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金石部1(1 / 3)

第六卷金石部1

[李時珍說石者,氣之核,土之骨。大則為岩、岸,細則為砂、塵。其至精為金、玉,其至毒為礬、砒。氣凝,則結為丹、青;氣化,則液為礬、汞。金石變化多端:或自柔而剛,乳、鹵成石;或自動而靜,草、木成石;飛走含靈之為石,自有情而至於無情;雷震星隕之為石,自無形而成為有形。大塊資生,鴻鈞爐,

金石雖若頑物,而造化無窮。身家所賴,財劑衛養,金石雖為死瑤,而利用無窮。

【釋名】也叫黃牙、太真。[時珍說許慎《說文解字》載:黃為五金之長,久埋不生鏽,百煉不輕,生於土,故金字即像它在土中之形。

【集解】[別錄說金屑出產於益州。[弘景說金的出產,處處都有,梁、益、寧三州最多,出自水沙中,呈屑狀,稱為生金。建平、晉安也有金沙,出於石中,熔後鼓鑄為砣,如未燒熟,還必須進一步冶煉。

高麗、扶南及西域等地製成的器具,都煉熟可服。[時珍說金有山金、沙金二種,其色為七青、八黃、九紫、十赤,以赤色為足色。摻銀則性柔,試石色青;摻銅則性硬,試石有聲。《寶貨辨疑》說,馬蹄金像馬蹄,非常難得。橄欖金出產於荊湖嶺南。胯子金像帶胯,出產於湖南北。瓜子金大如瓜子。麩金如麩片,出產於湖南及高麗。砂金細如砂屑,出產於蜀中。葉子金出產於雲南。《地鏡圖》說,黃金的氣赤,夜晚有火光能引來白鼠。有的說:山上有薤,則山下就有金。凡金曾經在塚墓間以及被製成釵釧溲器等的,陶隱居稱它為辱金,不可以合並在一起煉。《寶藏論》說,金有二十種。另外,外國有五種。還丹金出產於丹穴中,體含丹砂,顏色特別赤,合丹服用,是稀世之寶。麩金出於五溪、雙江,大如瓜子,小如麥,性平無毒。山金出產於交廣南韶各山,銜石而生。馬蹄金是最精純的,二蹄一斤。毒金就是生金,出產於交廣的山石中,赤色而且有大毒,能殺人,煉十幾次,毒才除盡。這五種都是真金。水銀金、丹砂金、雄黃金、雌黃金、硫黃金、曾青金、石綠金、石膽金、母砂金、白錫金、黑鉛金,都是通過加工製成的。銅金、生鐵金、熟鐵金、輸石金,都是用藥點成的。以上十五種,都是假金,性頑滯有毒。外域的五種,有波斯紫磨金、東夷青金、林邑赤金、西戎金、占城金等。

金屑〔氣味〕味辛,性平,有毒。[珣說生的有毒,熟的無毒。〔主治〕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髒邪氣,服它成神仙。療小兒驚傷五髒,風癇失誌,鎮心安魂。癲癇風熱,上氣咳嗽,傷寒肺損吐血,肺疾勞極作用,都加小量入丸散。金漿

【主治】長生神仙。久服,腸中盡為金色。

【發明】李時珍說:金是西方之行,性能製木,故能治驚癇風熱肝膽的病。然而在古方裏很少使用,隻有服用的人才會說它。《淮南》三十六水法,也化為漿服餌。葛洪的《抱樸子》說:服餌用黃金不亞於金液,其法是用豕負革肪、苦酒煉它百遍後,就變柔軟;或者用樗皮治它,或者用牡荊酒、磁石消化成水,或者用雄黃、雌黃合餌,都能成地仙。還說丹砂化成聖金,服了它會升天成仙。《別錄》裏陳藏器也說,久服它能成神仙,其說法大都來自秦皇漢武時的傳說。豈知血肉之軀,依賴於水和糧食,哪能忍受這種金石重墜的物體,而任其久在腸胃裏!因求生而喪生,真可謂愚昧。故《太清法》說:金稟中宮陰己之氣,性本剛,服用它會損傷肌肉。

