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遊篇2(3 / 3)

蘇東坡見了王安石後,拜伏於地,為往日錯改詩句向其謝罪。王安石沒有把那件事記在心上,他對蘇東坡說:“那時你沒見過那種景象,我沒有怪你。”隨後便問蘇東坡有沒有取來中峽水。蘇東坡令人取來水,王安石立即讓人取來盛水的甕,並開始煮水衝泡陽羨茶。過了許久,水中才略有茶色。

王安石見狀問道:“這水是從什麼地方取來的?”蘇東坡回答說:“就是從中峽取來的。”王安石又問:“你取的真是中峽水?”蘇東坡回答說:“是的。”王安石見蘇東坡仍不說實話,笑著對他說:“你又在欺騙我了。這水明明是下峽的水,你為何非要說是中峽的水呢?”蘇東坡感到非常吃驚,於是老老實實把事情經過告訴了王安石。隨後,他問王安石如何知道水是來自下峽。王安石先是告誡他說:“作為讀書人,不可以輕舉妄動。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要弄得清清楚楚。”接著,他又向蘇東坡解釋道:“上峽的水流得太急,下峽的水流得太緩,隻有中峽的水流得不緩不急。太醫院官是一位明醫,他知道我患了脘變症,所以讓我用中峽水泡茶喝。用上峽的水煮陽羨茶,味道較濃;用下峽的水煮陽羨茶,味道較淡;而用中峽的水煮陽羨茶,味道則濃淡適中。如今用你帶來的水煮茶,這麼久才見茶色,所以我知道你取來的水是下峽水。”

蘇東坡聽完王安石有理有據的分析後,感到心悅誠服,於是再次向王安石謝罪。王安石沒有批評他,反而安慰他說:“其實你並沒有罪,隻是因過於聰明而導致了疏忽大意。”

對待蘇東坡犯下的錯誤,王安石沒有嚴厲批評。他先是通過泡茶知識來讓蘇東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再和顏悅色地指出蘇東坡之所以會犯錯的原因,從而使得蘇東坡容易接受。這種批評方法自然是上策。

兄弟之失,懇切指正

在曾國藩的同年進士中,有—位叫做陳源袞的同鄉,他可以稱得上是曾國藩的諫友。

曾國藩早在1838年中進士後,就與陳源袞成了親密的朋友。1840至1845年間,曾國藩和陳源袞來往更多。兩人盡情暢談古今天下大事,探討學問、人生等諸多問題。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曾國藩和陳源袞相互幫助,坦誠相見,經常毫不客氣地直言對方的缺點、毛病。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岱雲(陳源袞)來,久談,彼此相勸以善。預言皆已所未能而責人者。岱雲言餘第一要戒‘慢’字、謂我無處不著怠慢之氣,真切中膏肓也。”又說“予於朋友,每相持過深,不知量而後人,隨處不留分寸,卒至小者齟齬,大者凶隙,不可不慎”。“我處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須步步留心”。曾國藩切實感到這位同年好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的缺點,以致發出“直哉,岱雲克敦友誼”的感歎。

當陳源袞有不當之處時,曾國藩也直言批評。陳源袞心地高傲,有時言行和常人有所不同,以致常常引起別人的誤解。曾國藩對此一針見血地指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廣交朋友,為以後好相見。你的妻子去世之後,不少朋友都送了奠帳之類的禮物,你應該回謝,但你沒有給雷鶴皋謝書。此等處很要緊,反映了為人做事的原則。至要至要,務求三思。”

陳源袞的脾氣不好,有時會因為生活中的瑣事影響到處理公務。對此,曾國藩信中嚴厲批評陳源袞:“前麵與岱雲淡時,曾稱尊嫂為陳氏功臣。近聞又奪還鐵券一次,吾不信也。果爾,則國藩臨別曾囑老岱懲忿,又忘之耶?自彼此次病後,不啻一家骨肉,故敢道及,諒不見罪。”

