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一、蒙恬為將(2 / 2)

為的就是用優勢兵力拖垮魏軍。

當王翦率兵來到朐忍之時,這座小縣城裏空蕩蕩的,除卻當地一些不願走也走不了那麼遠山路的婦孺老幼之外,其餘青壯全都被調往了涪陵。

順利拿下朐忍之後,王翦連修整都未,就又急忙率兵向西而去,當然,是乘坐船隻逆流而上的。

朐忍西麵,是枳縣,同樣是一座小縣城,也同樣已經空蕩蕩的了。

到了這裏,王翦不得不令大軍棄船,徒步向西麵不遠的涪陵進發。

從枳縣往西,地勢開始變得起伏不定起來,而這裏的江水,水流也是十分湍急,小船根本就無法通過,故而,王翦不得不放棄船隻,選擇徒步行走。

一路上,除卻附近的幾個蠻族部落之外,王翦並未見到一絲秦兵的蹤跡。

再加上密探回報說涪陵城內雲集了上萬秦兵,王翦自然也猜到了秦國的意圖,無非就是利用堅城,來阻擊魏國軍隊。

雖然山路崎嶇,但王翦卻兵進神速,在四月份,大軍便到達了涪陵。要知道,王翦麾下這兩萬將士,可是專門為山地戰訓練而成,又豈會因為山路而耽誤行程?

再說秦國這邊,當聽說王翦率兵南下伐蜀,而李信又遠在雁門,趙高便覺得魏國國內已無大將,故而便慫恿嬴政道:“大王,眼下魏國派王賁領兵十萬北上雁門,而王翦也領兵南下攻略巴蜀,再加上劉季失勢,眼下魏國國中並無大將,微臣建議大王可發兵伐魏,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

李斯聽說之後,反對道:“啟稟大王,微臣覺得眼下並不說伐魏之機。王翦父子雖然都不在魏國國內,可魏國國內卻有著四十萬大軍,再加上魏國能臣無數,不是大秦能夠比擬的,請大王三思!”

趙高卻諷刺道:“難道這幾年李相也被魏國打破了膽?不說其他,眼下我大秦還有雄兵三十萬,又有上將李信,而如今魏國國內又有誰能夠抗衡?”

在趙高說完,嬴政也覺得此時是伐魏的大好時機,因為一旦王翦、王賁父子回國,隻怕秦國的日子會難上加難,故而便同意了趙高的意見。

一邊,嬴政下令李信領兵二十萬出重泉,東出洛水進攻河西治所臨晉,而又令年輕小將,蒙驁之子蒙恬由武成方向出發,直撲函穀關方向。另一邊,嬴政又派姚賈為秘使出使偏居江東的楚國,邀其一同討伐魏國。

蒙恬,是河西之敗之後嬴政發掘出來的一員新將領。

蒙恬出身將門,父親是被魏國刺死的老將蒙驁。

蒙恬雖然年紀輕輕,可實力卻是不容小覷,三年前便已經從軍,為秦國效力。

雖然這幾年秦國屢戰屢敗,可難得的是,在這數次敗戰之中,蒙恬卻屢立戰功,故而便從一眾新秀之中脫穎而出,也成為了嬴政全力栽培的對象。

也是因為對蒙恬極其看好,故而在同意了趙國的提議之後,想也不想,嬴政便提拔了蒙恬為一軍主將,領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