【附方】1.治風眼爛瞼。把金環燒紅,掠上下瞼肉,一日數次。2.治牙齒風痛。火燒金釵觸痛處,立止。3.治輕粉破口。凡是水腫及瘡病,以金器煮汁頻頻漱口。4.治水銀入耳。水銀能蝕人腦。用金枕在耳邊自然會流出。5.治水銀入肉。水銀令人痙攣。用金物熨它,水銀必當出來蝕金,金變成白色即可,應頻繁使用以取得療效。

【釋名】也叫白金。

【集解】[別錄說銀屑出產於永昌。[弘景說銀的出產地,也與金相同,隻是它生在土中。煉餌的方法也與金相似。永昌屬益州,今屬寧州。[頌說銀在礦中與銅相互混雜,當地的人采得,用鉛再三煎煉才製成,故稱為熟銀。生銀則產於銀礦中,形狀如硬錫。其金坑中所得的,在土石中都滲漏成條形,像絲發狀,當地的人稱為老翁須,非常難得到。方書用生銀,必得此才真。[時珍說閩、浙、荊、湖、饒、信、廣、滇、貴州各地,山中都出產銀,有從礦石中煉出的,有從沙土中煉出的。其生銀,俗稱為銀筍、銀牙,也叫出山銀。獨孤滔《丹房鏡源》記載,鉛坑中出褐色石,形如筍,打破即白,名叫自然牙,也叫自然鉛、生鉛,此中有變化之道,不能服食。《管子》說,上有鉛,下有銀。《地鏡圖》說,山上有蔥,則山下有銀。銀的氣,入夜正白,流散在地,它的精靈會變為白雄雞。《寶藏論》說,銀有十七種。國外還有四種。天生牙混雜在銀坑內石縫中,狀如亂絲,顏色呈紅色的為上品,放入火中呈紫白色,像草根的為次品。銜黑石的最稀奇,生於樂平、鄱陽出產鉛的山中,又叫龍牙,也叫龍須,是純正的生銀,無毒,是做好藥的根本。生銀混雜於石礦中,成片塊狀,大小不定,狀如硬錫。母砂銀混雜在五溪丹砂穴中,色理紅光。黑鉛銀得子母之氣。此四種為真銀。有水銀銀、草砂銀、曾青銀、石綠銀、雄黃銀、雌黃銀、硫黃銀、膽礬銀、靈草銀,都是用藥製成的。丹陽銀、銅銀、鐵銀、白錫銀,都是用藥點化的,這十三種都是假銀。外域的四種:新羅銀、波斯銀、林邑銀、雲南銀,都為精品。

銀屑〔氣味〕味辛,性平,有毒。

〔主治〕安五髒,定心神,止驚悸,除邪氣,久服輕身長年。定誌,去驚癇,小兒癲疾狂走。破冷除風。銀箔能堅骨,鎮心明目,去風熱癲癇,入丸散用。

生銀〔氣味〕味辛,性寒,無毒。

〔主治〕狂熱驚悸,發癇恍惚,夜臥不安並有譫語,邪氣鬼祟,服它能明目鎮心,安神定誌。小兒各種熱丹毒,和水一起磨後服用,功效勝過紫雪。煮水,加入蔥白粳米熬粥,治胎動不安,漏血。

【附方】1.妊娠腰痛。用銀一兩、水三升,煎成二升服之。2.胎動欲墜。用銀五兩、苧根二兩、清酒一碗、水一大碗,煎成一碗,溫服。3.風牙疼痛。用文銀一兩,燒紅漬入一碗燒酒中,趁熱漱口。4.口鼻疳蝕,穿唇透頰。用銀屑一兩,放入三升水中,在銅器內煎成一升,一天洗三四次。5.身麵赤痣。常用銀塊揩擦發熱,慢慢自行消退。

