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破盜馬案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少年名叫羅際,他很聰明、機智。因此,18歲那年,羅際當了一個縣的縣官。

一天,有個老漢前來報案。羅際問:“發生了什麼事?”

老漢說:“我的一匹馬被人偷走了!”

羅際說:“你的馬有什麼特征?”

老漢答道:“我的馬是匹好馬。它全身紅色,體形魁偉,四蹄雪白,今年四歲!”

羅際說:“你耐心等待,我會很快給你消息的!”隨後,羅際拿來紙筆寫了一張告示:本縣官奉皇帝之命,特尋覓駿馬數匹。一旦選中,則給馬主1000兩黃金。

告示貼在城門邊,人們看了,都說:“若有匹好馬,可就發財啦!”幾天之內,有好多人把馬牽到羅際麵前,讓他挑選,但羅際沒選中一匹。

這天,一個40歲左右的男子牽著一匹馬來見羅際,說:“大人,我是一個馬販子,聽說您正在挑選駿馬,特地送來一匹讓您相看。”

羅際見這匹馬與老漢丟失的那匹馬的特征十分相像,便說:“我也不會相馬,我請了個老馬夫,讓他來看看吧!”羅際讓人把老漢找來。那馬一見老漢,便親熱地跑到他麵前,老漢高興地說:“這就是我的那匹馬!”

羅際臉色一沉,喝令馬販子從實招出馬的來曆。就這樣,羅際輕鬆偵破了盜馬案。

買 甚 麼

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座廟,廟裏住著一個大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大和尚待人刻薄,心胸狹窄,因此經常把小和尚像使喚仆人一樣,呼來喝去!

有一天,大和尚吩咐小和尚道:“去,下山給我買個叫甚麼的東西去!”

小和尚詫異地問:“師父,甚麼是什麼玩意啊?”

老和尚一瞪眼喝道:“自己去山下找!找不著別回來吃飯。”

小和尚下了山,在集市上走來走去,前思後想,琢磨怎麼辦。小和尚知道,老和尚讓自己買“甚麼”,是在難為自己。可聰明的小和尚決心解決這個難題。

小和尚走到橋頭,一群人正朝橋下看,並說:“那是甚麼東西?”小和尚仔細一瞧,見橋下不知誰扔了一堆豬腸子。小和尚心頭一亮,捧著豬腸子跑回了廟中。

“師父,甚麼買回來啦!”小和尚將豬腸子向老和尚鼻子前一送,老和尚不禁後退一步,問:“這是甚麼東西?”

“這就是您要的‘甚麼’呀!”小和尚笑嘻嘻地答道。老和尚頓時呆住了。

神童破案

從前,有個小孩名叫蔣堅,他非常聰明,人們都叫他神童。

有一天,蔣堅的家鄉出了樁凶殺案,一個小和尚被人殺了。縣官忙派差役四處搜查線索,爭取早日抓住凶手。可是,過了好些天,案子一點進展都沒有。差役急壞了。

這天,父親帶著蔣堅去廟裏進香,恰巧碰見了一名差役。父親與差役認識,兩人便談起了那樁凶殺案。差役說:“愁死我了,案子一點線索都沒有。今天我來這廟裏,是想再看看那死去的小和尚的臥室……”

出了廟,蔣堅對父親說:“廟裏的老和尚很可能是凶手,應該把他抓起來審問”。

父親說:“這可是大事!沒證據可不能亂抓人!”

蔣堅說:“您與差役談話時,我看見那個老和尚心神不安,總向您那邊張望。老和尚修行幾十年啦,為何還這樣不安呢?這說明他心中有事,他見差役在這裏,便心裏害怕,安不下心來!”

父親認為蔣堅分析得很有道理,便將這些轉達給差役。差役抓住老和尚一審問,果然,凶手正是老和尚!

孔子拜師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大學問家,他的學生遍布天下。那麼,大名鼎鼎的孔子會拜誰為老師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孔子有一輛破馬車,他總愛駕著馬車,在各個國家轉來轉去。他在這些國家極力宣揚自己的禮節和仁政。

有一天,孔子正趕著馬車走在鄉村小路上。忽然,前方路上有個小孩蹲在地上玩瓦片、石塊,擋住了去路。

孔子說:“小孩,你給我讓讓路好嗎?”

誰知小孩卻站起身,對著孔子說:“你看我麵前擺的是什麼?”

孔子低頭一看,說:“是座城池。”

“你說是城池給馬車讓路呢,還是馬車繞城池而行?”孩子問。

孔子聽了小孩的話,忙賠禮道歉道:“自然應該是馬車繞過城池。我整日宣講禮節,沒想到自己也犯了禮節上的錯誤。我願意拜您為師。”

孔子邊說邊向孩子施禮,從此,孔子拜小孩為師的故事,便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