶延自己,禍成誰釁。”

從此可以看出,這位伏皇後其實也是一位人傑,性情端莊,尚知禮儀,可以說是一位天底下少有的賢德之後,若不是如此戰亂之際,當能母儀天下,傳世千古,於劉協相彰得益,可惜了一切都被劉岩和董白蓋住了顏色。

再說從中軍大帳裏出來,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隻留下劉協一個人在大帳裏煩悶,一直就想成為千古一帝的劉協,到如今卻需要一個女人來為他出頭,這讓劉協情何以堪,但是偏偏劉協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去做,感激伏皇後的同事,卻是更多的煩躁。

隻說伏皇後除了大帳之後,眼見天色還不算太晚,便讓人把去將孫旭喊來,並幾名將領,這才低聲囑咐道:“諸位,朝中諸公多有從眷,唯糧草無多,未免大軍嘩變,所以從今天開始,你們要讓兵卒們沒有身上潛藏十斤糧食,等糧草消耗完了,這些便是救命糧,到時候諸公的從眷必將自行散去,此時才可維持,但是此事切記不可讓陛下知曉,免得陛下心有所慮。”伏皇後眼光一轉,隻是壓低聲音道。

孫旭等人一呆,便已經明白了皇後的意思,知道皇後是為大局著想,畢竟沒有了那些下人無礙,但是大軍決不能亂,這關乎到天子的將來,沒有大軍相護,誰也不懷疑劉岩會將劉協給弄回長安,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或者直接監禁起來,根本不理會其他,也虧了伏皇後了,於是眾人也不敢遲疑,單膝跪倒在伏皇後麵前:“皇後但請放心,臣等邊思思也不敢負天子之大事。”

隨即眾人散去,卻已經開始趁著所有人都已近感謝的時候,便已經開始偷出一些糧食然後讓兵卒們藏秋來,雖然十斤糧食不多,但是有這十斤糧食就可以挨上十多天,或許就能趕到豫州,但是卻不能一下子就全偷出來,不然可是太明顯了。

等眾人散去之後,伏皇後輕輕歎了口氣,如今竟然需要算計臣民來過日子,哎,這種顛簸流離的日子又該過多久呀,從長安入宮以來,伏皇後就隨著劉協終日擔驚受怕的,還不時遇到危險,從長安遷都洛陽,又從雒陽裏給讓人攆出來,這種滋味的確不好受,自己尚且如此,天子卻又如何?

伏皇後並沒有多呆,而是喊了幾十名護衛,便備了薄禮,這才驅車朝劉岩大營而去,才走了不遠,便已經被近衛營的探馬給圍住,好在這點人手不足以讓近衛營煩惱,這才監視著送去了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