赤銅

【釋名】也叫紅銅、赤金。其屑名為銅落、銅末、銅花、銅粉、銅砂。[時珍說銅色與金相似,故字從金、同。

【集解】[時珍說銅有赤銅、白銅、青銅。赤銅出產於川、廣、雲、貴各地的山中,當地人挖山采礦來冶煉提取它。白銅出產於雲南。青銅出產於南部邊地。隻有赤銅的用途最多,並且可以入藥。人們用爐甘石煉的為黃銅,其色如金;砒石煉的為白銅;摻雜錫煉的為響銅。《山海經》說,出產銅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現在卻隻知道其中的幾座。《寶藏論》說,赤金有十多種:丹陽銅、武昌白慢銅、一生銅、生銀銅,都是不用冶煉而自生的,無毒,適宜作鼎器;波斯青銅可以做成鏡子;新羅銅可以做鍾;石綠、石青、白青等銅,都是用藥製成。鐵銅用苦膽水浸泡到生赤,再用煤熬煉至黑堅。錫坑裏的銅很大,且柔軟可以點化。《鶴頂新書》說:銅與金銀屬同一根源,都得紫陽之氣而生綠,綠二百年而生石,銅才開始生於其中,其氣稟陽,故質剛戾。《管子》說,上麵有陵石,下麵就有赤銅。《地鏡圖》說,山上有磁石,山下則有金若銅。草的莖黃秀,則草下有銅器。銅器之精,為馬和僮。《抱樸子》說,銅有雌雄。在火中尚發紅的時候,令童男、童女用水灌它。銅自分為兩段,凸起的是雄,凹下的是雌。以雌銅製成的劍叫雌劍,以雄銅製成的劍叫雄劍,人帶上它進入江湖,則蛟龍水神都會畏懼躲避。

赤銅屑〔氣味〕味苦,性平,微毒。〔主治〕治賊風反折,煎熬到很熱,投入酒中,服五合,每天三次。或者用五斤赤銅屑,將其燒紅,放入二鬥酒中百遍,如上法服用。又治腋臭,以醋和麥飯,用袋子盛裝,先刺腋下的血脈除去血,封上它,有神效。明目,治風眼,接骨焊齒,療女人血氣及心痛。五倍子同熬能染須發。

〔發明〕《朝野僉載》說,定州崔務墜馬折斷了腳,醫生取來銅末和酒給他服,於是就痊愈了,到死了十年後改葬時,看他的脛骨折斷處,還有銅縛著。

銅青〔釋名〕又叫銅綠。

〔集解〕[藏器說生熟銅都有青,即銅的精華,大的叫空綠,其次叫空青。銅青是銅器上綠色的部分,可以淘洗刮取。現在的人用醋致使銅生綠,收取曬幹後出賣。

〔氣味〕味酸,性平,有小毒。治婦女血氣心痛,金瘡止血,明目,去皮膚上紅痣。還可治風爛出眼淚,惡瘡,疳瘡,吐風痰。亦可殺蟲。

【附方】1.風痰引起的突然昏倒或癱瘓。用生綠二兩,研細,水化去石,慢火熬幹,再加入麝香一分,以糯米粉糊成丸子,如彈丸大。每一丸,分兩次服,薄荷酒送。若風痰未全好,可再用朱砂酒衝同量丸藥服。要吐出青綠色涎水,瀉下惡物,才算病愈。此方名“碧林丹”。治小兒的這種病,宜用“綠雲丹”。方子是:用銅青研末,不定量,加醋麵糊丸,如芡子大,每次用薄荷酒化服一丸,服後不久,吐涎如膠,即有效。2.爛眼。用水調銅青,塗在碗底,艾火熏幹後,刮下來塗爛處。3.頭發惡紅,不斷脫落。用油磨銅錢末塗抹即生。4.臉上黑痣。用粗草劃破黑痣,再用銅青末塗,三天不洗去,痣自脫掉。痣厚的,可再搽一次。5.走馬牙疳(骨槽風、敗血症、牙根腫痛、臭爛出血)。用銅青、滑石、杏仁等分,研末塗搽。6.口鼻疳瘡。用銅青、枯礬等分,研細敷瘡上。又方:用人中白一錢、銅青三分研細搽抹。7.楊梅毒瘡。用醋煮銅青研末,燒酒調搽。要忍痛,讓水出,次日即幹。或再加白礬,與銅青等分,研末塗。8.臁瘡頑癬。用銅青七分,研細,加黃蠟一兩共熬。另取厚紙一張,鋪塗熬汁,兩麵墊一層紙,然後再貼到患處,以出水為好。亦治楊梅瘡毒及蟲咬。9.痔瘺。見後麵蜜陀僧條。10.蛇咬傷。用銅青研細敷之。11.百蟲入耳。用生油調銅青滴入。12.頭上生虱。用銅青、明礬,共研細,揉入發內。

