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個性的“遺囑網”
聊生意
作者:木公
2012年11月,曾先生在廣州出差時,不幸因車禍逝世。噩耗傳至杭州家中,他的妻子歐陽女士悲痛欲絕。曾先生是做建材生意的,經常出差,許多生意上的事情隻有他一人知情。含淚安葬完愛人,歐陽這位全職太太,對丈夫生意往來上的事情一籌莫展。令歐陽吃驚的是,丈夫去世兩天後,北京一家“網絡遺囑”網站竟聯係到她,說兩年前,曾先生在他們網站的“遺囑保管箱”內存放了一些重要信息。得知曾先生不幸離世,該網站就在第一時間,把這些資料發送給了他生前指定的第一聯係人——妻子歐陽。這份加了密的電腦文件,名為“密碼是你的生日”。歐陽用自己的生日編號解開文檔後,映入眼簾的幾行字,不由讓她淚流滿麵:“親愛的妻子,這是我備份在該網站的一份遺產清單,如果我不幸意外身亡,這些都是留給你的。遇到好人就嫁了吧,感謝你陪我走完了漫漫人生路!”下麵附有一些財務賬目,以及曾先生幾張銀行卡的密碼。通過這份“網絡遺囑”,歐陽了解到了數筆她本不知情的債務,並成功索回,避免了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此後每當她過生日,北京那家網站還都會按照他丈夫生前的遺願,準時為她快遞來一份精美禮物,和一張寫滿祝福的賀卡。“這家網站太有創意和人情味兒了!”與遺囑網打過幾次交道後,歐陽不僅被其獨特而貼心的服務深深打動,當即給這家網站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對方則回郵件表達了對曾先生不幸離世的痛惜,同時希望歐陽女士能夠早日走出悲痛。
網絡遺囑服務的推出,無疑為人生中可能發生的意外上了一道“信息保險”,填補了這樣一個特別的需求空白,每天的注冊量就達到1000多人!這麼創意的點子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呢?
2009年11月,有一次羅浩乘飛機出差。途中不知道飛機出現了什麼故障,突然顛簸得異常厲害,不一會兒就如同斷線的風箏,開始急速地垂直下落,機艙裏驚叫聲不斷。這時,空姐就給每個人發了一張紙條,讓乘客盡快把一些重要的信息寫在紙上。顫抖著手接過小紙條,羅浩的腦子裏一片空白,慌亂中他竟想不起該給家人寫點什麼。萬幸的是,後來警報終於解除了,乘客安然落地。但是這場“高空曆險記”卻在羅浩心中揮之不去。他想,如果那時真成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我該寫些什麼給家裏呢,一個人孤身在外的時候,萬一出了什麼事,我的一些重要信息如何才能讓家人知道?有沒有提供這種服務的機構呢?帶著這些疑問,羅浩回京後開始在網上搜索,卻發現這是一個尚無人涉足的市場空白。在向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做“市場調查”時,羅浩萬沒料到,他的疑慮早已在大家心裏縈繞了多年。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在遺囑網上注冊成會員後,用戶隻需花費29元人民幣,就可以得到一個容量為100M、可終身使用的“網絡遺囑保管箱”。 然後就可以將銀行賬號、保險單號、私密日誌或照片、未實現的願望、深藏心底的秘密等重要信息存放其中。從此,就像擁有了一個以備不虞的“人生黑匣子”。而且,你隨時可以憑登錄密碼,在網上對遺囑內容進行增加和刪改,避開了傳統托管的繁瑣手續。“可是,你們的網站安全嗎?萬一被黑客竊取資料,我的遺囑提前泄露了呢?”網站運營之初,經常有網友對客服人員提出這樣的疑問。“這個您放心,網站采用了多重加密技術,即使是該網站內部的工作人員,都無法接觸到用戶的信息內容,如果是被黑客惡意獲取,顯示的也隻是亂碼。除了用戶本人,和其指定的聯係人外,沒有人能打開這個虛擬保管箱。”網站如何判定當事人已經發生了意外呢?原來,用戶可以事先設置登錄頻率,若逾期沒有登錄,網站會先發郵件或短信提醒,若均無回應,網站將電話聯係用戶,委婉地確認用戶本人的生命狀態。如果依舊沒有消息,他們才會聯絡用戶指定的聯係人。一旦證實用戶已離世,在收到其死亡證明並確認真實後,網站工作人員會在公證機構的全程監督下,將該用戶的“網絡遺囑保管箱”,提交給用戶預設好的可靠聯係人。
遺囑網運營到第3個月,注冊用戶已經達到10多萬人,其中1/3成為了消費者。再用這個數字乘以29元計算,第一批用戶就為羅浩和李佳帶來了80多萬元的驚人收入。除去建站成本,以及寫字間租金和員工工資等各項開支,他們還在90天內淨賺了60萬元!望著公司網銀賬戶上的數字每天都在不斷變多,兩個守候在電腦前日夜辛勞的年輕人,終於長鬆一口氣,露出了勝利者的笑容。
截至2013年初接受記者采訪時,遺囑網的注冊用戶已突破100萬人。通過兩年多的風雨拚搏,羅浩在經曆過許多挫折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蝶戀。如今,他已經是擁資500萬元的年輕富豪。不要說成功離自己很遙遠,如果你有一顆向上的心,就像羅浩一樣勇敢地站起來,邁出雙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