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的再利用也是節能的有效途徑,其內容更多地涉及到設備專業和運營階段,同時也包括對舊建築的再利用和建築拆除後材料的循環利用等方麵。
建築的再利用。建築再利用具有巨大的潛力,今年來在國際上成為時尚。許多建築師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築再利用的設計和研究上,並產生不少優秀作品。當前,西方國家改變了工業革命之後大拆大建的做法,對舊建築進行再次利用;而我國城市的大拆大建,從環保角度來看,是很不合理、不經濟的。我國生態學家餘謀昌研究員在其著文中指出:“有學者統計,在現有的工業生產中,隻有4%左右的資源得到了利用,其餘都被廢棄了,其實這是環境汙染、資源破壞的最根本原因。”可見,人類的浪費速度驚人,節約的潛力巨大,大力提倡生態建築勢在必行。
以上的設計手法及技術措施的應用都是有實踐意義的,在現階段是能夠起到一定積極效果;但這僅是進行生態建築的初始階段。生態設計不單指對物質材料和能源消耗的合理使用;為使其發揮更有效作用,應把能源消耗完整的融合進建築構造中。
生態係統處於一種動態、活躍的狀態,生態係統之間的作用也是動態的,包括整個生物圈都是動態的、聯係的整體,它們的相互依存關係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而作為人類創造成果之一的建築係統也是動態的,建築係統將會不斷作用於其周邊環境。因此,建築師需要合理地設計建築,根據其所處的生物圈,提出生態設計理念。生態係統是生物圈中的子係統,它由有生命的及無生命的兩個組成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而人類現今生活生產活動,尤其是人類建築,正導致使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圈無機化,更使生物圈的物種單一化。長此下去生物圈有生命和無生命之間的比例將無法平衡,導致生物圈失去原有的複雜性及多樣化。因此,我們必須從平衡人類自我建築方麵出發,扭轉這種趨勢。
三、結束語
建築行業的設計師應該采用新技術、新材料的技術成果,不斷創新自己的作品。同時,我們在建築中還應該引導人們采用更加健康、生態化、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建築模式,來改善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這是建築師的社會責任。
生態係統應保持一種良性的循環發展狀態,而可持續的生態係統是正是一種可以無限保持永恒存在的狀態;我們要不斷強調保持生態係統資源的潛質,隻有這樣,生態係統才有可能維持平衡,人類才能得以延續下去。在環境承載力範圍內我們既要滿足當代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的發展要求;滿足一個國家或地區人群需求又不損害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發展要求,隻有這樣,才能實現整個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範潔群.基於生態建設的設計施工互動協作管理模式研究與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1,(05).
[2]曹式軍.淺議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J].河北林業科技,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