1845年,當陳源袞奉旨赴任吉安太守時,曾國藩感到缺少了一位好朋友。在惆悵之餘,曾國藩撰寫了一篇《送陳岱雲出守的安序》,勉勵陳源袞忘記生活中的不快,不要因為每日的惆悵影響了政事。當接到陳源袞從江西寄來的書信時,曾國藩欣喜若狂。他勉勵好友潔身自好,清正廉明為官,並回信懷念他們同在京城友好相處的日子:“計與閣下相處八年,憂戚愛憎,無一不相告問,每有稱意之言,與不可於心之事,輒先走白閣下。今遽乖分,如何可任。”陳源袞在吉安有所作為,不久即調任廣信知府。曾國藩深知自己老友的毛病,在書信中提醒他不要鋒芒畢露,以免引起別人的忌恨和不滿:“岱雲在外間曆練,能韜鋒斂銳否?胡以世態生光,君以氣節生芒。其源不同,而其為人所忌一也。”

做人的智慧

對待朋友需要剴切,不要因為是朋友就毫無原則地包容他。如果一味包容,無論對朋友還是對自己都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如果你不指出朋友的錯誤,他便無從改正,甚至不會覺得自己犯了什麼過錯;而你如果及時指出他的錯誤,也許他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你也盡到了做朋友的責任。

厚情待舊友,冷廟燒高香

【原文】遇故舊之交,意氣要愈新;處隱微之事,心跡宜愈顯;待衰朽之人,恩禮當愈隆。

【釋義】遇到多年不見的老友時,情意要特別真誠與熱情,氣氛要特別熱烈;處理某種隱秘事情時,居心要特別坦誠,態度要特別開朗;服侍身體衰弱的老人時,舉止要特別殷勤,禮節要特別周到。

“清純”之心對舊友

禪語“一期一會”,講述的是君子清純的心情。

“一期”指一生,“一會”即會麵一次。今日之會不再,這一世一度的相晤是多麼珍貴啊!送友也好,道別也好,晤麵也好,禪者對友人都抱著這番清純之心。

的確,交友需要一顆“清純”的心,尤其是老朋友,更要真誠相待。蘇東坡懷抱清純之心,坦誠對待昔日陷害過自己的舊友,終於換回了朋友的真心。

章敦是蘇東坡年輕時候的一個朋友,後來做上了宰相,執掌大權。他把持政局時,把蘇東坡發配嶺南,後又貶至海南。

後來,蘇東坡遇赦北歸,章敦卻因失勢而被放逐到嶺南的雷州半島。蘇東坡聽到這個消息,在寫給章敦的信中說道:“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驚歎。這麼大年紀還得浪跡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帶雖偏遠,但無瘴氣。”並安慰章敦把過去的事忘掉,多想想將來。

蘇東坡如此大度,章敦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對蘇東坡心存感激。

金錢易得,知己難求

湯姆開了一家電腦公司,其好友彼得暗中做手腳導致他損失了幾十萬美元。盡管湯姆把彼得告進了牢房,但他還覺得不夠。幾年過去了,他心中一直憤憤不平。彼得被保釋出來之後,覺得對不起湯姆,幾次打電話向湯姆道歉。湯姆一聽是彼得的聲音,就立刻將電話掛斷。

湯姆的妻子知道後,多次勸他放棄前嫌,更何況彼得是個電腦專家,對他的生意很有幫助。

湯姆經過深思,覺得妻子說得很有道理。然而,每次拿起電話時就會感到無話可說。

兩個多月過去了,湯姆總是處於這種矛盾中,既覺得應該原諒彼得,又感到不能。後來,他看了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告訴他:“你形成了一種心理障礙,這種障礙不僅會妨礙你與彼得的關係,也會妨礙你與他人的交往,必須積極地清除它。”回到家後,湯姆終於鼓起勇氣,給彼得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彼得明天可以到辦公室見他。

第二天他們見麵後談得很順利,湯姆決定再次聘用彼得。他對彼得說:“我相信你不會再辜負我。”

從此,彼得全力與湯姆合作。在彼得的得力幫助下,湯姆取得了許多成就。

做人的智慧

的確,交友需要一顆“清純”的心,尤其是老朋友,更要真誠相待。而真誠相待的具體表現則是嚴於律己、寬以待友。在行事過程中,盡量讓自己少出差錯;對待朋友寬厚容讓、和氣大度。有道是:金錢容易得,知己卻難求。在與老朋友相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自己的一時疏忽,讓好友變成陌生人,或給自己樹起一個敵人。

