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1 / 3)

第二十五回

貴清有幸逢盛世 大雄寶殿矗中峰

中華民國時期,各方軍閥各自為政,互相爭權奪利,使得處處戰亂不休﹑民不聊生!貴清山一帶與全國形勢一樣,也是兵荒馬亂,老百姓叫苦連天。在這種情況下,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中峰、西方景自然成了人們避災躲難的好地方。據說當時饑寒交迫的人們拖兒帶女地從四麵八方湧向這裏,無論中峰的大雄寶殿,還是西方景上的“雪壑禪院”四殿一亭,處處人滿為患。傳說民國十八年(1929年)九月一天下午,有個難民生火做飯時不慎失火,燒毀了中峰寺。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據《景平王》①書中記載,民國十八年九月,景平王農民起義軍總參謀長李道士,在行軍途中奉總司令景平王之命,前來中峰寺接引他原來在此修行時結交的千餘名貧苦農民弟兄參加義軍。不料,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國民黨漳縣政府告密,縣長聞訊大驚,即帶領所謂民團的地主武裝勢力,連夜趕來包圍了中峰寺,與據守這裏的李道士等義軍隊伍展開了一場激戰。當時縣長為了達到全殲李道士等義軍隊伍之目的,不擇手段地派人偷偷上山放火,焚毀了他們賴以隱蔽藏身的中峰寺院。在這場正義與邪惡的戰鬥中,李道士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以上兩種說法雖然不盡一致,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從中峰上現存大量瓦礫灰土的現場情況分析,可以斷定當年該寺確實毀於火災。可惜好端端一座中峰寺,重建僅四百多年,不幸在火災中再次化為灰燼!

傳說陳妃娘娘當年賜給鐵牛禪師的三件珍寶:錦繡千佛衣、五方佛冠、紫金缽以及貴清十八裏等地民眾為表彰鐵牛禪師重建中峰寺功德,贈送的那件萬民衣,當時作為鎮寺之寶藏於寺內藏經塔中,每年四月初八佛誕節期間取出來陳放大佛殿外晾曬,供萬民朝拜參觀,可惜也毀於火海。僥幸“西方勝境”的四殿一亭,因斷澗深峽相隔幸免於難,至今尚存。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貴清山一帶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當家做主,日子越過越紅火。佛教聖地貴清山也獲得了新生,山中森林資源、動植物以及“西方勝景”的寺院佛像等文物都得到了妥善保護。

近年來,漳縣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領導齊心協力搞建設、謀發展,結合本縣實情提出了“生態立縣、項目強縣、工業富縣、旅遊活縣、科教興縣”的五縣戰略口號。在旅遊活縣方麵又把開發建設貴清山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相繼投放大量資金,先是修通了縣城至貴清山的公路,架通了通訊、照明線路,解決了過去交通、通訊、照明不便的問題。爾後在山上及山下的貴清峽口,分別建造了兩座高大雄偉的山門,在山頂建造了一個平坦的停車場,兩座小巧玲瓏的亭子,兩條直通峽穀的石階天梯……在這些建築物的裝點映襯下,山清水秀的貴清山變得更加雄偉壯觀!這些年來,根據傳統習俗,每年四月初八佛誕節(從初一至初八,初六為正會)廟會期間,都要在中峰上搭台唱戲,舉辦盛大的遊山活動。2005年12月22日,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批準漳縣貴清山、遮陽山②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並頒發了證書和標牌。

從2005年9月至今,漳縣縣委、縣政府精心籌備,已舉辦了四屆全國攀岩精英賽暨甘肅定西漳縣貴清山·遮陽山旅遊文化節。

首屆:2005年9月28日至29日,甘肅省“情係隴原”藝術團,相繼在漳縣一中操場和遮陽山攀岩隊訓練基地進行了精彩紛呈的慰問演出。並將遮陽山確定為國家攀岩隊訓練基地。

第二屆:2006年7月24至25日,在貴清山青瓦寺峽口舉辦了“走進貴清山大型演唱會”,演員有蔣大為﹑程琳﹑索姆旺姆等。

第三屆:於2007年6月19至20日,甘肅省民族歌舞團在漳縣一中操場和遮陽山攀岩隊訓練基地進行了精彩紛呈的慰問演出。

第四屆:2012年8月3日至4日,甘肅省民族歌舞團在漳縣體育館廣場和遮陽山攀岩隊訓練基地進行了慰問演出。

每次節日盛況都在中央、省、市、縣電視台連續播放,使得貴清山名揚天下,遊客與日俱增,旅遊業越來越紅火。

2006年10月,本傳奇初稿即將完成之際,驚喜地獲悉:漳縣人民政府為了重建貴清山中峰寺大雄寶殿,於2006年11月成立了“漳縣籌建貴清山中峰寺管理委員會”,並向縣內外各界發出籌款倡議書。

接著,喜訊相繼傳來:大雄寶殿舉行開工奠基(2007年9月18日)典禮、竣工(2008年4月12日)儀式以及大雄寶殿(如來等)佛像開光大典儀式(佛曆2554年7月9日,公元2010年8月18日)。

筆者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便搭車來到貴清山參觀。放眼望去,隻見高大雄偉﹑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巍然屹立在中峰中央,我覺得它比傳說中曾兩次建造﹑兩次毀於火災的那座大雄寶殿更加雄偉壯觀,富有靈氣!