【釋名】又叫青金、黑錫、金公、水中金。

【集解】[頌說出產於蜀郡平坦的沼澤,現在有銀坑的地方都有它。

[時珍說鉛生於山洞的石頭之間,人們挾著油燈,進入到數裏深,隨礦脈上下曲折斫取。其氣毒人,如果連續幾月不出,就會皮膚萎黃,腹脹不能吃食物,多數會致病而死。《地鏡圖》說,草青莖赤,其下多半有鉛,鉛錫之精為老婦。《寶藏論》說,鉛有幾種:波斯鉛,堅硬色白為天下第一。草節鉛,出於犍為,是鉛中的精華。銜銀鉛,是銀坑中的鉛,內含五色,都很好。上饒樂平鉛,次於波斯、草節。負版鉛,是鐵苗,不可用。倭鉛,可以勾金。《土宿真君本草》說,鉛是五金的祖宗,故有五金狴犴、追魂使者之稱,是說它能伏五金而死八石。雌黃是金的苗,然而其中有鉛象,是黃金的祖先。銀坑有鉛,是白金的祖宗。信鉛雜有銅,是赤金的原祖。與錫同氣,是青金的原祖。朱砂伏於鉛而死於硫,硫戀於鉛而伏於硇,鐵戀於磁而死於鉛,雄戀於鉛而死於五加。故金公變化最多,一變成胡粉,再變成黃丹,三變成密陀僧,四變就成了白霜。《雷氏炮炙論》說:令鉛住火,須仗修天;如要形堅,豈忘紫背。注釋道:修天,指補天石;紫背,是天葵。

【氣味】味甘,性寒,無毒。

【主治】鎮心安神,治傷寒毒氣,反胃湮嘔噦,被蛇蜴咬傷,用它烤熨。療甲狀腺腫大,鬼氣疰忤。銼為末,和青木香,敷瘡腫惡毒。消頸淋巴結核,癰腫,明目固牙,黑須發,治實女,殺蟲墜痰,治噎膈、消渴、風癇,解金石藥毒。

黑錫灰

【主治】積聚,殺蟲。同檳榔末各等分,五更米湯飲服。

【發明】[時珍說鉛秉承了北方癸水之氣,陰極之精,其體重實,其性濡滑,其色黑,內通於腎,故《局方》中黑錫丹,《宣明》中補真丹都用它。得汞交感,就能治一切陰陽混淆,上盛下虛,發為嘔吐眩暈,噎膈反胃危險的各種疾病。所謂鎮墜之劑,有反正的功效。但性帶陰毒,不可多服,恐會傷人心胃。鉛性還能入肉,故女子用鉛珠耳,即自行穿孔;實女無竅的,用鉛作鋌,逐日就會穿隙,久了就會自開,這都是前人所不知道的。鉛變化為胡粉、黃丹、密陀僧、鉛白霜,其功效都與鉛相同。但胡粉入氣則分解,黃丹入血也會分解,密陀僧鎮墜下行,鉛白霜專治上焦胸膈,這是不同之處。方士還鑄成梳子,梳須發會使須發光黑,或用藥煮過,更好。

【附方】1.明目、固牙、烏須發。用鉛半斤,熔成汁,趁熱加桑條灰,同時以柳木攪拌,使成沙狀細末,再篩過,用篩取的細末揩牙,揩後漱口,即用漱口水洗眼,有明目、固齒、烏須發之效。2.腎氣攻心,奔豚喘急,麵黑欲死。用鉛二兩、石亭脂二兩、木香一兩、麝香一錢。先把鉛熔化,加入石亭脂,急炒。焰起時,含醋噴。炒畢,傾入先掘好的地坑中,蓋好。等冷後取出研細,再加米飯,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二丸,熱酒送下。或身上出汗,或通便通氣病即愈。如大便還不通,可再服一丸,加玄明粉五分同服。3.婦女血氣。冷痛攻心,可照上方服藥。4.風癇(口吐白沫,翻目抽筋)。用黑鉛、水銀、結砂、南星(炮過)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糯米飯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按年齡一歲服一丸,乳汁送下。

