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工,你是不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你以為沒有小黃,你能夠碰到這樣的好事嗎?我可以坦率的告訴你,沒有她你拿不下來,就算是拿下來了,生意也做不起來,信不信?”
“那是有可能,這樣吧,那邊讓小黃對經理,你四,我們三。”
“分成她四,我們三,她當經理,除了韓書記,她不給任何人洗頭,大不了多招幾個小姑娘洗頭,一開始,有你一個技師應該夠,怎麼樣?”
“可以,你同小黃說了你的打算嗎?”
“還沒有,你現在去叫她過來,我們三個人商量商量再看情況,我們先別說她四,免得她想多了。”
有戴老板和葉師傅兩個人合夥,菊珍*黃考慮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同意了。
菊珍*黃並不是沒有同感,沒有猶豫,沒有擔心,而是她在信賴韓書記的基礎上,發覺了這是自己真正飛出雞窩的唯一機會,哪怕是擔一點風險,她也要試一試。
——她不相信這個世界上就真的沒有一個好男人!
第三天,理發師小葉將他們三個人的意向,告訴了王秘書,當天下午就將那個發廊,以五萬的價格盤下來了。
於是“奇思妙剪”有了第一家分店,戴老板親自負責了分店的籌建和營業執照的申辦。
分店與總店的經營理念包括模式是一樣的,它們最大的區別是,外觀上,總店更氣派,分店很低調。總店的設備卻落後於分店。
分店第一個月沒有盈利,第二個月以後業務便節節攀升了。
什麼原因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當區委、區政府的幹部們,慢慢的發現,韓書記總是到這一家“奇思妙剪”來洗頭理發後,很多人開始將理發的中心點,轉移到了這裏。
尤其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大老板、企業家,他們也紛紛以光顧“奇思妙剪”為榮。
很多幹部倒不是為了討好“奇思妙剪”,更別說討好年輕的小黃經理,他們來這裏,更多的是為了增加同韓書記打照麵的機會,包括反映情況、彙報工作的機會。
菊珍*黃就是這樣起飛的,不排除有的人會妄加猜測,也不排除有的人會跟蹤追擊,但是他們給任何人留下話柄。
戴老板沒有收獲到期待已久的八卦新聞素材,倒是意外的嚐到了開分店的甜頭。
菊珍*黃經營管理的老師是戴老板,但是她的悟性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兩三個月以後就把分店打理的井井有條,生意是風生水起。
分店的生意出奇的好,營業額很快就趕上了總店的。總店的房租貴多了,它的利潤便比不上分店了。
不到一年的時間,小黃姑娘變成了小黃經理,到了後來,戴老板帶頭喊她“黃總”了。
黃總像換了一個人,她的膚色是越來越水靈了,穿著是愈發時髦了,整個人的精氣神有了神奇的變化。
當年的大年三十,戴老板親自開車送了葉工和“黃總”回家。
在正月與老同學們的聚會上,同那些還在讀大學的姐妹們相比,有點刻意高調的“黃總”,差不多成了姐妹們眼中的成功人士。
菊珍*黃大概也覺得開發廊好說不好聽,由此,她隻是說自己在上海做生意。她的成功和高調,讓很多人羨慕嫉妒恨,也讓兩個人憂心忡忡。
這兩個人是菊珍*黃的父母,他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更擔心女兒是不是沒走正道。他們在女兒返回上海的時候,提出來去上海看看花花世界。
其實他們自然是想看看女兒到底在幹什麼營生。
到了上海以後,父母一看見“奇思妙剪”是個發廊,他們心裏是有苦說不出的,直到玩了幾天,也看了幾天之後,他們才轉憂為喜。
黃總父母在上海玩了十幾天,韓書記沒有出麵招待他們,倒是戴老板請客的時候,韓書記過去作陪了一次。
戴老板請了葉工、王秘書、還有自己的父親作陪,韓書記沒有公開身份。
黃總父母看見女兒打交道的都是正兒八經的人,再加上對年輕的兩個合夥人印象不錯,這才歡天喜地的回家去了。
這次父母來,讓春風得意的黃總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父母在戴老板請客的時候,很認真的要求他們三個人,要低調做人。
在父母說要低調做人的時候,黃總注意到戴老板的父親,還有韓書記都點頭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