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說江南再議後軍(1 / 2)

事關重大,韓瑄這次特意派來了他的心腹,內閣學士李士奇。

如今大齊內閣的閣員隻有四人,按照慣例,內閣閣員滿員六人,也就是所謂的三殿三閣,皆授一品大學士,是為文官巔峰。不過偌大一個內閣,橫壓六部之上,宰執天下,不會僅僅隻有幾位大學士,在一品大學士之下還設有五品內閣學士,最多可達幾十人。

不要小看這個正五品,大學士們決定天下大事,具體去辦事的還是這些內閣學士,可謂是位卑權重。

官場上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非進士出身難入內閣,而進士出身想要登閣拜相,一般而言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入翰林養望,一條便是做內閣學士。

相比起翰林院這個清水衙門,內閣學士這種手掌實權的美差無疑成了年輕士子們的首選。

故而想要做內閣學士,本事、運氣、貴人扶持,缺一不可。

韓瑄遠離朝堂多年,原本的心腹黨羽早已被藍玉拔除幹淨,不過他畢竟是做了幾十年次輔的人,隨著他東山再起,許多被排擠出廟堂的舊部再次聚攏到韓瑄的身邊。

就拿李士奇來說,今年不過而立之年的他與韓瑄並無深交,可他的父親卻是韓瑄的門生,當年也隨著韓瑄被逐出廟堂,在官場上,師生之誼絲毫不次於父子之情,所以韓瑄可以放心地用這個“孫輩”人物。

隻是如此一來,年齡更小的徐北遊反倒比李士奇高出一輩。

兩人在徐北遊的書房見麵,李士奇畢恭畢敬地稱呼了一聲公子。

這個公子與徐公子不同,去掉了那個姓,便說明是一家人,若是徐北遊底下還有兄弟,便要稱呼他為大公子,隻是韓瑄隻有徐北遊這一個養子,所以隻稱呼公子即可。

說起來,皇帝有世襲,世家有世襲,似乎這滿天下的官員卻沒有世襲之說。

其實不然,廟堂之上最重傳承,沒了父子承繼,卻有師生承繼,老師傳給學生,一脈相承。正如宗門內的師徒關係,絲毫不遜色於父子,都說門生故吏遍天下,不管藍玉還是韓瑄,沒有那些門生們的支持,又哪裏坐得穩如今的位置。

徐北遊明白這裏麵的彎彎繞繞,自是將李士奇視為自己人,很是客氣地稱呼為李兄。

每每到了輩分問題上,徐北遊就要各論各的,如若不然,他算與當今皇帝蕭玄算是平輩,難道去做蕭知南的叔叔嗎?

客套寒暄之後,李士奇緩緩說道:“按照相爺的意思,江南軍那邊還是由禹都督出手,我們不要露麵,而且此事萬萬不能付之書梓,畢竟陳瓊就是倒在這上麵的。”

徐北遊點頭道:“說到底這還是大都督府的內務,五位左都督的位置還未完全落定,的確不好牽扯太多,這件事,我會親自麵見禹匡與他詳談。”

李士奇若有所指道:“這位禹都督雖然是武人,卻也是個雅人。”

徐北遊心中一動,笑道:“謝李兄提點。”

雅人,不就是江南士子往來交際的那一套嗎。

又言談了大半個時辰,諸事議定之後,李士奇畢竟是內閣中人,即便有韓瑄的麵子,也不好離京太久,婉拒了徐北遊留客的提議,匆匆離去。

次日,徐北遊邀請禹匡在千金樓一會。

一位是如今在江都如日中天的徐公子,一位手掌軍權在湖州一手遮天的後軍左都督,兩人自然不能像尋常客人一般在樓中私會,而是選擇了一座千金樓名下的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