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形動物

鉤蟲

當它與人體皮膚或黏膜接觸受皮膚溫度刺激後,會立即表現出極為活躍的鑽刺活動。一般通過毛囊汗腺孔或其他皮膚較薄處侵入人體,隨血流經右心至肺,再經氣管到達咽喉部位,隨宿主的吞咽活動,下行經胃而達小腸,在小腸內變為成蟲。

人蛔蟲

人體最常見的寄生線蟲。成蟲

寄生於人體小腸中,蟲卵隨糞便排出。除人蛔蟲外還有寄生於豬的豬蛔蟲,寄生於馬、驢等的馬副蛔蟲和寄生於雞的雞蛔蟲等。蛔蟲是世界性分布種類,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村高於城市,兒童高於成人。預防蛔蟲病應注意飲食衛生,注意飯前便後洗手。

絲蟲

人類絲蟲病的病原體,我國有兩種:斑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 魯線蟲。成蟲寄生於人體淋巴係統,通過蚊蟲傳播。其蟲體細長如線,乳白色,表麵光滑,幼蟲寄宿在中間宿主蚊體內,成蟲寄生於最終宿主人體淋巴管及淋巴結內。絲蟲病在我國早有記載,如隋唐時代的醫書中關於淋巴管炎、象皮腫及膏熱、熱淋等的描述,均為絲蟲病的曆史資料。

其幼蟲寄生於肌纖維內,一般形成囊包,囊包呈檸檬狀,內含一條略彎曲似螺旋狀的幼蟲。囊膜由二層結締組織構成,外層甚薄,具有大量結締組織;內層透明玻璃樣,無細胞。人因食入含有旋毛蟲囊包的生哺乳動物肉而染病。另外,含旋毛蟲囊包的碎肉屑也可被豬、狗、貓、鼠等食入,因此,本病也可在這些動物中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