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伯伯的鋼琴,一定彈得很棒吧!”
“那當然!匹愛費先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音樂家。”
“爸爸,那他從什麼時候開始練琴的?”
“就像你這麼小的時候。”匹愛費接過話來說。
“嗯!那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學喝酒的?”
匹愛費爾一聽愣住了,心想這孩子怎麼問這個問題。
“我覺得,在喝酒方麵你也是個天才!”小貝多芬的話,讓兩個愛喝酒的人開懷大笑起來。
匹愛費爾老師的生活方式,正和他父親約翰一樣。大致每天總得喝到夜裏十一、二點之時,才和約翰從酒店回來。他們把睡得香甜的小貝多芬,從床上叫起來,要他去彈琴。
這時,小貝多芬已經9歲了。以前父親要他整夜彈鋼琴,他經常吵著哭著,大發脾氣。現在,他的脾氣已經好得多了。而且匹愛費爾的本領的確比爸爸高明幾倍,而且也願意認真地教他。所以,這時,他倒覺得比從前快樂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匹愛費爾不會像父親那樣拿鞭子打他。
“路德維希對音樂實在是有天分,小小年紀,鋼琴彈得如此出色,這實屬罕見。” 匹愛費爾有時忍不住誇獎。
小貝多芬聽到如此誇獎,有些自負地說:“老師還不知道吧,早在一年前,我就參加過科隆的音樂會呢!並且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那是由於你那時年齡尚小,大家才會另眼看待你。真正的天才,是靠刻苦地訓練得來的。所以,你必須廢寢忘食不可。同時,鋼琴、小提琴等樣樣都要學,歌也要唱得好,甚至作曲也要學好。”
小貝多芬聽了這番話,低頭深思起來。在小貝多芬看來,成為一個音樂家,無非是好讓媽媽過得好一些。於是,他更加努力地學習彈鋼琴。
匹愛費爾先生在音樂方麵的天分,的確出眾。然而還不到一年,他就離開了波恩,又開始了他的飄泊生活。
小貝多芬沒忘記過這個流浪的老師,後來當匹愛費爾先生風燭殘年,身陷困境時,小貝多芬得知後,多次送錢、送物,來報答他的教導之恩。
找到合適的老師
那時候在波恩還沒有什麼音樂專科學校,多半是請私人先生來教,象我們中國過去拜師一樣。約翰幾年來已把自己的本事全部教完了,再也沒什麼值得貝多芬學的了。他隻好請比他本領高的樂師或是貝多芬祖父的朋友來教,這些人往往教不了多久,就感到力所不及,因為貝多芬特別聰明, 進步太快。約翰隻好另請高明。
在這一段時期,這些老師走馬燈似的在貝多芬身邊轉來轉去,每個老師都認為貝多芬很有天才,可是人人都覺得力不從心。
就連貝多芬的父親都看得出來,這些人都不足以把已經顯露出過人才華的貝多芬培養成音樂天才。更何況,這些老師中最有作為的洛凡提尼又英年早逝。能讓自己的心血和兒子的才能就此付諸東流嗎?
直到有這麼一天,小貝多芬遇到了一位真正適合自己的老師,這就是聶弗,他不僅教貝多芬彈奏的技巧,還教他如何做人的道理。貝多芬終生感激這位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師。
聶弗,是格羅斯曼-赫爾默恩協會樂隊的指揮。雖然還不到30歲,可是,在指揮歌劇方麵來說,不論在菜比錫還是在德勒斯登,人人都知道他是位指揮好手。不止這些,他還會作曲。他早已出版了24支奏鳴曲、歌曲及頌歌等好多作品。
1781年年底的某一天,貝多芬由父親帶領,參見了這位年輕的音樂大師。從此,他的音樂生活揭開了新的一頁。
小貝多芬一到,聶弗就要他坐到鋼琴旁邊去,要他彈奏巴哈的鋼琴曲。小貝多芬用他非常有力的手指,專注地非常熟練地彈了一曲。
“不錯,不錯。”聶弗一邊點頭,一邊止不住地誇獎。
“難得!難得!真是難得!這樣高的天分,實在令人驚訝!現在,再挑一首即興彈一彈。”
聶弗這麼一說,小貝多芬彈得更有勁了。
“好了,你是天才!如果努力,你會是第二個莫紮特!”
這時約翰再三懇求他收下貝多芬這個學生,聶弗雖然自己每天都很忙,但是看到貝多芬這樣的天才,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約翰的請求:“好吧!從明天起讓他到我這裏來上課吧。”
聶弗給貝多芬上的第一堂課,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就因為這一堂課,才第一次有人真正看到了貝多芬那尚未盡情發揮的音樂天才,真可謂“慧眼識英雄”。
當這堂音樂課結束,貝多芬離去後,聶弗就興奮而又不無“妒意”地對妻子說:“他是個天才,就和以前世界上幾百年才出現一個的天才一樣。”隨後,又對貝多芬父親的愚昧及其以往老師的淺薄表示憤慨。他決心以自己的方式把貝多芬調教成音樂大師。為此,他為貝多芬準備了係統的音樂理論課程。
不過,聶弗可是一個非常嚴厲的老師。盡管小貝多芬已經累得精疲力竭了,但是,如果發現一點不滿意的地方,就要嚴厲地訓斥一番。
在小貝多芬學習通奏低音、鋼琴演奏的同時,聶弗開始將樂理知識排入了貝多芬的課程表。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音樂是通過聲音塑造的形象,是表達人類思想感情的一種形式。
真正的音樂能表達文字所不能表達的內容。在音樂麵前,文字可以說隻是一種可憐而貧乏的工具,它是出於人們相互理解和共同需要而產生的。可音樂呢,僅僅幾個音節,幾個短短的聲響,就能使人們震驚、感傷、舒暢、激動。人類內心裏每一種微妙的情感,它都能生動地展現、表達出來。
聶弗先生這些深入淺出的講解,是小貝多芬從未聽過的。他開始被聶弗先生那淵博的學識、親切的談吐和閃光的人格力量所傾倒。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聶弗先生成了貝多芬最盼望見到的人。
另外,貝多芬也十分高興,因為經常到老師這兒,他就可以少受一點父親的管束了。他每天按時到聶弗老師家裏上課,師生之間處得十分融洽。
聶弗挺喜歡這個倔強又有些憂鬱的小孩,從心裏產生了一種憐愛,他對貝多芬說:“孩子,我要教你鋼琴、提琴,還有風琴。作曲也要學。”
聶弗同約翰的教法顯然不一樣,他先從基礎講起,循序漸進,逐步由淺入深。教彈奏方法也講樂曲的內容,休息時還給他講關於音樂家的故事等。貝多芬此時才眼界大開,真正感到音樂的魁力。他在聶弗老師的教導下,演奏技藝飛速地長進。
一天,師生兩個聊了起來,聶弗問貝多芬:“路德維希,你學音樂是為了什麼?”