5.反胃、呃逆。用黑鉛熔成汁,冷後,以柳木捶研成粉。取一兩,加醋一升,放在砂鍋裏熬成膏子,再加蒸餅末少許,捏成小豆大的丸子。每服一丸,薑湯送下。

6.多年反胃水上。用鉛二兩、石亭脂二兩、鹽鹵汁五兩。先燒鉛,以鹵汁淬過,再與石亭脂同炒,等到氣焰時,挑在水上,焰止,研勻,加蒸餅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石蓮幹柿湯送下。7.消渴煩悶。用黑鉛、水銀等分。結如泥後,常含黃豆大一團,把口水吞下。8.水腫。用鉛五兩、皂莢一個、酒二鬥,煮開六次,常常飲之,至小便暢通,達二三升,腫即消。9.小便不通。用鉛銼成末,取一兩,用生薑半兩、燈心一握,井水煎服。服藥前,將炒蔥貼在肚臍上。10.突發咳嗽。用爐中鉛屑、桂心、皂莢等分,研細,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忌食蔥。11.瘰鬁結核。用鉛二兩,在鐵鍋裏炒,取其黑灰,調醋塗,用舊帛蓋之。注意勤換藥,讓惡汁流出。如此半月,不痛不破,內消為水而病愈。12.背癰。用鉛一斤、甘草(微炙)三兩。先取酒一鬥,浸甘草,然後把鉛熔化投入酒中。等鉛冷凝,又取出再熔再投,如此九次,去滓飲酒,醉臥即愈。13.砒霜中毒(煩躁如狂,心腹疼痛,四肢發冷)。用黑鉛四兩,磨水一碗灌服。14.硫黃中毒。用黑錫煎湯服。15.輕粉中毒。用鉛五斤打壺一把,裝燒酒十五斤、土茯苓半斤、乳香三錢,封固,重湯煎一晝夜,埋土中,出火毒。每日早晚喝數杯,用瓦盆接小便,可見尿中有粉狀物。服至筋骨不痛乃止。

鉛丹

【釋名】也叫黃丹、丹粉、朱粉、鉛華。

【集解】[弘景說即現在熬鉛所作的黃丹。[時珍說炒鉛丹的方法為:用鉛一斤,土硫黃十兩,硝石一兩。把鉛熔化成汁,下醋點,滾沸時下一塊硫黃。一會兒又下少許硝石。法定,再點醋,再依前法下少許硝石、硫黃,等到成為末,就能製成鉛丹了。

【氣味】味辛,性微寒,無毒。

【主治】治吐逆反胃,驚癇癲疾,除熱下氣,煉化還成九光。久服通神明。止小便,除毒熱。煎膏用,可止痛生肌。鎮心安神,止吐血及咳嗽,敷瘡長肉,治湯火瘡。染須發。治瘧疾、食積。墜痰殺蟲,祛除忤惡,止痢明目。

【附方】1.消渴煩亂。用鉛丹一錢,新汲水送下。服藥後,宜吃蕎麥粥。2.吐逆不止。用鉛丹四兩,加米醋半斤,煎幹,在炭火中煆紅,冷定後,研為末,和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湯送下。此方名“碧霞丹”。3.小兒吐逆水。用鉛丹研末,加棗肉搗勻,做成丸子,如芡子大。針挑一丸,在燈上燒過,研為細末,乳汁調服。此方名“燒針丸”。另一配方:在燒針丸的藥方中加朱砂、枯礬各少許。4.反胃氣逆。用鉛丹、白礬各二兩,生石亭脂半兩。先把丹、礬兩藥放在坩堝裏,燒炭煆紅,放冷兩天,再加入石亭脂,共研為末,和米飯少許,捏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日服十五丸,米湯送下。

