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五、渡河(1 / 2)

再說,從河西到達陰晉,中間隔著一條渭水。這就意味著,無論魏國占領了臨晉及陰晉中的任何一座城池,秦國都不得不派兵前去支援。

而秦國卻並未打造戰船。

但魏國卻有足夠的戰船,一旦魏國占據了兩座城池中的任何一個,另外一路人馬便可乘坐船隻沿大河前往,而秦國卻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做這一切。

這,便是王翦分兵的原因所在。

無論是占臨晉,還是破陰晉,隻要魏國能占據兩座城邑中的任何一個,那麼秦國依賴為屏障的大河及函穀天險,就會頃刻間成為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決定分兵之後,第二天,王翦便下令蒲阪關的三十萬大軍渡河,向河西進發。

而封陵那邊,十萬大軍在王賁的率領下,也開始積極備戰,誓要一舉拿下河對岸的陰晉。

蒲阪關對岸的臨晉,秦國在那裏駐紮了二十萬人馬,兵力上略弱於魏國。但陰晉那邊,秦國駐紮的人馬卻有十萬,與魏國人馬旗鼓相當。

不過憑借著大河天下,李信有自信憑借這二十萬人馬,能夠輕鬆抵禦王翦的三十萬大軍。

剛過辰時,蒲阪關下的魏軍將士便已經集結完畢,就等著王翦一聲令下,隨後便一鼓作氣打過大河對岸去。

而對岸的李信,也是枕戈待旦,就是在等待王翦半渡之時,奮而擊之。

旦夕間,大戰便會爆發。

站在蒲阪關頭,王翦能夠清晰的瞧見河對岸密密麻麻的大軍。不過王翦絲毫不以為意,對旁邊的傳令官道:“下令將士們上船,而後順流而下,目標:陰晉!”

“呃……”以為自己聽錯了,傳令官看向王翦,臉上滿是疑惑。

王翦笑道:“你沒聽錯,目標就是陰晉。”

得到王翦的確切答複,傳令官放在跑下城樓,帶人騎快馬向關前各軍陣疾馳而去,一邊跑一邊大喊道:“上將軍有令,眾將士登船,目標陰晉!”

對於這一軍令,陣前眾將領心中並不覺絲毫詫異。因為今天天還未亮之時,王翦便召集眾將升帳,將自己的部署一一道出。

王翦之所以到今天早晨才道出自己的真正意圖,為的就是防止秦國間諜探聽到這一消息,從而有所防備。

戰鼓擂擂,號聲陣陣!

隨著王翦軍令的下達,眾士卒在各自將領的指揮下,紛紛登上早就準備好的船隻,沿大河順流而下。

對岸駐守的秦軍瞧見這一情況,心中十分不解,急忙跑去向李信稟報。

李信聽到此消息,心中頓時大驚:“不好,魏軍的目標根本就不是臨晉,而是陰晉!本將命你為先鋒,為大軍修橋鋪路!”

前來報信的將領不由一愣:“將軍,咱們軍中並無船隻,如何渡過洛水、渭水?再說魏軍乃是順流而下,咱們隻靠兩條腿,隻怕也趕不上啊!”

李信心中卻十分鎮定:“洛水、渭水都不是什麼大河,而今又是枯水集結,河道最窄處也不過二十餘丈,隻需命人趕製出一些木筏,搭建成浮橋即可。且陰晉那邊有十萬人馬駐守,相信能夠阻攔魏軍一段時間。你趕快傳本將軍令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