人心有喜神,天地生和氣

【原文】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釋義】狂風驟雨時刻,飛禽都會感到憂慮和惶恐不安;而在風和日麗、晴空萬裏的日子,草木都會顯得更加茂盛和欣欣向榮。可見,世間一日也不能缺少祥和之氣,同樣,人心一日也不能缺少舒暢的情趣。

心寬則安穩暢快

古時候,有個姓嚴的人很會經營產業,手下有很多於活的仆人,這些人從早到晚不停地幹活。在這些人中有一個老頭,由於上了年紀,手腳都不利索了,但是,每天也像其他年輕人一樣,一刻不停地幹活。白天他幹活累得疲憊不堪,到了晚上便倒頭昏昏熟睡。在睡夢中,他的精神暢快,夜夜都夢見自己登上了國王寶座,統領百官管理一國之事。他還夢見自己在宮廷樓台中遊覽宴樂,隨心所欲的恣意尋歡,實在是快樂無比。早上一覺醒來,老頭又接著去幹活了。有人看他年紀大了很同情他,就來安慰他,老頭回答說:“人生百年,白天和黑夜各分其半。我白天幹活,確實很苦;可到了夜裏,我就當上國王,快活無比,我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與這個老頭相比,姓嚴的老板可就不同了,他每天都盤算如何掙錢,考慮如何使家業更加興旺發達,因此身疲心勞,到晚上也照樣昏昏熟睡。做的夢與老頭截然相反,每夜他都夢見自己淪為別人的奴仆,奔走服役,樣樣都幹,主人還要斥罵杖打,受盡了淩辱欺侮。不僅如此,他在睡夢中夢話不斷,痛苦呻吟之聲往往通宵達旦。嚴氏為此十分苦惱,於是向一位智者討教,看看有什麼法子可幫他擺脫這番苦惱。那位智者說:“你地位顯赫、家財萬貫,奴仆成群,已經是富貴之人了。至於夜裏夢為仆人,苦和安逸相反複,這就是符合事物規律的人世常情。你想在醒時和睡時都兼有快樂,哪有這麼好的事啊!”

嚴氏聽了這位智者的話頓時醒悟。回去後,他放寬了手下仆役們的工作期限和進度,並把自己每天該做的事也減掉一半。果然,嚴氏在夜裏不再做夢了,覺也睡安穩了。

這說明,一個人如果有太多的心事,就會影響他的身體健康,放寬心事,生活自然會安穩暢快。

體恤部屬情,恩威並行濟

蒙哥馬利是英軍元帥,一向以治軍嚴厲著稱。但他也不是一個不近人情的人,比如,在不許軍官家屬隨軍的情況下,他會定期安排時間,讓軍官經常探望家庭。他對士兵的訓練要求嚴格,但是在緊張的訓練之後,他能夠讓士兵住上舒適的營房,吃上可口的飯菜,並能洗上熱水澡。對於手下軍官的某些嗜好,他也並不是一味反對。

一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第五軍軍部有一個軍官餐廳,軍直屬部隊的資深少校和準將們都在那裏與軍長共同進餐。由於蒙哥馬利1939年得過一場大病,此後,他滴酒不沾,並且習慣把的晚酒的人都看做是酒鬼,沒有人敢在飯前當著他的麵公然喝酒。但是,他們在餐廳外的通道上裝置了秘密小房間,晚餐前偷偷溜進去喝上幾口。他的參謀長希普森覺得這樣幹不太好,於是對蒙哥馬利說:“報告軍長,你知道我在晚餐前喜歡喝幾口。如果我在麵前接待室裏擺一個酒吧,你會不會介意?”蒙哥馬利看了希普森一眼說:“我當然不會反對,你也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不過你可別拉我同你們一起喝。”聽到軍長的回答,周圍的人頓時興奮起來,片刻之後,接待室裏就擺起了酒桌。

做人的智慧

人人都喜歡和諧的氛圍,願意在一個和諧的環境裏做事。要做到和諧並不難,隻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就會有一個和諧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