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

蝸牛

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56萬顆牙齒。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是它的嘴巴,裏麵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稱之為“齒舌”。它主要以植物為食,特別喜歡吃農作物的細芽和嫩葉,所以野生的蝸牛對農作物危害較大。

烏賊

它的身體像個橡皮袋子,內部器官都包裹在袋內。在身體的兩側有肉鰭,用來遊泳和保持身體平衡。烏賊的頭較短,兩側有發達的眼,頭頂長口,口腔內有角質顎,能撕咬食物。足生在頭頂,所以又稱頭足類。頭頂的10條足中有8條較短,內側密生吸盤,稱為腕;另有兩條較長、活動自如的足,能縮回到兩個囊內,稱為觸腕,隻有前端內側有吸盤。烏賊主要吃甲殼類、小魚或其他軟體動物,主要敵害是大型水生動物。它是頭足類中最為傑出的放煙幕專家,在遇到敵害時,會噴出煙幕,助其逃生。

章魚

又稱石居、八爪魚、石吸、望潮或死牛,有8個腕足,腕足上有許多吸盤。其力大無比、殘忍好 鬥、足智多謀。它喜歡鑽進動物的空殼裏居住。愛子心切是它的一個固有習性,它對子女愛護備至,體貼入微,為了子女甚至累死也心甘情願。它有時會噴出黑色的墨汁,幫助自己逃跑,它還有相當發達的大腦。

魷魚

雖然人們習慣上稱它們為魚,其實它並不是魚,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軟體動物。魷魚體內有兩片鰓作為呼吸器官,身體分為頭部、很短的頸部和軀幹部。頭部兩側具有一對發達的眼和圍繞口周圍的腕足。目前市場看到的魷魚有兩種:一種是軀幹部較肥大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槍烏賊”;一種是軀幹部細長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柔魚”,小的柔魚俗名叫“小管仔”。

牡蠣

牡蠣,屬牡蠣科或燕蛤科,雙殼類軟體動物,分布於溫帶和熱帶各大洋沿岸水域。左殼大,略凹,固著外物,右殼小平。無絞合齒,殼麵有放射肋和鱗片層,為海產貝類中主要養殖種類,我國沿海有20多種。

密鱗牡蠣殼呈圓形,鱗片層較密,在我國沿海均有分布。增帽牡蠣殼小,呈三角形,為東南沿海重要養殖種類。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蠣的殼內,牡蠣即分泌珍珠質將外物層層包起而形成珍珠。

硨磲

也叫車渠,是海洋貝殼中最大的一種,直徑可達1.8米。硨磲一名始於漢代,其外殼表麵有一道道呈放射狀之溝槽,其狀

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因而在車渠旁加石字。硨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譽為四大有機寶石,在我國佛教中硨磲與

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珍珠也被尊為七寶。

海筍

有的在泥沙灘上掘洞穴居;有的在木材中穿洞生活;也有的能把岩石鑿成洞居住。後一種類型的海筍對港灣中岩石的建築物有一定的害處,程度雖然不像船蛆那樣普遍,但有時候也很嚴重。它們的身體呈長卵形,貝殼表麵的中部,由背麵向腹麵有一條稍微向後方傾斜的線

溝,把貝殼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稍稍凸出,後部平滑。

文蛤

具有隨水質因子變動或生長習性由中潮區向低潮區下帶移動的習性,俗稱“跑流”,即在生長過程中除能借助 其斧足移動外,還可以通過分泌透明膠質帶而隨潮流移動。移動發生的季節,主要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下旬這兩個階段的大潮期的漲潮初期和退潮末期。潮流停止後,移動即終止,文蛤潛入灘中,透明帶也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