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都城呂邑之外,不足一千,衣著作為炎帝後裔,以雲火紋為衣裳的呂國將士,步履蹣跚地朝著自家國都行走,一路上的呂氏族人,夾道相迎,奉送濃粥、畜肉迎接出征的呂氏勇士們。
但是,呂國將士們,一心歸營,麵見呂駱,卻是沒有接納他們遞來的美味佳肴,溫和地拒絕了。
這時,呂駱率領呂國百官,出了朝堂、內邑、外郭,亦是抵達了呂邑之外。
呂國百官和那些席卷北方、西方的呂國將士一碰麵,頓時是熱鬧非凡。
“不曾想,出征之將士,如此狼狽,吾等居於宮室之內,實在不該,過多苛責之。”一名呂氏出身的大臣,看到呂駱之弟與姒開率領歸來的士卒們,衣裳不整,歎然道:“諸位以為如何?”
“嗯……”呂駱的族父吳賀聞言,應了一聲自家同族兄弟,道:“奈何奈何,往日不可追,今後善待將士,吾薑姓大宗,必然更為蔚然壯觀。”
“的是極!”
“是矣!”旁邊一些河洛三族出身以及其餘投奔呂國的氏族、邦國同一部分呂氏出身的大臣,點零,應道。
附近的武羅等四兄弟,看到呂國的這些變化,甚為欣慰。
齊齊讚道:“呂氏並下,不遠也。”
其餘呂國諸史、司等官吏,無不言及於此。
至於,呂駱之弟、姒開,還有以呂氏為主體,其餘氏族為輔佐,組成的將士們一方,雖然損失了九成的同族,但是他們不覺得丟臉,反而很是自豪。
那是因為他們一路上,打敗了好幾個,曆代以來,都不曾打敗強敵,也側麵證明,呂國確實強大。
他們並沒有生氣,那些大臣把他們推出去,在外征戰。
相反,更多的是感激他們,令其出征,才有今日的豪氣幹雲之時。
因而,幾百歸來的呂國將士,對著呂駱等人道:“下吏拜見伯侯,諸上官吏。”
“諸位不必如此,二三子皆我呂氏英傑,代國出征,威德下,大功也。
且隨我入城,痛飲一番,論功行賞。”呂駱聽了,左右思想。
這些將士,立下大功勞,不驕傲自滿,仍然尊敬自己和百官,可堪大用。
“諾。”
自呂駱之弟、姒開到其下之士卒,皆異口同聲地道。
呂駱和百官讓開大道,讓數百呂國將士進城。
周圍的呂人,歡欣鼓舞。
“啊喔喔……”
“砰砰砰……”
“劈啪劈啪……”
呂人們,親眼見證了這些事情,哪能不高興。
是以旗幟金撥並進,呐喊、敲打碰撞之聲,聲勢浩大,周圍數夏裏都能聞之。
如此,以示慶祝。
呂駱迎接歸來的呂國將士,慶祝了數日之後,以木刻、甲骨、碑刻,記下了呂國東征西討的功績,以遺後人。
並且在這之後,賞賜了五穀百擔、武器一千、貝幣片朋,牛馬車數十等以示恩澤。
所有戰死的呂國將士,一樣不落,賞賜其家,各地鄉邑也賞賜不少。
為此,呂人更加願意為呂駱效死。
紛紛表示:“伯侯若需用卒,便是家中止一人,亦要為其盡力。”
經過這麼一次大的幹戈,呂國在呂駱的號召一下,暫時停止內外征伐,進入了休整階段,以期待人民繁衍,增加丁口,備之將來,代夏而立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