5.赤白泄痢。把棗肉搗爛,加入鉛丹、白礬等分,各如皂角子大,再加米飯少許,和成團丸,如彈子大。以鐵絲穿團丸,在燈上燒透,冷後研為細末,米湯衝服。又方:鉛丹,炒成紫色,加入炒黃連,各等分。研細,加糊做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甘草湯送下。6.妊婦腹痛下痢。用烏骨雞蛋一個,殼上開小孔,讓蛋白流出,單留蛋黃。從孔口裝進鉛丹五錢,攪勻,外用泥封好,放在火灰裏煨幹,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7.吐血、咳血。用鉛丹一錢,新汲水送下。8.寒熱瘧疾。用鉛丹、百草霜等分,研細。發病之日,空腹服三錢,米湯送下。兩服可愈。加飯或蒜做成丸藥吃,也有效。又方:鉛丹一兩、恒山末三兩,和蜜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清晨吃一次,病將發未發時吃一次,有效。又方:鉛丹(炒過)二兩、獨蒜一百個,共搗成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九,空腹服,長流水送下。瘧發過兩三次後才服藥,最見效。此方亦可治痢疾。9.小兒瘧,壯熱不寒。用鉛丹二錢,蜜水送下。如兼惡寒,則以酒送下。此方名“鬼哭丹”。10.風癇。用鉛丹二兩、白礬二兩,分別研細。取兩塊磚鋪地上,磚上墊紙七層,紙上鋪丹,丹上輔礬。周圍架柳木柴焚燒,約燒完柴十斤,即停燒待冷,取藥合研。每服二錢,溫酒送下。此方名“祛風散”。11.客忤中惡(此病病像是:人行路上,忽然心腹絞痛,脹滿氣衝;或突然倒地,四肢冰冷,甚至不救)。用鉛丹一小茶匙,調蜜三合灌下。12.一切目疾(凡目疾,翳障而伴有昏花現象者可治,可障而無錯花感者不治)。用蜂蜜半斤,在鉛鍋中熬成紫色塊,放入鉛丹二兩,水一兩,再煉至水氣全盡,倒在一塊絹布上過濾。取濾下的細粉,裝在瓶子裏,埋地下二十天,才取出點眼。每日點七次。如藥粘眼不開,則洗了重點。又方:鉛丹蜂蜜調勻,攤布片上,貼太陽穴。治赤眼痛有效。又方:鉛丹、白礬,等分研末,點眼。又方:鉛丹、烏賊骨,等分為末,加蜂蜜蒸後點眼。治眼睛紅久生翳。又方:鉛丹半兩,調鯉魚膽汁成膏,點眼。治眼生珠管。又方:鉛丹、輕粉,等分為末,吹少許入耳內。左眼病,吹右耳,右眼病,吹左耳。治痘疹生翳。13.小兒重舌(舌腫厚)。用鉛丹一粒,如黃豆大,放在舌下。14.小兒口瘡糜爛。用鉛丹一錢、生蜜一兩,調勻,蒸到黑色,用雞毛蘸取搽瘡上。15.腋下狐臭。用鉛丹加在輕粉中,以口水調和,經常搽腋下。16.蠍子蜇傷。用醋調鉛丹塗。17.刀傷。用鉛丹、滑石等分,敷傷處。18.外痔腫痛。用鉛丹、滑石等分,研細,新汲水調塗。一天塗五次。19.臁瘡。用鉛丹一兩,黃蠟一兩,香油五錢,熬成膏子。先以蔥椒湯洗患處,然後貼敷藥膏。又方:鉛丹,水飛過,再炒過,取一兩;黃檗酒浸七日,焙幹,也取一兩;另取輕粉半兩。分別研為細末。先以苦茶洗瘡,隨用輕粉把瘡填滿,再敷上鉛丹,外層則用黃檗細末攤成膏貼上,不要揭動,幾天即見效。

【釋名】也稱賀。

【集解】[時珍說錫出於雲南、衡州。許慎在《說文》中說,錫,處在銀鉛之間。《土宿本草》說:錫受太陰之氣而生,二百年不動則成砒,砒二百年才生錫。錫稟陰氣,所以它的質地柔軟。二百年不動,遇太陽之氣就成銀。現在的人把酒裝在新錫器內,浸漬時間長了能殺人的原因,是因砒能化錫,年月尚短,便被取用,其中蘊含有毒的緣故。又說:砒是錫的根。銀色而有鉛的質地,五金之中惟獨錫最容易製,失其藥則為五金之賊,得其藥則為五金之媒。《星槎勝覽》講:滿剌加國的人,在山溪中淘沙取錫,不用煎煉就能製成塊,名叫鬥錫。

【氣味】味甘,性寒,微毒。

【主治】惡毒風瘡。

【發明】[時珍說洪邁的《夷堅誌》講,汝人多患大脖子病。地饒風沙,沙入井中,飲其水則甲狀腺腫大。故金房一帶的人們用錫為井欄,都夾錫錢鎮之,或者沉錫於井中,才免除了該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