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對高義評價(2 / 2)

“遺臭萬年的,恐怕隻有杭州西湖嶽飛墓前的幾個奸臣,如果是建在他們老家,估計早已經被後人砸了。實際上,不管是建牌坊,還是樹碑立傳,都要到百年之後的。”老人也看著牌坊,沒有了笑容。

“老大哥,你的意思是說,葉如鬆的功過是非,是要等到他死了以後,還是要等到一百年以後,才搞得清楚?”遊人身邊的女人問。

“我是說過去,跟葉如鬆沒關係,建牌坊是舊社會的事情,新中國建的都是人民英雄紀念碑。”老人其實不算老。

女人好奇地接著問,“在葉如鬆的老家,人們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好官還是貪官?”

“嘿嘿嘿,好人也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葉如鬆如果是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他怎麼可能當到省委書記?好官壞官是要看對什麼人來說的,但是,他作為一個貪官,就是針對所有人的。”老人顯然經常會碰到這個問題,因此,他回答的是頭頭是道滴水不漏。

看見老人轉身走開了,高義從口袋裏麵拿出香煙,然後跟上去,“大哥,借個火,有沒有打火機?”

老人回頭摸口袋,高義馬上遞過去一根煙,“謝謝,謝謝。”

兩個人點著了香煙,高義問,“大哥,我去過葉如鬆的村裏,好像村裏人對他的印象都不怎麼好,怎麼回事?”

“他人是不壞的,不會做人,他當了幾十年的幹部,親戚朋友村裏人,包括他的兄弟姐妹,沒人得到過他的好處,大家當然有怨言。”老人說。

“葉如鬆這樣做,應該是對的,否則對別人就不公平了。”高義說。大家當了高級幹部,都去為老家服務,肯定是錯誤的。

“但是別人不會理解的,他村裏人幾乎個個都責怪他,說他為了自己高升,六親不認。這也不能說大家說錯了,他怕影響自己的前程,這個因素肯定有的。”

“你們作為旁觀者,怎麼看呢?”

“他不幫村裏的子侄,有好也有壞。總的來說,我認為還是積了德的。”老人抽完了煙,他拿出自己的煙,給了高義一根,“我的煙不好,也還可以的,現在村裏比從前富裕多了。”

“沒關係,我抽煙是從來不講究的。”高義很開心的點上了,他平時不抽煙,真的無所謂。

“我知道有一個縣,他們村裏出了一個大幹部,他很護著鄉裏鄉親的人,這個村裏的人可橫行霸道了,打架鬥毆,強買強賣,欺男霸女,把周邊搞得烏煙瘴氣。”

“哦,當地政府沒人敢管嗎?”

“當然也有人敢管,可是上麵有人打招呼了,事情往往就不了了之。最後,他村裏人越發肆無忌憚了。”

“現在還是這樣嗎?”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這既害了別人,也害了村裏的子侄輩,那個老幹部死了以後,村裏抓起來坐牢的有十幾個,還有被槍斃的。葉如鬆村裏的人,就沒有這種情況出現。

在某種意義上說,葉如鬆算是積德了。

葉如鬆是個孝子,這是遠近聞名的,每年不管多忙,他一定會抽時間回家陪陪老娘。他回家的這幾天,是不去別人家裏赴宴的,不管是誰。

別人可以來他家,他是絕對不去的。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是很難很難的,會得罪很多人,我知道。”

同老人分手後,在接下來的旅遊過程中,高義幾乎每到一地,差不多都會打聽打聽,老百姓對葉如鬆的看法。

高義當然沒有別的意思,他隻是希望作為一個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官員的葉如鬆,能夠在自己的心裏更完美一點。

盡管,最終的結果是,說葉如鬆是個好人的,與說他是個壞人的差不多。

高義自己最後,還是搞不清楚,當初葉如鬆說的,過去坐一坐,究竟是不是希望他“走動走動”。

但是,至少葉如鬆自始至終沒有任何表露,更別說給他高義穿小鞋。

高義通過走訪,更明確了一點,就是幫他給娘養老送終,不管別人怎麼說。

把葉如鬆當成了一個兄長,替兄長,替一個孝子盡孝,有什麼不可以的呢?高義堅信自己,無愧於黨和人民。

是的,不管他葉如鬆是不是瀆職,或者失查,或者在貪腐問題上,采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葉如鬆曾經是個像兄長一樣的人,這就夠了。

高義在黃山前前後後呆了四天,上級有關領導當然知道,所以,他當時的出局根本不意外。

若幹年後,胡劍秋進入了中央,擔任了中央政法委副書記,他對高義的評價是有情有義,對黨忠誠,肝膽相照。

後來,高義奉命進京,擔任了警務督察局局長、副部長,直到退休。而關於他的兒子高勝寒,則一言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