至此,我不禁感慨萬千,心想,它不僅僅隻是佛門寺院一座普通建築物,而且還是一座象征著繁榮富強、溫馨祥和、太平盛世的裏程碑!它與筆者這部《貴清山傳奇》不約而同相繼完成麵世,並非偶然,也許這就是佛教中所說的那個“緣”字吧!為了表達我此時此刻的喜悅之情,特意以王憲《貴清十景》中的《佛界鍾聲》作為本文結尾,連同十七年嘔心瀝血編寫的這本《傳奇》,一並獻給這座傳說中第三次重建的貴清山中峰寺——大雄寶殿:

縹緲峰頭寺,深山何處鍾?

依稀來上界,逸韻入鬆風。

注釋:

①《景平王》,1997年10月30日出版發行。作者汪國砫,字擎天,1934年生,中共黨員,隴西雪山鄉四店村陽屲裏社人,原漳縣縣委黨史辦公室主任。

②遮陽山,漳縣境內與貴清山齊名的一個旅遊景區。2005年12月22日,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與貴清山同時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並頒發了證書和標牌。

老驥伏櫪 誌在千裏

——代跋

李雪蘭

文化是一個地方文明的象征。漳縣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曆史文化和現代文化,文化底蘊豐厚且博大精深。為了讓大家充分了解漳縣文化的精髓,豐富家鄉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了搭建一座讓外邊的人們知道漳縣、了解漳縣、走進漳縣、提高漳縣知名度的文明橋梁,促進地方經濟的長足發展,2008年縣文化館特意創辦了半年文學期刊《漳縣文化》。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一個癡心於文學的愛好者,懷著對家鄉文化的無比愛戀,我無怨無悔地擔負起了創辦《漳縣文化》的擔子。

與常興榮老人的相識,也是源於《漳縣文化》。縣人大的趙波同誌是《漳縣文化》的熱心讀者兼自由撰稿人。那天,他和常老到我家來做客,於是我開始知道了在漳縣有一個叫常興榮的老人,十年來如一日,一直在堅持收集有關家鄉的民間民俗資料,並把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整理成冊,成了現在的《貴清山傳奇》一書。老人60多歲,精神矍鑠,為人謙和,雖已年逾花甲,但思維敏捷,談吐儒雅,很有風度。在與常老的交談中,我知道常老1966年2月參加工作,曾先後在漳縣縣委宣傳部、縣公安局、縣人大、縣林業局等多個單位工作。擔任過縣公安局草灘派出所所長、秘書股長、縣人大政法科副科長、縣公安局副局長(正科級偵察員)、縣林業黨總支書記兼林業局黨支部書記等職務,現退休在家。老人很健談,提起貴清山老人情緒非常激動,他說:“咱們的貴清山不但山清水秀,而且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傳奇傳說。但是,它為什麼沒像華山、嵩山那樣出名呢?就是因為沒人盡心盡力去寫它、宣傳它。就如看到電視劇《寶蓮燈》人們就會想到沉香劈山救母的華山,看到電影《少林寺》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到河南的嵩山,如果我們也寫一部有關貴清山的傳奇故事,我們的貴清山一定會像華山、嵩山一樣真正的名揚天下。那時,不但貴清山會出名,我們漳縣也會家喻戶曉。”是啊,電影《英雄》,使九寨溝名聞天下,《千裏走單騎》令麗江旅遊如虎添翼,電影《山茶樹之戀》使地處神農架南麓的偏僻小縣遠安的青龍村“山茶樹之家”成了旅遊景點。我們漳縣山清水秀,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曆史文化和現代文化,文化底蘊豐厚且博大精深,我們應該好好的宣傳它,利用它……

老人的話題一下子扯到了自己的作品《貴清山傳奇》上。他說,在寫作的過程中,他也不自覺地將個人的感情和愛憎情仇融入了其中。作為一個文學藝術創作者,我自然知道寫作中如果不把自己的感情和觀點融入其中,那作品一定是架在高空的樓閣,不可能與讀者產生心靈的共鳴,不可能有血有肉,更不可能叫作品。手捧著老人厚厚的書稿,我不禁為之深深地感動——為老人那執著的精神,那不言放棄的高貴品質。看著文質彬彬的常老,聽著他對家鄉文化發展提出的一個個建議和意見,我似乎是在讀一部充滿理性的作品,他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些給《漳縣文化》踴躍投稿的作者朋友,特別是那些長年來癡心寫作、默默耕耘在文學殿堂和常老一樣年過花甲的作者朋友們,他們雖然沒有噴湧的才思、生花的妙筆,但他們筆耕不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對生命的執著。我已清楚地記下這幾個人的名字——任興國、李興華、馮國楨、李作樞、龐俊元、王懷宇……他們中還有一位叫周恒的老教師,更是以自己嚴謹的作文態度闡釋了自己做人的準則。現在,周恒老師雖然因病離開了我們,但他的作品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生前,周老師同常興榮老人、趙玉中主席一樣非常關心《漳縣文化》的創辦情況,並對《漳縣文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漳縣文化》是漳縣文明的象征,是家鄉精神文化的一麵旗子,是本土作者最好的家園。他常常勉勵我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難,將《漳縣文化》不斷改進、創新,堅持辦下去,為漳縣經濟、文化的振興和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