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迎接新中國的曙光(1 / 2)

第二十七章迎接新中國的曙光

茅盾回到上海,立刻被朋友們所包圍,大陸新村的家裏,擠滿了歡迎茅盾夫婦歸來的親朋好友,戈寶權、葉以群、孔另境等等,都圍著茅盾,問這問那,茅盾感慨蘇聯的發展,也感慨蘇聯作家地位之高,收入之豐。講得大家咋舌,講得大家羨慕不已。

根據當前形勢,黨中央決定把茅盾、郭沫若等無黨派知名人士陸續轉移到解放區去,第一步先去香港,作為過渡,免得國民黨在日落西山時,采取非常行動出現失蹤、綁架等暴力。黨中共的這個舉措,有力地保護了茅盾等一大批左翼文化人。在葉以群的精心安排下,茅盾秘密獨自離開上海去香港,妻子孔德沚則留在上海,放出風聲,對人說“雁冰去桐鄉烏鎮了。”半個月後,孔德沚也秘密到了香港。

1948年元旦,茅盾夫婦是在香港度過的。這次在香港,茅盾沒有孤獨感。上千的文化知名人士,在中共的安排下,齊聚在這裏,大家感到建立新中國曙光已近在眼前,都異常興奮。尤其使茅盾感到興奮的是,香港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左翼進步文化人,都可以不必忌諱,敞開心扉,大談政治。

這種寫作環境以及寫作心境,給茅盾提供了十分舒暢的條件。當時茅盾擔任了文協香港分會的常務理事,寫完《雜談蘇聯》以後,又投入相當精力,創作長篇小說《鍛煉》。

《鍛煉》是茅盾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以後,茅盾的蘇聯情結和被不斷傳來的解放軍勝利的消息所鼓舞。又寫了一篇《春天》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用預言的方式,憧憬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種種情景。但小說中的蘇聯情結影響印痕太深,似乎是蘇聯革命後的場景。小說發表後,在國內似乎反響不大,因為中國廣大讀者對蘇聯的感性認識太淺,也想象不出如此這般的情景,相反,國外的反響倒十分敏感,日本文學評論界把《春天》稱為茅盾的“幻想小說”。而茅盾後來自己則更正說:它不是我的“幻想”,而是我的“預言”。

12月下旬,茅盾得到通知,與李濟深、章乃器、鄧初民、朱蘊山、盧緒章、洪深、彭澤民、梅龔彬、施複亮、吳茂蓀、孫起孟等二十多人,於1948年除夕晚上,秘密上了香港直航大連的蘇聯船。此情此景,大家心情都十分激動。1949年元月7日,船平穩地馳入大連港,人們都蜂擁到甲板上,眺望這片神聖的自由的土地!船徐徐攏岸,岸上一大堆歡迎的人群中,眼尖的夫人孔德沚興奮地對茅盾說:“快看,聞天,聞天在迎接我們!”隨著夫人的手望去,茅盾也發現了人群中頎長的張聞天的身影,他正揮動雙手,向這些來自香港的國家精英致意!茅盾眼眶裏噙滿了淚花。

2月下旬,茅盾等三十五人終於登上中共中央派來的專列“天津解放號”,滿懷喜悅地進京。2月25日,抵達北平,在車站受到黨中央的熱烈歡迎,羅榮桓、林彪、聶榮臻、葉劍英等將領和彭真親自到車站迎接,並接到北京飯店住下。

在北京飯店住了沒有幾天,一天,兒子沈霜突然出現在茅盾夫婦麵前,夫婦倆十分驚喜!原來,沈霜已在《東北日報》工作,知道父母已來北平,便來看望父母,並告訴茅盾,姐夫蕭逸也在北平。

茅盾夫婦還未見過女婿蕭逸,隻是通信和照片上見到過。正當茅盾夫婦盼女婿來時,女婿蕭逸真的來了,他來拜見從未見過麵的嶽父嶽母,孔德沚見到女婿,想到女兒,立刻哭了起來,茅盾心情也十分傷感。茅盾十分疼愛女兒,見到這位身著解放軍服裝的英俊女婿,十分喜歡。在交談中,茅盾更確切地知道了女兒生前的一些情況,以及犧牲的經過,談到難過處,蕭逸也抑製不住自己的對愛妻的感情,眼眶裏噙滿了淚水,蕭逸表示希望能留在嶽父嶽母身邊,照顧茅盾夫婦,並打算在嶽父的指導下,把自己這幾年的戰鬥生活用小說形式再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