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火部(1 / 3)

[李時珍說水火養民,而民也賴此生存。太古燧人氏上觀下察,鑽木取火,教民熟食,使民沒有腹疾。聖王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則古先聖先王之於火政,天人之間,用心很切。今撰火之切於日用者,並為火部。

陽火、陰火

【集解】[李時珍說火為五行之一,有氣味而無質料,在天地間創造化育,主宰萬物生殺,顯露仁慈而隱藏功用,可謂神妙無窮。我時常演繹思考,五行中,其餘皆隻一類,惟火分為兩類。二者,即陰火、陽火。火又分三綱,十二目。所謂“三綱”,即天火、地火、人火。十二目中,天之火四目,地之火五目,人之火三目。試著分析,天之陽火有二:太陽為真火,星精為飛火(它們把萬物都照得通紅,降則有災,俗稱“火災”)。天之陰火有二:龍火與雷火。地之陽火有三:鑽木之火、擊石之火、戛金之火。地之陰火有二:石油之火、水中之火(江湖河海,夜晚動則有火。有人說,水神夜出,則有火光)。人之陽火有一:丙丁君火(心、小腸,為離火),人之陰火有二:命門相火(起於北海,即坎火,遊行於三焦,寄位於肝膽),三昧之火(純陽,即乾火)。合起來,陽火有六,陰火有六,共十二目。諸陽火遇見草木則燃燒,可用濕物降伏,可用水滅。諸陰火不焚草木而流於金石,遇見濕物則火焰愈烈,遇水則更顯熾熱。以水去撲,則光焰衝天,水窮方止;以火去逐,以灰去撲,則的性自消,光焰自滅。所以,人如果善於反觀自身,上體察於天而下檢驗於物,則君火相火、政治從治之理,思考已經過半。此外又有蕭丘之寒火(蕭丘在南海中,上有自然之火,春生秋滅。生一種木,小而焦黑。引自《抱樸子·外篇》。陸遊說,有火山軍,他們種地的時候,如果鋤頭挖得深些,則有烈焰,但不妨礙種植。此亦寒火),澤中之陽焰(狀如火焰,從水麵升引自《素問·王冰注》),野外之鬼磷(其火青色,形狀如炬,或聚或散,俗稱“鬼火”。有人說,它們是諸血之磷光),金銀之精氣(凡金銀玉寶,皆夜有火光),它們似火而不能焚燒外物。至於樟腦、猾髓,皆可水中發火;濃酒、積油,得熱則火自生(燒酒、醇酒,得火則自己燃燒。油滿百石,則火很快自生。油紙、油衣、油鐵,遇到高溫,皆自然生火)。南荒有厭火之民(該國鄰近黑昆侖,國人能食火炭),食火之獸(《原化記》中說,禍鬥獸,形狀如犬而食火,呼氣亦為火,能燒人屋);西戎有食火之鳥(駝鳥,見禽部)。火鴉蝙蝠,能食火焰、濃煙;火龜火鼠,生於有火之地。此為五行物理之常識,初聞者視為怪異,是因為沒有明白此中道理。又有高人,入水不沉,入火不焚,入金石無障礙,行走日、月下而無影。此人,與道合一,不知其名,稱之“高人”。蔡九峰隻言木火、石火、雷火、水火、蟲火、磷火,似未說盡。[震亨說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陽動而生變,陰靜而融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它們各有一種特性。惟火有二:君火,即人火;相火,即天火。火內陰而外陽,主動,故凡動皆屬火。以名而言,形、氣相生,配於五行,故謂之君;以位而言,生於虛無,守位稟命,因其動而可見,故謂之相。天主生物,故運動恒久;人有生命,亦當恒於運動。運動,是相火之行為。那些見於天下的火,出於龍、雷則為木之氣;出於海則為水之氣;體現於人,則寄於肝腎二部,就是肝木、腎水。膽,為肝之腑,膀胱為腎之腑,心包絡,為腎之配備。三焦以火得名,其中下焦司肝、司腎,皆屬陰而下者。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天之火生於木,而木以地為本。因此,如果雷不潛伏、龍不蟄藏、海不依附於地,則雷不能轟鳴、龍不能騰飛、海不能漾波。雷鳴、騰飛、漾波,動而為火。肝腎之陰,都具相火,人與天相同。但東垣認為,火是元氣之賊,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為什麼?周子說,是神發出的通知。五性感察外物而萬事呈現。有通知後,五者之性,感物而動,即內經五火。五性中飛揚穴之火,與相火相扇,則出現妄動。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君火之氣,《經》稱之為暑、濕;相火之氣,《經》稱之為火,大概表示其暴悍酷烈甚於君火。故說,相火為元氣之賊。周子又說,聖人堅持中正仁義而主靜。朱子說,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然而人心總是聽從天命。那麼,人心聽命而又主之以靜,則五火之動皆在中部,相火惟有補益造化,以作為生生不息之運用,有什麼賊?有人說,內經隻是從六氣言火,並未言及髒腑。岐伯曆舉病機一十九條,有五條屬火:諸熱瞀瘛;諸逆衝上;諸躁狂越;諸禁鼓栗,如喪神守;諸病浮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劉河間說,諸風掉眩屬於肝,為風火;諸氣鬱繞屬於肺,為燥火;諸濕腫滿屬於脾,為濕火;諸痛癢瘡屬於心,為鬱火。這些火之成為病,皆出於髒腑。如果不加選擇,以暖溫為君火,日用之火為相火,那麼我們就不能責怪後人中的聾者、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