“當音樂家,當有名的音樂家。”貝多芬不加思索地回答了老師的提問。
“很對,可是當有名的音樂家又是為了什麼呢?”聶弗把問題又深入了一步。
貝多芬想了一想說:“爸爸經常告訴我的是成為一個大音樂家,可以掙得很多的錢。我並不同意他的說法,可究竟為了什麼?嗯!這個問題我也沒想清楚。”對這個既簡單又十分複雜的問題,10歲的貝多芬確實難以說清楚。
“孩子,”聶弗鄭重起來,一臉嚴肅的神情,“你要時刻記住,要用音樂弘揚人類的美德,戰勝邪惡。對遭受不幸的人們給予同情、溫暖,使他們得到安慰。千萬不能為了金錢、名利,讓音樂成為權勢者的奴仆,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小貝多芬聽懂了,這次談話在他的心上深深地打上了烙印,這個觀念影響支配了他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傲然屹立,不隨波逐流,追求真理、正義,追求真善美的藝術境界,就得益於這位良師很大的影響,是聶弗老師給他上了人生的第一課。
從這以後,小貝多芬和聶弗變成了忘年交,並把他當作自己的良師益友。因為聶弗不僅是在培養一個音樂家,更沒有忘記他是在培養一個人。
在授課過程中,師生間既以誠相待,卻也時常發生衝突。對於貝多芬,聶弗一方麵看到了他超人的才能和許許多多的優秀品質,同時也能洞悉他性格中的種種弱點甚至缺陷。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把這個暴躁而又高傲,並且性格上多少有些分裂症狀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偉大的、頂天立地的人物。
為了這一目的,聶弗的教育方式有揚有抑,誇獎和批評雙管齊下。尤其是對貝多芬作品中那些粗淺和庸俗的東西,從不姑息遷就。而讓貝多芬那顆孤傲的心接受別人意見又談何容易?於是師徒之間也不斷產生摩擦、爭執甚至於敵視。
貝多芬就曾向友人抱怨聶弗對他的一些初試之作給予了過分尖銳的批評。但當他冷靜下來,就能感受到老師那顆真誠而熾熱的心。他曾這樣感謝老師說:“由於得到您一直不斷地關懷和指導,才能讓我得之於上帝的音樂不斷提升,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音樂家,那其中一定有您的功勞。”貝多芬雖然說得非常含蓄,但是感恩之情還是溢於言表。
時光就在彈奏琴弦的指尖上慢慢流過,貝多芬已經跟隨聶弗先生學習了半年有餘。憑著一股執著的韌勁,他的鋼琴演奏技巧和樂理知識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
一天,聶弗先生走到小貝多芬的麵前,語重心長地講道:“孩子,你的琴彈得不錯,你知道這首曲子是誰譜的嗎?”
“老師,當然是巴赫了。”
“我想,你現在要學著拋開這些別人譜寫的樂曲,用你自己的手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了。”
“用自己的手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貝多芬有些不解地問老師。
“對,你應該拿起筆來作曲,就像海頓那樣表達自己的心聲,把自己的心裏話寫在紙上。”聶弗專注地望著貝多芬的眼睛。
就這樣在聶弗先生的指導下,貝多芬開始了創作生涯。第一次貝多芬把自己譜寫的樂曲交給了聶弗先生。
聶弗先生接過來說道:“孩子,現在你就來彈一彈你的作品吧!”
在聶弗先生的鼓勵下,貝多芬開始演奏自己的作品,他表演得十分投入。
聽完了樂曲,聶弗先生點了點頭說:“孩子,你真的很有天賦,但你如果想成為一個能夠流傳千古的作曲家,你就不該這樣寫。”
“為什麼?”小貝多芬一臉迷茫。
“一個真正的作曲家,應該是能夠肩負起曆史使命的人。用自己的筆,在樂譜上點燃人類的熱情。如果一個作曲家留給後人的全部都是哀傷的音符,那麼未來還能夠有什麼希望?你說是嗎?”
經過聶弗先生的指點,貝多芬覺得自己學到了許多東西。他深深明白了:一個真正的作曲大師不應被個人微不足道的命運所左右,而要有不向風吹雨打和饑寒交迫的生活低頭的氣魄,要學會去忍受生活的種種磨難和艱辛,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意誌去開啟蘊含著偉大奧妙的音樂寶庫之門。
恍然大悟的貝多芬咬了咬嘴唇,用有點顫抖的手一把抓過自己創作的樂譜。
“孩子,你想做什麼?”聶弗先生驚訝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