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教馬學會均衡,維持穩定。”
“至於中午的時候騎馬出去,”馴馬師接著說,“是因為中午天氣最為炎熱,讓馬在一望無際、其熱如焚的沙漠裏奔跑,這是一種磨練,經得起的才能成為千裏馬。而彎刀,是我們故意舞給馬看的,用刀光閃爍刺激馬的眼睛,發出強烈的音響。經曆這種場麵,還能鎮定自若的,才能成為最好的戰馬。”
人的成長與馴馬是同理的,正如俗語所說,“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不受苦中苦,難為成功人。”如果你不能用“勤字來努力,如果你吃不了勤中之苦,怎麼能出人頭地呢?
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 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大哲理: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誰是英雄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遠的部落,一位老酋長正病危。
他找來村中最優秀的三個年輕人,對他們說:“這是我要離開你們的時候了,我要你們為我做最後一件事。你們三個都是身強體壯而又智慧過人的好孩子,現在,請你們盡可能地去攀登那座我們一向奉為神聖的大山。你們要盡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淩越的地方,然後,折回頭來告訴我們你的見聞。”
三天後,第一個年輕人回來了,他笑生雙靨,衣履光鮮:“酋長,我到達山頂了,我看到繁花夾道,流泉淙淙,鳥鳴嚶嚶,那地方風景優美,扣人心旋。”
老酋長笑笑說:“孩子,那條路線我當年也走過,你說的鳥語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頂,而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周後,第二個年輕人也回來了,他神情疲倦,滿臉風霜:“酋長,我到達山頂了,我看到高大肅穆的鬆樹林,我看到禿鷹盤旋,那是一個好地方。”
“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頂,那是山腰。不過,也難為你了,你回去吧!”
一個月過去了,大家開始為第三位年輕人的安危擔心,他卻一步一蹭,衣不蔽體地回來了。他發枯唇燥,隻剩下清炯的眼神:
“酋長,我終到達山頂。但是,我該怎麼說呢?那裏隻有高風悲旋,藍天四垂。”
“你難道在那裏一無所見嗎?難道連蝴蝶也沒有一隻嗎?”
“是的,酋長,高處一無所有。我所能見到的,隻有我自己,隻有‘個人’被放在天地間的渺小感,隻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壯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正的山頂。按照我們的傳統,天意要立你做酋長,祝福你。”
誰才是真正的英雄?隻有那些要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具有披荊斬棘的勇氣和毅力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
船王與兒子
有位船長有著一流的駕駛技術,他曾駕著一艘簡陋的帆船在台風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半個月,最後死裏逃生。後來,他有了一艘機帆船,他又多次駕駛著他的新船行程幾千裏到過海洋最深的地方,漁民們都稱他為“船王”。
船王有一個兒子,是他唯一的繼承人。船王對兒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兒子能掌握他的駕駛技術,開好他設計的這條船。船王的兒子對駕駛技術學得也很用心。
船王的兒子到了成年,他駕駛輪船的知識已經十分豐富了。船王便放心地讓他一個人駕船出海。第一次出海,他的兒子就死於一次台風中,一次對漁民來說也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風。
船王十分傷心:我真不明白,我的駕駛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怎麼會這麼差勁?我從他懂事就教他如何駕船,從最基本的教起,告訴他如何對付海中的暗礁,如何識別台風前兆,又如何采取應急措施。凡是我積累下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可是,他卻在一個很淺的海域內喪了生。
船王不明白他的兒子為何會死,你明白嗎?船王一直手把手的教兒子,一直跟著兒子。他隻傳授兒子技術,卻不能傳授兒子教訓,也不讓兒子經曆教訓。對於知識來說,沒有教訓作為根基,知識隻能是紙上談兵。從小不讓孩子摔跤,等長大了,摔一跤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遭遇挫折,遭遇磨難,可以使人從反麵理解知識,理解技能,使知識更全麵,更完整。沒有挫折的知識,沒有磨難的經驗,總是不完整的知識,不全麵的經驗。