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劉岩卻在為找不到魏延而鬧心,怎麼想也想不通這三千人說沒就沒了,最少到現在打聽到的消息,就是魏延自中水突圍出去,便再也不見蹤跡,這都好多天了,魏延和一千大軍卻是根本就沒有被人發現,難道是出了什麼意外不成?
不過劉岩也不會因為擔心魏延而如何,心中更擔心得失,那兩門神火炮,不會萬一落在公孫瓚的手中吧,其實神火炮倒還好說,畢竟就是一個鐵筒子,重要的是彈藥,隻要炮彈沒有落入公孫瓚的手中,那麼神火炮依舊就是一個廢物,不然墨家子弟又怎麼會千年不能施展,否則的話,隻怕這天下早就有了墨家的一席之地了。
既然有章程率近衛營跟著,劉岩相信,就算是萬一出事的話,章程絕不會讓炮彈落在敵人手中,即便是不能全部打出去,那也能及時點燃,引爆這些炮彈,但是根據消息,除了在中水用了幾發炮彈之外,就再也沒有聽見過神火炮的聲音,到底是怎麼了?劉岩心中忐忑不安的想著。
對於隋遠已經從清河撤軍的消息,著實讓劉岩心中有些煩惱,雖然無法改變什麼,但是劉岩也一定要給公孫瓚添一添堵,將幾名近衛喚進來,取出兩封信交給近衛:“馬上去吧這封信送給袁紹,信中都已經寫明白了,相信袁紹知道該怎麼辦吧。”
又將另一封信交給另一個近衛:“你去吧這封信交給張燕,嘿嘿,也許張燕會感興趣的,就看張燕的心氣有多高了,這天底下就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
隨著兩封信送出,在公孫瓚趕到高陽的時候,袁紹和張燕都接到了這封信,心中大意是說,劉岩於公孫瓚談判,達成了用清河國換取中山國的協議,此時的清河國基本在等待公孫瓚接手,而還告訴袁紹,公孫瓚因為劉和造反,已經秘密返回了涿郡,至於袁紹能不能把握戰機,這就是袁紹的事情了。
在知道了這個消息的同時,袁紹不由得大驚,但是也很欣慰,因為如果清河國原來是劉岩的地方,但是孤懸於外,自然不敢在袁紹公孫瓚身邊搗亂,而此地也作為袁紹和公孫瓚的緩衝之地,有了這地方就不用分兵了,但是此時如果落在公孫瓚手中,那麼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廣宗的糧倉,雖然說是廣宗,其實屯兵屯糧之地確實在曲周,隻是一點那廣宗北克,那定然是會引起慌亂的,而且公孫瓚就可以引兵攻魏郡,直接去打擊自己的腹地,所以清河國決不能落入公孫瓚的手中,最少也要一段時間的緩衝,自己可以調集大軍經縣廣宗青淵一線抵禦公孫瓚大軍。
就在公孫瓚派公孫越領軍一萬進駐清河的時候,而袁紹也令審配領軍五千,直接兵進甘陵,反正現在整個清河都沒有軍隊,所有的城池都是白給的,而最要緊的卻是東武城,這是清河國的咽喉位置,袁紹拿下就可以防止公孫軍南下,如果公孫瓚得到,就可以領軍攻擊魏郡和袁紹的後方,令袁紹顧此失彼。
雙方你爭我趕,最終袁紹隻是占據了甘陵貝丘,而公孫越卻是進駐了東武城,占據了廣川,至於其他的三縣,兩邊都沒有在意,當然還在在爭奪俞縣的時候小小的打了一仗,卻是袁紹軍被戰敗,俞縣落在了公孫越的手中。
再說張燕接到信之後,一時間卻是為難起來,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今公孫瓚不在冀州,自己滿是可以趁此時偷襲安平國,將屬地擴大,乃至於占據河間國也不是不無可能,但是有兩點卻讓張燕很是顧忌,其一是袁紹,其二是一旦於公孫瓚翻臉,就算是占據了安平國河間國,也會受兩麵夾擊的苦難,正如如今劉岩於袁紹一樣。
沉吟再三,將眾心腹召集來,結果倒是大部分支持於公孫瓚翻臉,畢竟如今的地盤太小,還不能完全供養六萬大軍,而且誰不願意擴大,再說雖然眼下和公孫瓚是盟友,但是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翻臉的,黑山軍有這個覺悟,公孫瓚也一樣有這個覺悟,所以雖然一起攻打袁紹,但是朔方卻還在相互提防。
但是最終,張燕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如果此時開戰的話,那根本就是自找麻煩,兩麵開戰,黑山軍承受不起,這樣的亂戰隻會便宜了袁紹,當然如果有更好的機會也不會放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