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對於水軍的野望(1 / 2)

張允當時就傻眼了,本來以為劉岩讓自己組建水煎,那是看得起自己,或者說對自己的感官不錯,本來張允還有些心潮澎湃,但是卻沒有想到劉岩忽然一盆子涼水就潑了下來,澆的張允心中冰涼,不過隨之便是一驚,因為劉岩望著他那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樣,讓張允不知道為什麼心中一跳,竟然有些畏懼,何況劉岩還籲了口氣:“張允,我要你記住一件事,我給你的是我的新軍,所以你給我好好做事,如果做得好我也不會虧待你的,雖然現在水軍隻是初創,但是將來水軍也將是新軍的一個重要的隊伍,切莫不要讓我失望,更要知道我們新軍的軍規,我不會對誰格外開恩的。”

一番話,劉岩就是要告訴張允,交給他的都是新軍將士,叫張允不要打什麼主意,不然死的很慘,就算是你要造反,新軍將士也不會跟隨的,還可能隨時隨地的擊殺他,一直以來,新軍隻有全部戰死的,還真沒有先例投降的。

不說張允怎麼想,一個張允對於新軍的意義並不大,也不會激起太大的浪花,隨著新野城的收複,接收新野城,整編降軍的人物就交給了張遼,加強防務準備迎接財貿到來的事情就交給了賈詡,劉岩還沒有強到什麼事情都自己處理的份上,沒有多久,新野城便已經恢複了平靜,新軍已經完全進入新野城。

等蔡瑁兵臨城下的時候,新野城上已經插上了劉岩的漢字大旗,讓蔡瑁當真沒有想到,新野城這麼快淪陷,但是蔡瑁除了咒罵幾句卻又是無可奈何,望著新野城傷的新軍,蔡瑁心中也開始犯愁,新軍有七千,如今占據了城牆之利,就算是他有一萬五千大軍,甚至另外的五千大軍趕到,也不一定能夠拿得下新野城。

這一戰對於新軍沒有造成多大傷害,不過隻損失了三百多人,張允便已經投降,而投降的荊州軍就有一千四百之多,當然不大半是傷兵,但是劉岩並沒有怎樣,反而安排隨軍郎中全力救治,這樣讓荊州軍安心了不少,雖然短時間之內沒有多大的戰鬥力,但是最少很平靜,不用擔心新軍會欺負他們,當然這個時候,降軍正在學習新軍的軍規,而且很是嚴格,很多事情讓荊州降軍很不習慣。

望著城外荊州大營,劉岩喝了口茶水,望向身邊的賈詡:“文和,你說在咱們怎麼對付蔡瑁這大軍?”

賈詡倒也並不著急,抿了一口水,隻是嗬嗬笑道:“大王不用著急,真正應該著急的是蔡瑁,如果蔡瑁真的掘開了大堤,那麼蔡瑁要想返回鄧縣卻是不容易,而咱們有城牆之利,加上各種防禦物資,想要攻破新野根本就不可能,再說這一次蔡瑁匆匆而來,並沒有攜帶大型的攻城器械,如果是我就不會攻城,相信蔡瑁也不會,咱們隻要防備他退走就是了。”

點了點頭,劉岩嘿了一聲:“文和,這個蔡瑁在荊州的風評可不好,當初我來荊州換糧食,本來沒這家夥的事情,這家夥卻始終從中作梗,還曾經派軍襲擊我,嘿嘿,今天有機會,我怎麼也要給他一點眼色看看。”

賈詡一呆,不知道劉岩又有什麼想法,正要問一下,卻不想劉岩倒是為他解惑了:“既然蔡瑁一時間不會攻城,那我倒想給蔡瑁來一個反間之計,讓劉表自己將蔡瑁的後路堵死,你就等著吧。”

離間之計,賈詡心中一轉,卻好像有所明悟,不由得和劉岩一起笑了,其實說起來,劉岩一直以來對蔡瑁張允的觀感就很糟糕,無論是從演義之中,還是從真實的曆史上,對於蔡瑁張允這兩個人評價都很差,所以在劉岩的記憶之中,蔡瑁張允卻是那種無義小人,這也是劉岩為何對張允那般模樣的原因。

其實曆史上,之所以對蔡瑁風評不佳的原因,多半源於蔡瑁在劉表患病時,劉琦回襄陽探視,竟被蔡瑁等人拒之門外,使父子不能相見,這種斬斷父子親情,而且在此之中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做法,讓世人不能接受,何況在後來,蔡瑁更是讓劉綜降了曹操,才落下千古罵名,當然在三國演義之中,是因為老羅對蔡瑁的不喜愛。

不過劉岩對於蔡瑁的能力還是很認可的,特別是蔡瑁在水軍上的能力,之所以劉岩想要利用離間之計,就是想讓蔡瑁投降過來,以蔡瑁為水軍都督,組建一批水軍,為將來兵進大海做準備,如果想要發展水軍,就離不開蔡瑁這樣的名將。

蔡瑁是荊州名士,自小必然受過良好的各項教育,後來做了其姐夫劉表的得力助手,十餘年間,為荊州的穩定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又能認清形勢,勸其主歸順了曹操,其人絕不是個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